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天明+徐美娟
【摘要】 目的 觀察和分析艾司西酞普蘭合并認知行為干預對老年抑郁癥患者的治療效果, 并對結果予以評價。方法 82例老年抑郁癥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 各41例。對照組予以患者艾司西酞普蘭治療, 在此基礎上治療組予以患者艾司西酞普蘭合并認知行為干預。治療2個月后, 對比兩組患者在不同治療下的治療效果;對患者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進行測評, 觀察其恢復情況。
結果 治療2個月后, 治療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5.12%高于對照組的78.05%,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5.1447, P<0.05);治療組HAMD評分為(5.34±3.23)分低于對照組的(9.23±3.45)分,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5.2704, P<0.05)。結論 艾司西酞普蘭合并認知行為干預可以有效的治療老年抑郁癥患者, 提高其治療效率, 促進其康復。
【關鍵詞】 艾司西酞普蘭;認知行為干預;老年抑郁癥;漢密爾頓抑郁量表;治療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02.112
近年來, 老年抑郁癥的發(fā)病率逐漸上升, 其發(fā)病率位居第二, 僅次于老年癡呆癥[1]。老年抑郁癥屬于精神疾病的一種, 如若不給予治療, 會嚴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2]。本院選取從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82例老年抑郁癥患者進行研究, 探析艾司西酞普蘭合并認知行為干預對老年抑郁癥患者的影響, 觀察其治療效果及HAMD評分情況。詳細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從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82例老年抑郁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所有患者均被確診為老年抑郁癥。家屬和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 各41例。治療組男20例, 女21例, 年齡60~79歲, 平均年齡(69.5±4.5)歲, 病程2.0~10.0個月, 平均病程(5.5±3.2)個月。對照組男20例, 女21例, 年齡60~79歲,
其平均年齡(69.5±4.5)歲, 病程2.5~11.0個月, 平均病程(6.5±3.2)個月。兩組患者年齡、病情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藥物治療 根據患者是否使用抗抑郁的藥物對兩組患者進行篩查, 如若患者在此之前未使用過抗抑郁藥, 可以直接入組進行研究, 如若患者在此之前使用過抗抑郁藥物, 應進行相應的洗胃, 觀察1周后, 無異常情況可以入組進行研究。對照組和治療組均使用艾司西酞普蘭(H.Lundbeck A/S, 西安楊森制藥分裝, 國藥準字H20100539)進行治療, 初始劑量為5 mg/d, 隨后根據病情進行調整, 在治療期間, 不給予患者其他精神類藥物, 如若有患者失眠, 可遵醫(yī)囑給予患者苯二氮卓類鎮(zhèn)靜藥物, 患者可繼續(xù)使用其他治療軀體的藥物。
1. 2. 2 認知行為干預[3] 對照組僅使用藥物治療。治療組在使用藥物的同時, 給予患者認知行為干預, 護理人員需每周進行2~3次認知行為干預, 每次持續(xù)時間因患者病情而定, 一般時間為1 h。認知行為干預:①根據主訴及患者的病例, 了解患者的病史;心理社會因素;全方面的掌握患者生病的原因及經歷, 從而給予患者相應的護理措施。②對患者進行認知的重新構建, 了解患者的性格特征及對自我的分析評價, 醫(yī)務人員需對病情進行診斷, 護理人員需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進行干預, 如放松療法;生物反饋治療等.
