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彬 陳棋
水稻分蘗數量是構成水稻產量的基礎,而分蘗發(fā)生的早與晚則既影響產量又關乎品質。水稻分蘗發(fā)生早、質量好是水稻高產、穩(wěn)產和優(yōu)質的保證。寒地水稻移栽插入本田,由于氣溫低而導致的水溫低和泥溫低,通常需要7天左右的緩苗時間。在這段時間里,秧苗要維持生命而消耗了自身較多養(yǎng)分,秧苗僅有的三片功能葉片,兩片受影響,結果是需要其提供營養(yǎng)的一、二葉位分蘗因“斷炊”而夭折。篩選出適應寒地水稻生產環(huán)境,促進低位分蘗分生發(fā)育的葉面制劑對水稻生產意義重大。
1材料與方法
供試單位:北大荒農業(yè)股份有限公司研發(fā)中心
生產廠家:黑龍江農墾三愛農業(yè)科技有限公司
供試作物:水稻(品種為龍粳31)
試驗地點:青龍山農場試驗田
試驗時間:2012年4-10月
試驗方法:
1.1水稻苗床增溫劑
從大棚一端橫向截取面積為180m2的半棟苗床,在播種前,將500ml苗床增溫劑均勻噴施在180m2(中間過道兩側各90m2)面積的種床上,然后播種、覆土、用塑料薄膜覆蓋,不扣中硼,所余苗床(對照)正常進行播種、覆土、覆膜等作業(yè)。
1.2分蘗促進劑
在移栽前3天,將50ml分蘗促進劑,倒入裝有12.5L水的噴霧器中,攪拌后,均勻噴施在增溫劑處理過的苗床上,其面積為180m2。
采用鋼骨架大棚,壯秧劑拌土,軟盤育秧,其它措施同常規(guī)。
2結果與分析
2.1不同處理水稻苗期生育進程
不同處理水稻苗期生育進程見表1,在播種日期相同的條件下噴施增溫劑的處理比對照推遲1天出苗。原因是對照采用三膜覆蓋,保溫效果好。
2.2秧苗素質調查結果
秧苗素質調查結果見表2、表3,對表中數據分析發(fā)現:噴施增溫劑處理的平均株高、第一葉長、第二葉長、第三葉長、1~2葉耳距均比對照高,綠葉數、葉齡值、苗基部寬、根條數、百株地上部干重、百株地下部干重與對照沒有明顯差異,其中,株高較對照高1.8 cm;處理的充實度較對照低,充實度比對照少0.118 mg/cm。
2.3方差分析
苗基部寬、根條數、百株地上部干重、百株地下部干重、株高、葉齡值的方差分析結果見表4。
2.4處理間多重比較分析
L.S.D多重比較分析結果見表5,經過方差分析及LSD多重比較可知,處理與對照的株高達到顯著水平,而處理與對照的苗基部寬、根條數、葉齡值、百株地上部干重、百株地下部干重差異不顯著。2.5不同處理株高及莖數變化情況
不同處理水稻株高與每穴莖數變化情況見表6,育秧期間噴施增溫劑及配套制劑處理的株高、每穴莖數與對照差異不明顯,7月12日調查結果顯示處理的每穴莖數比對照多1.1個。
2.6不同處理產量及產量構成因素變化情況
各處理產量及產量構成因素見表7,平方米穗數處理比對照多8個、穗實粒數比對照多0.5個,產量每畝比對照多6.5 kg,處理與對照的平方米穗數、穗實粒數、產量間差異不明顯。
3結論與討論
3.1在播種日期相同的條件下噴施增溫劑的處理比對照推遲1天出苗;
3.2噴施增溫劑處理的平均株高、第一葉長、第二葉長、第三葉長、1—2葉耳距均比對照高,綠葉數、葉齡值、苗基部寬、根條數、百株地上部干重、百株地下部干重與對照沒有明顯差異,其中,株高較對照高1.8 cm;處理的充實度較對照低,充實度比對照少0.118 mg/cm;
3.3平方米穗數處理比對照多8個、穗實粒數比對照多0.5個,產量每畝比對照多6.5 kg,處理與對照的平方米穗數、穗實粒數、產量間差異不明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