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欣 天津市南開區(qū)王頂堤醫(yī)院 (天津 300191)
高血壓患者通常會出現動脈血壓異常增高現象,臨床診斷比較容易,但暫時不能從根本上進行治療,僅能對血壓水平進行控制,以實現對病情進一步發(fā)展的控制?,F階段,針對高血壓的治療方法通常以控制臨床癥狀、提高生活質量為主[1]。就高血壓患者來說,預防比治療更加重要,在高血壓前期的病變通常存在可逆性,因此需要做好這一階段的干預措施,以降低高血壓風險。本文對高血壓前期采用針灸干預的研究進展進行綜述。
前期,有研究從中醫(yī)干預角度著手,對灸法治療的可行性進行研究,與熱敏灸治療優(yōu)點相結合,提出對HTN前期實施熱敏灸干預的辦法,使HTN前期干預效果得到進一步強化。有學者從中醫(yī)治末病理論對HTN前期進行分析,同時與針灸治療理論以及治療經驗相結合,說明了從脾論治的新途徑,同時也對針灸手法干預的可行性進行論證[3]。也有學者提出HTN前期與五臟之間有一定聯系,可利用對背俞穴調補、對原穴調和的方式對HTN前期進行調治,所采用的針灸手法不僅要滿足舒適、微量的要求,同時還要滿足溫和以及緩慢的要求,可取得良好效果。
有研究從“實脾”入手,以中醫(yī)理論為基礎,針對HTN前期患者實施中醫(yī)健脾療法治療,探討了對炎癥因子、胰島素抵抗等指標的影響,并對血尿酸、血脂、動脈順應性等指標的影響進行分析,并對脾虛病機與客觀指標之間的關系進行分析。也有研究分析了中醫(yī)治末病理論與足三里穴之間的聯系,對HTN前期患者足三里穴干預的重要性進行明確,如可以使其血管內皮功能得到改善,還可以使其免疫功能得到提升。有學者認為艾灸可對脾臟產生刺激,進而實現降低收縮壓和舒張壓的效果[2]。也有學者指出,針刺曲池穴除可以改善機體免疫功能之外,還可以改善血管內皮細胞功能,使HTN前期內部紊亂得到解除,另外還可以對HTN前期病情進展進行有效控制,防止其向HTN發(fā)展。另外,針對HTN
在分子生物學研究進展中,發(fā)現在HTN發(fā)生以及發(fā)展中,血管內皮損傷發(fā)揮著重要作用,這也是內皮、心血管病、HTN鏈條形成的重要條件。據相關研究指出,電針可以使HTN前期血壓水平降低,產生此種現象的原因可能與電針對內皮因子NPY以及Ach的調節(jié)作用相關。伴隨基因芯片技術的進步和發(fā)展,針對信號通路所開展的實驗也隨之深入,這也為HTN前期患者的干預措施提供了新觀念[4]。有學者對HTN前期大鼠進行針刺干預,選擇曲池穴和太沖穴通過瀉法運針,結果顯示其血壓明顯降低,同時對腎臟基因表達產生一定影響。有學者通過基因芯片技術研究針刺對HTN前期心臟基因表達產生的影響,利用應激性HTN前期大鼠造模,針刺組選取太沖穴、曲池穴進行針刺干預,空白組與模型組均為抓取刺激,結果顯示,接受針刺刺激干預的大鼠舒張壓和收縮壓水平均有降低趨勢,有血壓降低效應產生,此種現象的出現可能與TXNIP的表達受到刺激調控相關,還可能與相關基因S100A8/A9的表達受到刺激調控作用相關[5]。根據大量實驗研究指出,針刺能夠調節(jié)基因水平,進而使機體恢復平衡,當然這一研究還需深入,且需要深入研究并不斷完善針灸降壓機制。
對于HTN前期干預措施來說,針灸干預是一個新思路。對HTN前期行以針灸干預不僅容易操作,取穴少,而且不良反應發(fā)生概率低,適用于個性化治療,同時針灸干預可以實現雙向良性調節(jié),達到適中的降壓幅度。據相關臨床研究指出,針灸可以起到輔助降壓的效果。同時,在針刺干預過程中與自我按摩配合,可取得更佳臨床效果。針對1級HTN患者以及正常高值血壓人群采用針刺配合自我按摩干預,干預時間為12周,結果顯示1級HTN患者以及正常高值血壓人群在干預8周后產生明顯降壓效果,且正常高值血壓人群降壓效果優(yōu)于1級HTN患者。有研究擇取78例HTN前期患者,并隨機將所選患者分成常規(guī)組和研究組,所選患者均在生活方式上行以對應臨床干預措施,常規(guī)組患者不實施其他干預,研究組基于生活方式干預加行活血散風針刺法干預,所選患者均持續(xù)干預6個月,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血壓水平得到有效控制,血壓水平逐漸趨于平穩(wěn),同時HTN前期患者的血壓達標率明顯提升,HTN前期患者發(fā)展為HTN的風險概率明顯降低[6]。有研究對首診HTN患者行以針刺干預,選擇太沖穴以及曲池穴進行針刺,結果發(fā)現,干預前后血壓水平差異明顯,由此可見針刺干預可以HTN患者血壓水平降低。
HTN前期是血壓高值控制的重要階段,在血壓控制過程中,中醫(yī)學的臨床價值得到充分體現。對HTN前期患者來說,針灸干預效果良好,值得深入研究?,F階段,針對HTN前期患者的針灸干預研究雖有一定成果,但仍處于初步階段。現階段不管是理論研究,還是實驗研究,抑或是臨床研究,一般是從微觀生化指標角度進行,而中醫(yī)理論層面的研究則比較少見,或僅限于部分隨機對照研究、理論探討,系統(tǒng)、深入的中醫(yī)理論支撐不足,且實驗研究與臨床研究數據、資料不足。因此在之后的研究中應注重理論、實驗以及臨床三個方面,深入研究HTN前期發(fā)生原因與機制,為HTN防治提供理論依據。同時對研究設計、方法、指標等進行統(tǒng)一,提高實驗研究的準確性和價值。另外,增加臨床研究的樣本量,做好長期隨訪,提高臨床數據和資料的客觀性和可靠性。
總之,針對HTN前期的針灸干預應進一步充實和完善理論、實驗以及臨床等方面的研究和探討。
[1] 孔祥順,于愛萍.早期針灸干預對急性高血壓腦出血患者腦水腫消退的臨床觀察[J].中醫(yī)臨床研究,2015,1(21):43-44.
[2] 許水清,韓一栩,朱學亮,等.正常高值血壓針灸與中藥干預研究述評[J].世界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6,11(11):1615-1618.
[3] 郭文,劉清國,朱華超,等.電針“太沖”對應激性高血壓前期大鼠血壓及血清NPY、Ach含量的影響[J].針灸臨床雜志,2016,32(5):62-65.
[4] 王建波,曲怡,張立德.“逆針灸”理論治療高血壓前期的應用[J].中華中醫(yī)藥學刊,2015,2(7):1722-1725.
[5] 李姣,張立德,曲怡.針灸治未病與高血壓前期相關理論[J].實用中醫(yī)內科雜志,2015,1(1):4-6.
[6] 朱華超,紀智,郭文,等.基因芯片研究針刺對應激性高血壓前期大鼠心臟基因表達的影響[J].針灸臨床雜志,2016,32(4):7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