李 萌
(鄭州工業(yè)應用技術學院音樂學院,河南 鄭州 451100)
“在我國的傳統文化當中,民族聲樂的演唱藝術主要包括民歌、戲曲等多方面在內的綜合概念,擁有數千年的發(fā)展歷史。”[1]。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傳統的民族聲樂在基于民族精神上體現出來的民眾性與民間性,又結合了西方優(yōu)秀文化的精髓,彰顯著我國聲樂上的時代性與現實性。民族聲樂就以其特有的藝術特征及內涵在藝術之林中獨樹一幟。
民歌是最能體現民族聲樂作品民間性與民眾性的藝術形式,民歌也是民族聲樂最初的原始形態(tài),是作為民族聲樂重要的組成部分[2]。民歌源于民間自然風情、生產勞作、生活習慣、人文情懷等因素而成,包含勞動者社會實踐中形成積累的豐富的情感世界。廣大勞動者通過生產勞作、參與社會實踐,以歌唱的方式將表達對萬事萬物的理解、心聲,并從不同的生活角度去闡述人們賴以生存的物質世界以及精神世界,主要表現為自然景觀、人物情感、生活歷程等等。在民間廣泛存在的一種現象就是許多民歌的作者并沒有多高的文化水平,甚至有的還不識字,但他們通過自創(chuàng)編曲填詞以歌聲的形式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以及內心的精神世界,以至于民歌就成了民眾抒發(fā)情感、情感傳達、精神寄托的一種方式,并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首流傳千古的民歌是優(yōu)勝劣汰較為緩慢的一種發(fā)展過程。它的流傳價值不僅僅體現在演唱編曲者有心或者用生命去演唱,它還表現在能夠喚起廣大人民群眾的共鳴,同時又經過無數人的傳唱、改編、加工等的作用才使得一首民歌極賦頑強的生命力,至而成為牢記于世的經典[3]。
民族聲樂作品源于民間民眾的特點就賦予了它獨特的藝術魅力,以其貼切民間、呼應民眾的方式極富感染力。音樂作為人們精神世界支柱的重要部分能夠以其特有的藝術魅力滿足人們精神世界的需要。于傳統的民間生活中,不管是年老幼小還是青年,無論人們文化水平的高低有否,大多數的人們接觸到的最為廣泛的藝術形式便是無處不有的民歌,民歌他能夠使發(fā)達或不發(fā)達的民族文化、習俗、禮儀以及知識文化等民族特有的重要內容得以傳承。除此之外,在娛樂方面,民歌傳達了人某一特定時期的生活經驗,對客觀世界的探索認識以及對生活體現的情感認知,并以最為言簡意賅的語句闡述出經驗哲理[4]。另外,民歌在道德倫理、優(yōu)秀傳統思想、愛國精神等方面也有較大的意旨。總而言之,優(yōu)秀的民族聲樂作品往往體現著民眾生活并賦予生命力,在人類文化的長河中其特有的藝術價值無可替代。
自人類歷史發(fā)展進程看來,作為民眾之聲的民族聲樂伴隨著每個時期的發(fā)展歷程,從某種意義上來講,聲樂史的興衰變更彰顯著一個民族的歷史進程,是民族生活最為真實的寫照。因此,民歌中隨處彰顯的民心、民意、民情都體現了鮮明的時代性以及普遍的現實性。
從我國近百年歷史發(fā)展歷程可以體現出民族聲樂作品的時代性與現實性,主要體現在新文化運動、新中國成立、改革開放的提出與推進,以及新時代大背景下的21世紀。從人民日益高漲民主自由、反帝反封建,再到改革開放下的人文情懷與愛國主義等精神充分融入到創(chuàng)作中,創(chuàng)造出了《問》《那就是我》到《春天的故事》《走進新時代》等一首首優(yōu)秀的歌曲,表達了人們最為真切、平凡,卻又處處透著珍貴的情懷。
民族聲樂作品中的豐富內涵以及特有風韻之所以能夠源遠流長、別樹一幟,其決定因素在于特有的藝術底蘊以及審美價值,其中主要表現為豐富多樣的題材、情景交融的意境,以及極富感染力的旋律。
