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福
摘 要:在課程改革下語文教學,重點在于提倡引導式教學,優(yōu)化學習過程,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進而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
關鍵詞:初探 初中語文 引導式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7)12-0-01
引導法教學主要適用于初中生的中學語文課文的教學。因為初中生知識基礎比較差;思維能力不強,因此進行深層次的啟發(fā)式教學還只宜引導,只能通過引導法的教學去教學生學會思索。它的主要方法和規(guī)律是:
一、借助導讀提綱建立起師生共同的思維空間
深層次啟發(fā)式教學強調學生主動地通過自己的思索接收知識,而學生的思考必須與教師的教學目標合到一塊去,這就需要借助提問進行引導。但提問不能是亂問,必須要有合理而科學的安排;并且由于學生對課文的教學目的及內容重點常不能很好地把握,必須要讓學生對講課的思路有所了解。為此,許多有經驗的教師常用借助導讀提綱去建立師生共同的思維空間。確定課文的教學目的,這是要求教者善于抓出總的問題,以此去總領課文的講述與學生的思考;編導讀提綱,則要求教者善于分解問題,有步驟地在各部分講述前把小問題提出來,以此統(tǒng)領一個部分的講述與學生的思考;總的問題與各部分的問題結合起來,就形成了一條科學的思路,從而使學生的思索合理而有效。
編寫導讀提綱強調符合以下要求:第一,突出思考的主線。導讀提綱全部問題的設計必須根據教學目的及教學重點確定,問題不能旁生枝節(jié)。第二,讓思考形成“階梯式”的前進。不但要分階段地設計出教學每一階段上的問題,而且問題與問題要形成內在的深入與發(fā)展,從而使學生的思考造成一種“階梯式”的前進。第三,問題的設計要少而精。“少”指講授的每一個階梯只宜設計一個問題(可形成相關的幾句),“精”是指問題要問到課文內容與藝術的“點子”上。第四,導讀提綱可作為一種副板書,用小黑板寫出懸掛在黑板的左側,也可在講授的過程中分別由教師用口頭提出。
例如《小桔燈》一課,就可以根據前述教學目標編出以下導讀提綱:(1)課文通過小姑娘的故事描繪了什么樣的社會生活?它反映了哪兩個方面的社會情況?(2)課文怎樣從所敘說的社會生活內容中刻畫出小姑娘鎮(zhèn)定、勇敢、樂觀的性格?(3)課文中有一個怎樣的物在連接著整個記敘?它是怎樣巧妙地貫串在記敘中的?(4)作者細致描寫這個物的用意是什么?它怎樣對表現小姑娘的性格發(fā)揮著作用?由于有這樣一個導讀提綱,師生就能紐結在一起進入共同的思維空間,并且能使學生在這種思考的反復訓練中收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二、運用巧妙的板書藝術展示啟發(fā)式教學的思路
初中學生抽象思維能力較差,因此中學語文課文的深層次啟發(fā)式教學一定要緊密結合課文的具體內容進行;并且初中語文課文內容豐富而復雜,初中學生常不能自然地把課文的內容合理地聯系起來進行思索,這就需要巧妙地利用“物化”的板書進行誘導。
深層次啟發(fā)式教學的板書必須科學而合理,一不能亂,整個板書必須根據教學目的作通盤的考慮與安排;二不能多,初中學生筆記能力差,一般一堂課只宜寫一黑板,一些有經驗的教師常把深層次啟發(fā)式教學的板書設計為相互配合的‘一主三副”;
“一主”,即寫在黑板中央的主板書,主要根據教學目的展示教學的思路,逐步地條分縷析而又言簡意賅地寫出課文的有關內容,主板書的內容要巧妙地顯示著所要總結的規(guī)律性東西?!耙桓薄保瑢懺诤诎遄髠鹊母卑鍟?,主要寫導讀提綱,導讀提綱的問題要與主板書所展示的內容相互配合?!岸薄保磳懺诤诎逵覀鹊母卑鍟?,主要寫教學目的外而又重要的散見于課文中的“字、詞、句”及相關的語文知識,這種補充使課文的教學既突出了重點又兼顧了全面?!叭薄?,講述時使用過小黑板的可寫在小黑板的反面(講時翻過即可),主要寫該課文講述在最后總結出的規(guī)律性認識。
例如《小桔燈》的主板書設計(圖略):
主板書的中線(從“回憶”到“懷念”)是課文內容的脈胳;中線上方展示的是課文如何從所敘說的小姑娘的故事中刻畫出人物鮮明的性格;中線下方所顯示的則是課文如何以物為貫串線索組織敘寫、刻畫人物的。由于講課的思路與課文的有關內容清晰地展示在學生面前,就很好地發(fā)揮了啟發(fā)學生思維的作用。
三、教學的落腳點在于把思考引向規(guī)律性的認識
初中語文課文是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范文,因此課文本身不應是目的,目的在于講清課文是如何很好地起到示范的作用。這種示范作用是通過規(guī)律性的認識來顯示的。語文是一種有規(guī)律可循的現象,“文成而法立”,“法”即規(guī)律,伏秀的文章顯示著語文規(guī)律,找出這種規(guī)律,并按規(guī)律辦事,這是語文學習的根本,一篇課文的講述成功與否就看是否把這種規(guī)律性的認識講清,讓學生通過思考真正掌握,并進而能在實踐中運用,從而轉化為自身的能力。因此教師的所有講述都要求緊扣這種認識,而學生進行的思考核心也就是認識這種規(guī)律性東西。
怎樣從所教的課文找出規(guī)律性的認識呢?(1)要能透過課文中具體材料的現象與過程,把決定著事物面貌的本質的東西抓出來;(2)既是規(guī)律就不僅只存在于這一篇課文中,在同類的其它課文中也能得到驗證,它也不僅停留在已有的課文中,它將能在未來的語文實踐中得到驗證。在深層次啟發(fā)式教學中總結規(guī)律性的認識,要求:(a)緊扣前面的課文講述(特別是已有的板書)得出;(b)著眼于總結課文所顯示的藝術創(chuàng)作經驗;(c)采用“條述式”,一條條地把規(guī)律性認識的要點講清楚。
例如《小桔燈》一課,就可以緊扣主板書的內容由前面的講述總結出以下的規(guī)律性認識:
(一) 怎樣通過描繪社會生活刻畫性格鮮明的人物?
1.把人物置身在典型環(huán)境中;
2.細致地描寫人物的行動;
3.從人物的故事與行動中顯示出人物的鮮明性格。
(二) 怎樣巧妙地以物作為貫串線索組織敘寫、刻畫人物?
1.在記敘中自然巧妙地引出物;
2.在記敘中具體生動地描寫物;
3.運用象征手法由物抒發(fā)出深刻的感情。
深層次啟發(fā)式教學就在對這種舉一反三的規(guī)律性的講述與思考的過程中,瓜熟蒂落,水到渠成地達到教學目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