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昳岑 遼寧大學(xué)文學(xué)院
隋代詩歌是詩歌格律定型的重要時期,關(guān)于其時詩歌格律,前人多有評述,張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張散騎集題辭》“陳隋詩格,風(fēng)氣開唐,五言聲響,尤為近之?!敝赋鏊宕衤砷_啟唐詩。下面就隋代文人詩歌格律作一具體考察,考察范圍是逮欽立《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隋詩》,卷一至卷七。①王力先生的《漢語詩律學(xué)》為我們的律化考察確立標(biāo)準(zhǔn),他于此書中介紹了五言詩的四種標(biāo)準(zhǔn)句式:1仄仄平平仄2仄仄仄平平3平平平仄仄4平平仄仄,特殊形式的平仄: “平平平仄仄”變?yōu)椤捌狡截破截啤?,常見的拗救:“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變?yōu)椤柏曝破截曝疲狡狡截破健?,“平平仄仄平”變?yōu)椤柏破狡截破健薄F哐砸源祟愅?。對于拗救的處理,王力先生認(rèn)為七言第一字,及123三式的五言第一字,又同式的七言第三字的甲種拗,詩人可以不避不救;五言第三字,及七言第五字的乙種拗,詩人應(yīng)盡可能避免,否則盡可能不救;4式五言第一字和七言第三字的丙種拗(即孤平),詩人應(yīng)該絕對避免,否則必須補救。今從之,在拗的方面,甲乙兩種拗不作出律,丙種拗作出律。又在詩歌的粘對方面,以五言、七言第二字為準(zhǔn)。
先看五言。聲律的格律化包括平仄和粘對兩個方面。從平仄看起。以句而言,隋代文人五言詩存詩共3303句,其中合平仄的有2197句,占總數(shù)的66.52%。存詩較多的幾個詩人②:隋煬帝、盧思道、薛道衡、王胄、虞世基、孔德紹、辛德源、孫萬壽之中,王胄存詩246句,合平仄者194句,占總數(shù)的比例高達(dá)78.86%,遠(yuǎn)高于平均水平,排名第一;其次是辛德源,存詩71句,合平仄者52句,占總數(shù)的73.24%,也在平均值之上,位居第二;虞世基存詩220句,合平仄者146句,占總數(shù)的66.36%,排名第三。其余詩人存詩合平仄的比率分別是隋煬帝65.57%,孫萬壽65.53%,孔德紹59.65%,薛道衡59.54%??磥?,隋代五言詩句失平仄處已較少,五言詩平仄在隋代已不成問題,不再是障礙了。
其次,看粘的情況。以句而言,隋代文人五言詩中的出句(不含首句)共1397句,其中粘者678句,占48.53%,將近一半。存詩較多的幾個詩人中③,辛德源最優(yōu)秀,未失粘的比率高達(dá)58.62%,遠(yuǎn)遠(yuǎn)超出隋代的其他詩人;其次是王胄,未失粘的比率是53.03%;第三是孫萬壽,未失粘的比率是50%,其余依次是隋煬帝49.66%,虞世基48.91%,孔德紹39.13%,薛道衡31.30%??傮w來看,粘的情況比平仄的情況要遭些,但合粘比率也還可以。
最后,看兩句平仄相對的情況。隋代文人五言詩的出句和對句一共有1649對,其中上下平仄合對者380對,占總數(shù)的23.04%。存詩較多的幾個詩人中,仍以辛德源最為優(yōu)秀,合對率為25.71%;第二是虞世基,合對率為24.55%,兩人均高于平均水平;第三是薛道衡,合對率為22.78%。其余依次為孫萬壽21.5%,王胄21.09%,孔德紹21.05%,隋煬帝19.38%。合律情況遜于平仄與粘,尚處于探索階段。
總而言之,共性上,隋代五言詩已普遍合平仄,粘則次之,合對最次,都有待進(jìn)一步成熟。個性方面,在隋代的眾詩人中辛德源的五言詩格律化程度最為突出,這是值得注意的現(xiàn)象,但是長期以來,辛德源并未得到學(xué)界的足夠重視。