1. 3 觀察指標及療效評定標準[4] 將兩組患者進行不同的治療, 治療2個月后, 觀察患者的治療效果, 如若患者負面情緒完全消失, 沒有其他癥狀, 即為治療效果顯效;如若患者負面情緒消失, 其他精神類癥狀好轉, 但未完全恢復, 即為治療效果有效;如若患者的負面情緒仍未消失, 其他癥狀仍然存在, 且有加重的趨勢, 即為治療無效, 應及時調整方案??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利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對患者進行評分, 主要無、輕度、中度、重度四個指標, 其中如若患者的評分>35分為重度;24~35分即為中度;8~24分即為輕度;<8分即為無抑郁。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 χ2 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治療2個月后, 治療組中患者治療顯效19例(46.34%)、有效20例(48.78%), 無效2例(4.88%), 總有效率為95.12%。對照組中患者治療顯效10例(24.39%)、有效22例(53.66%)、無效9例(21.95%), 總有效率為78.05%。治療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5.1447, P<0.05)。
2. 2 兩組患者的HAMD評分比較 治療組治療2個月后的HAMD評分為(5.34±3.23)分低于治療前的(30.23±5.78)分,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在治療2個月后的HAMD評分為(9.23±3.45)分低于治療前的HAMD評分為(29.89±
5.67)分,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的HAMD評分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5.2704, P<0.05)。
3 討論
老年抑郁癥在目前仍是一個熱點話題, 據相關研究表明, 大多數抑郁癥的患者在生活中經常焦慮, 說明焦慮是老年抑郁癥的誘發(fā)因素[5-7]。在臨床上, 通常使用藥物治療, 通過藥物使得患者的精神癥狀得以改善, 從而促進其康復。藥物的選擇十分關鍵, 許多藥物在治療疾病時還會帶來一些副作用, 因此, 選擇安全的;副作用少的藥物可以使得治療效果提高。有研究表明, 為了使得患者治療效果達到最佳, 僅僅依靠藥物治療是難以實現的, 因此, 還需采取認知行為干預配合, 才會使患者康復效果更佳[8]。艾司西酞普蘭的安全性較高, 且副作用較少, 可以有效的控制患者的抑郁狀態(tài), 具有較高的耐受性和依從性, 可以讓老年患者使用。在藥物治療的同時, 給予患者認知行為干預, 抑郁癥患者之所以如此, 正是因為患者的認知出現偏差, 使得患者消極情緒急劇增加, 從而患者產生抑郁。因此, 應糾正患者的錯誤認知, 對其心理;思維;情感進行干預, 為其重新構建新的認知, 從而代替消極的情緒及心理, 幫助患者可以適應社會并且恢復信心[9, 10]。本次研究治療2個月后, 治療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5.12%高于對照組的78.05%,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5.1447, P<0.05);治療組HAMD評分為(5.34±3.23)分低于對照組的(9.23±3.45)分,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5.2704, P<0.05)。上述結果表明, 對患者采用艾司西酞普蘭合并認知行為干預的治療后, 其治療效果顯著, 且HAMD評分恢復較好, 患者更容易康復, 說明艾司西酞普蘭合并認知行為干預在治療老年抑郁癥上具有優(yōu)勢。
綜上所述, 艾司西酞普蘭合并認知行為干預對治療老年抑郁癥患者的治療效果更佳, 患者的生活質量大幅度提升, 安全可靠, 可以被廣泛使用。
參考文獻
[1] 陳耿誼, 高鎮(zhèn)松, 陳政雄, 等. 艾司西酞普蘭與阿米替林對抑郁自殺相關癥狀的臨床對照研究. 中華行為醫(yī)學與腦科學雜志, 2014, 23(4):338-340.
[2] 王月菊, 董凌燕, 俞立強, 等. 老年性抑郁和認知:與腦血管危險因素的交互作用. 中華神經科雜志, 2016, 49(11):833-838.
[3] 韓鵬. 艾司西酞普蘭與帕羅西汀治療老年性抑郁癥效果觀察. 中國傷殘醫(yī)學, 2016(1):102-103.
[4] 劉琳琳, 段妮, 王東明, 等. 艾司西酞普蘭治療老年抑郁癥的效果及其對生活質量的影響. 中國當代醫(yī)藥, 2016, 23(17):139-141.
[5] 陳娜. 帕羅西汀和艾司西酞普蘭治療老年性抑郁癥臨床比較. 深圳中西醫(yī)結合雜志, 2015, 25(21):125-126.
[6] 吉麗. 艾司西酞普蘭合并認知行為治療在老年抑郁癥治療中的作用. 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 2017, 17(20):74-75.
[7] 周升寶, 趙繼舒, 孫曉丹, 等. 艾司西酞普蘭合并認知行為治療在老年抑郁癥治療中的作用. 臨床精神醫(yī)學雜志, 2013, 23(5):305-308.
[8] 聶峰. 艾司西酞普蘭合并認知行為治療在老年抑郁癥治療中的作用. 養(yǎng)生保健指南, 2016(34):1183.
[9] 劉芳, 劉偉存, 谷小芳, 等. 艾司西酞普蘭合并認知行為治療在老年抑郁癥治療中的作用研究. 臨床醫(yī)藥文獻雜志(電子版), 2017, 4(44):8653-8653.
[10] 王瑩, 楊建立, 焦清艷. 艾司西酞普蘭聯合認知行為治療對抑郁焦慮共病患者的療效. 天津藥學, 2013, 25(4):42-44.
[收稿日期:2017-10-2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