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新媛
【摘要】 古詩是古代人對日常的生產和實踐活動和內心的情感經歷的一種表達,體現(xiàn)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古詩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且也是一個難關。它本身擁有豐厚的文化積淀和獨特的語言風格,可以幫助學生培養(yǎng)和提升語文的素養(yǎng)。而正是它的獨特性,是的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出現(xiàn)難以理解等問題,使得教學的開展的成效不大。因此,提高教學的效率就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 小學語文 古詩 教學效率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8)11-209-01
一、引言
古詩是我國優(yōu)秀的文化遺產,而古詩教學則是繼承和發(fā)揚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途徑,但是由于它獨特的創(chuàng)作方法和題材,對小學生來說相比課文更加顯得陌生和難以掌握,導致學生對古詩產生畏懼和逃避心理。在新課改下,雖然加強了對古詩教學活動的重視,但是由于學生對古詩的錯誤認識和基本語法認識的不全面,使其開展的成效不大。這就要求小學教師積極探索古詩教學的有效措施,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提升他們的文學素養(yǎng)。
二、小學語文古詩教材的特點
(一)教材內容的多樣化
小學的古詩是根據小學生理解能力選用的詩詞作品,它的內容比較多樣化,有通俗易懂的童謠,漢樂府,古詩體,詞甚至是曲,內容生動有趣、積極向上,容易接受。在題材特點方面,選編的材料中包括哲理、言志、田園、詠物等體裁形式。讓學生既從詩中受到美的熏陶,又從詩中獲得深刻的人生啟迪。引導學生思想情操方面收到美的啟迪與升華,提高鑒賞能力,促進智力方面和語言表達的發(fā)展,激發(fā)學習興趣。
(二)教材內容的階段性
小學有六個年級,而年級的不同理解程度也不同。低年級學生還沒有具備抽象的思維,知識容量和儲備很少,正是識字和接觸簡單白話文的階段,因此,低年級的學生選用的古詩會比較通俗,篇幅短小,語言簡潔,便于理解,易于背誦。而相對高年級來說,具備了一定語文水平,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也正在發(fā)展,則就會要求相對更高,選用的古詩篇幅會比較長,詞匯難度和意境方面會加深難度。
三、提高小學語文古詩教學的策略
(一)建立教學情境,增加趣味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可以引發(fā)學生學習熱情的重要因素,從在小學古詩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通過建立有趣的教學情境來激發(fā)學生興趣。而在有關景物描寫的古詩中,可以讓學生根據每一句古詩的含義畫出相應的簡筆畫,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引起學生的熱情,還加深了對古詩的理解,對古詩產生濃厚的興趣。
例如,在教學《詠柳》一文時,教師可以聲情并茂的說:“早春二月,春風拂過臉龐,岸旁柳樹隨著春風起舞飄揚,婀娜多姿的柳樹倒映在溪水中,格外迷人。柳樹碧綠碧綠的,像一個正在梳頭的少女?!边@時,讓學生主動的上黑板畫出相應的景色,雖是寥寥幾筆,但在這個過程中可以讓學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古詩的含義,避免了滿堂灌,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還培養(yǎng)了想象力,讓學生感受到古詩的魅力和藝術的熏陶。既直觀形象,又通俗易懂,又可以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去。
(二)注重啟發(fā)想象,進境悟情
對古詩而言,情感是語言的升華,是一篇古詩的靈魂所在,而想象力則為古詩插上了翅膀,古詩的語言比較精煉,往往一句詩中富含許多內容,有很大的想象空間,因此,教師就需要引導學生去想象,把文字轉換為優(yōu)美的畫面,讀懂詩的內涵,體會詩的意境,與作者產生共鳴,了解詩人的內心世界。
例如,在講“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時,教師引導學生聯(lián)想以下畫面,“又到了一年重陽佳節(jié),遙想往年此時,詩人與好友頭插茱萸,登高望遠,歡聚一起,而此時,他卻獨自在外離開家人好友,他們之間的距離那么遙不可及”這時可以讓學生想象如果自己是詩人,離家在外,到了團聚的日子會不會更加想念家人。這樣把詩人內心的孤獨與昔日的歡樂兩相對比,更加明白作者心里百感交集。教師通過讓學生進行豐富的想象把文字轉化為一幅幅生動的畫面,這樣會讓學生更加深刻的理解了這首詩的含義,想象會讓學生產生代入感,引起共鳴,從而體會到詩歌的意境和作者的內心世界,激發(fā)了對古詩學習的興趣,更能深刻的認識中國文字的博大精深。
(三)合理利用多媒體等技術,優(yōu)化課堂教學
由于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課堂的結構更加優(yōu)化、教學方法和手段也變得更加自主化和多樣化,多媒體教學就顯得尤為重要。多媒體教育有豐富教學的內容,拓展教學的領域,增加學習趣味性等重要作用,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多媒體放映古詩的PPT、相關的視頻、圖片等,來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加深他們對于詩歌的理解。為傳統(tǒng)的課堂增加了趣味性,豐富了課堂的教學內容,為小學語文古詩的課堂注入了激情和活力。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科學使用多媒體設備,發(fā)揮它的優(yōu)勢,提高學生的積極性,為學生學習古詩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條件,體現(xiàn)出“環(huán)境即教育”的教育理念。
結語
總而言之,古詩是我國幾千年燦爛的文化結晶,而小學語文古詩的教學就是要充分利用小學生的身心特點,合理地使用教學手段,提高教學的效率。小學語文教師要充分的認識到古詩教學的重要性,不斷的探求更加優(yōu)秀的教學方式,不斷地改進反思,使古詩的內在精神和文化底蘊得到傳承和發(fā)揚。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掌握基本的學習古詩的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閱讀習慣,培養(yǎng)他們詩歌鑒賞的能力,從而增強語文的表達能力,陶冶道德情操,培養(yǎng)學生愛美之心,進而使我國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得到傳承。
[ 參 考 文 獻 ]
[1]王立剛.小學語文的古詩教學策略探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8(11):124.
[2]張玉輝.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古詩教學[J].才智,2017(06):104.
[3]于春梅.關于小學語文古詩教學中的方案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4(01):106.
[4]王海霞.小學語文的古詩教學策略探析[J].學周刊,2013(18):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