辛德源是北朝后期著名的河隴作家和學(xué)者,《隋書》卷五八《辛德源傳》記載“辛德源字孝基,隴西狄道人也。祖穆,魏平原太守。父子馥,尚書右承”,“沉靜好學(xué),年十四,解屬文。及長,博覽書記,少有重名。齊尚書仆射楊遵延、殿中尚書辛術(shù)皆一時名士,見德源,并虛襟禮敬,因同薦之于文宣帝。起家奉朝請?!笔份d其深受楊愔、牛弘等名流的器重,與盧思道、顏之推、薛道衡等人交往友善,還參與過北齊《修文殿御覽》的編撰。入隋后又與王劭、魏澹等人同修國史,也是開皇初年在陸法言家討論音韻的諸文士之一,可以看出他對詩歌的音韻頗為關(guān)注。
辛德源的詩作,逯欽立《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隋詩》卷二從《文苑英華》《樂府詩集》等書輯錄有較完整者九首,依次為《短歌行》《 白 馬 篇 》《 霹 靂 引 》《 猗 蘭 操 》《 成 連 》《 芙 蓉花》《浮游花》《東飛伯勞歌》《星名》,基本都屬樂府詩,除《東飛伯勞歌》為七言詩外,其余均為五言詩。殘句詩《于邢邵座賦詩》,現(xiàn)存2句,《恙嫗詩》,現(xiàn)存1句。經(jīng)過分析,他的詩作里出現(xiàn)了大量律句,密度極大,比如“含芳映日華”(《猗蘭操》)“雨帶星精落”(《霹靂引》)“少妻鳴趙瑟,侍妓轉(zhuǎn)吳謳”“星河耿涼夜,飛月艷新秋” (《短歌行》),“征夫從遠(yuǎn)役,歸望絕云端”“雪夜愁烽濕,冰朝飲馬難”(《成連》),“窗中斜日照,池上落花浮”(《浮游花》)等等。值得注意的是他的《星名》詩,詩中有“虎落驚氛斂,龍城宿霧通。擊鐘張大樂,置酒宴群公”四句,已經(jīng)完全符合“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的格律形式,且對仗工穩(wěn)。于詩歌體裁也有別致之處,劉勰《文心雕龍明詩》說“詩有恒裁”“體有因革”,所謂“恒裁”,當(dāng)是常體,星名詩,則是常體以外之作,屬于異體詩的范疇,這種詩體利用了漢字一詞多義的特征,將星辰名嵌用于詩句中,所用星辰名,語意雙關(guān),以南朝齊王融五古《星名詩》為最早,頗見作者組詞謀篇的功力。辛德源的這首《星名詩》顯示出他對詩歌形式的足夠重視,并且有意識地對詩歌藝術(shù)進(jìn)行過探索與創(chuàng)新,結(jié)合他的身平經(jīng)歷來看,他詩歌的格律化程度高也就不難理解了。
下面考察七言④。隋代的文人七言詩,隋煬帝存詩4首,虞世基存詩3首,薛道衡、盧思道、辛德源各1首,王胄僅存1句。
先看平仄。以句而言,隋代文人七言詩一共120句,其中合平仄者40句,占33.33%。詩人們的七言存詩合平仄比率依次如下:王胄100%(僅存1句,合平仄),薛道衡42.86%,盧思道33.33%,辛德源30%,隋煬帝28.13%,虞世基27.27%??磥硭迦藢ζ哐云截普莆詹⒉惶墒?,多有失律之處。
其次看粘。以句而言,隋代文人七言詩出句(不含首句)共49句,其中粘的有23句,占46.94%。存詩較多的幾人中,做得最好的是薛道衡,未失粘率為69.23%,辛德源為50%,盧思道為38.46%,虞世基為37.50%,隋煬帝為36.36%。由于有了五言詩的基礎(chǔ),詩人們在七言詩粘的方面遠(yuǎn)遠(yuǎn)比平仄與合律做得好。
其次最后看合律情形,以句而言,隋七言詩中對句一共59對,其中合律的僅1對,出自薛道衡的《豫章行》“前瞻疊嶂千重阻,卻帶驚湍萬里流”,占1.69%??磥?,隋代詩人對七言詩上下兩句平仄相對的規(guī)律掌握還較稚拙,不夠成熟。
綜上是隋詩聲律情形。隋代五言詩聲律較為成熟,平仄尤好,眾多詩人的詩作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表明,辛德源的五言詩格律化程度最高;而七言詩總體格律化不如五言詩,但是也有趨向表現(xiàn)出來。對七言詩是否走格律化的道路,還不能確定,有待進(jìn)一步研究。
注釋:
①不包括雜歌謠辭的部分。
②據(jù)統(tǒng)計,存(五言)詩9首以上(包括9首)的詩人有隋煬帝36首、盧思道24首、薛道衡21首、王胄16首、虞世基16首、孔德紹11首、辛德源11首、孫萬壽9首。
③同注釋②。
④計入統(tǒng)計的七言詩為隋代的文人七言詩(卷一至卷七),不包括雜歌謠辭部分的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