民族聲樂的題材主要涉及自然風光及現實生活,從世間百態(tài)至個人情感,無處不有,廣泛至極。于自然風光方面,主要體現著中華民族一代又一代的偉大民眾對宇宙萬物的敬畏之情,也反映出民眾對大千世界美好事物的歌頌,并運用自然風光抒情于景,讓人們從音樂中感受到自然風光無限美好的驚人之處[5]。而在現實生活方面,就主要體現在對生活體驗的認知上,是人們賴以生存的精神寄托。因此,關于民族聲樂的題材來講,將豐富多彩的世間萬物與鮮明情感高度凝練結合,歌唱出民族氣質、民族情感,以及民族精神。
民族聲樂作品不僅題材豐富、風格多樣,其情景交融般的意境之美也頗令人倍感聲情并茂。于眾多的民族聲樂作品之中,出現最多的便是將自然之美與人的情感因素充分結合,產生出因景生情、融情于景的效果就能夠達到情景交融意境唯美的藝術效果。因此,當在欣賞聲樂作品時,頭腦中往往會出現一幅幅畫面,以展示出特有的、動人心弦的藝術魅力。就好比東晉詩人陶淵明的《飲酒.其五》中“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痹娙烁桧灹税察o舒適的田園生活,也將自己不為浮世名利所打動的決心。后人們將這首詩進行編曲詠唱,不僅抒發(fā)了自己的情感,也使得詞曲飽含意境之美。
“民族聲樂的韻味,關鍵一點就是了解歌曲的演唱風格和民族特色?!盵6]民族聲樂藝術在歷史的長河中,結合地方語言特色、地區(qū)風俗習慣等創(chuàng)造了富有民族特色、風格多樣、豐富多彩的旋律曲調,彰顯著各民族文化的差異以及各民族組成民族聲樂之林的千姿百態(tài)。因此,區(qū)域環(huán)境、生活方式、語言特點等因素都是民族聲樂旋律創(chuàng)作的基石,不同的旋律體現在民族生活、習俗、性格特征、審美判別、語言特色等方面的差異。但不管差異如何相似與否,或慷慨激昂、或思緒委婉,或激烈或平緩,民族聲樂的旋律總是要服務于作品的表現內容之上,輔助作品內容較好地傳達出作者所要表達的意志。例如紅遍大江南北的《辣妹子》這首作品,是描寫重慶妹子性格開放、熱情開朗,旋律起伏較大,節(jié)奏歡快;而《?;丶铱纯础返男删惋@得較為地回婉轉,節(jié)奏緩慢而極富深情,生動形象地傳達出常年在外對家人的一種思鄉(xiāng)情緒,其中含有一種濃濃的親情感,具有較高的感召力動人心弦。
綜上所述,優(yōu)秀的民族聲樂源于我們的日常生活,又反作用于我們的生活增添美的情趣與享受,它是民族藝術形態(tài)中最能深入人心、傳播最為廣泛的一種藝術形式之一。因此,不管是處于時代的發(fā)展、生活的變遷,還是經濟全球化倡導的文化多元化的大背景下,我們都要積極發(fā)展優(yōu)秀的民族聲樂文化藝術,豐富我們的`精神世界?!?/p>
[1]張文珠.民族聲樂對我國傳統演唱藝術的繼承和發(fā)展[J].當代音樂,2017,23:60-61.
[2]于偉玲.論民族聲樂演唱技巧及藝術風格的表現[J].當代音樂,2015,16:128-130.
[3]韓興.試析印青民族聲樂作品創(chuàng)作風格的多樣性[J].北方音樂,2017,37(4):14.
[4]王賀.民族聲樂的藝術文化特征與審美內涵探究[J].藝術品鑒,2017,01:41-42.
[5]李優(yōu).淺談多元文化視域下中國民族聲樂的文化內涵與審美取向[J].樂府新聲,2015,33(4):128-131.
[6]李映秋.淺談民族聲樂中韻味的把握[J].當代音樂,2016,13:38-3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