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 聰
(廣東農工商職業(yè)技術學院,廣東 廣州 510603)
與國外“互聯網+農業(yè)”的發(fā)展程度相比,廣東農墾集團的農產品信息化程度仍處于起步階段。大力推進電子商務在廣東農墾集團的應用,通過計算機監(jiān)控產品品種的選取、耕種過程、農作物灌溉、治理害蟲等生產環(huán)節(jié),讓廣東農墾集團的農產品生產自動化;通過電子儀器精準設置農產品的包裝、銷售、物流等營銷環(huán)節(jié),讓廣東農墾集團的農產品銷售標準化。在互聯網的大環(huán)境下,傳統(tǒng)農產品轉型向新農業(yè)發(fā)展,整個農墾集團向科學化、規(guī)范化方向邁進。
近年來,食品安全問題成為民生的熱點話題,國民對農產品的要求再也不是吃飽,而是吃好。推動“互聯網+農業(yè)”,讓廣東農墾集團農產品的生產、銷售、物流各環(huán)節(jié)在互聯網的監(jiān)控下透明化。消費者可以清晰了解生產過程,二維碼、條形碼的設置,無處不在的網友們監(jiān)控,都促使廣東農墾集團不得不規(guī)范其產品信息和產品質量,從而大大提升了新農產品的安全性。
“互聯網+農業(yè)”的出現,打破了消費者購買農產品的方式,也改變了商家銷售農產品的方式。消費者可隨時隨地在手機、電腦上購買喜歡的農產品,買賣雙方信息更對稱,消費者有了更多的自主性。商家可通過電子商務平臺,給消費者帶來多種購物體驗和購物選擇,大大拓寬了顧客群。伴隨著電子商務的高速發(fā)展,物流業(yè)的帶動,讓國外的農產品和反季節(jié)農產品越來越普及化?!盎ヂ摼W+農業(yè)”使農產品的買賣、付款、物流一站式服務便捷化,整個購銷環(huán)節(jié)規(guī)?;?。
互聯網的融入,給農產品帶來的最大沖擊應屬“大數據”。廣東農墾集團可通過對大數據的分析,農場的農場員工可科學地根據市場需求規(guī)劃生產品種和生產數量,大大減少了市場風險,避免了傳統(tǒng)農場員工對市場信息不了解帶來的經濟損失。通過互聯網技術的不斷推進,消費者通過美團網、大眾點評等B2C電子商務模式,足不出戶可隨時吃到水果拼盤,喝到鮮榨果汁。這一切促使了廣東農墾集團不斷思考如何提升農產品的附加值,從而也增加了農場里農場員工的收入。
截至2018年6月1日,我國目前頒布了共12部互聯網行業(yè)的法律,2017年9月頒布了《中國互聯網法律白皮書》。無論數量上,還是法律涉及的層面上都非常少,這導致農產品在互聯網交易中產生的買賣詐騙、交易糾紛等情況可參考的法律法規(guī)、成功案例非常有限。再者,由于立法部門涉及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文化部、最高人民法院等多個部門,每個部門對互聯網交易的執(zhí)法尺度各不相同,一旦出現糾紛,判決過程中難以把握。對于廣東農墾集團下的小型農場,農場員工本來在法律知識上相對薄弱,在法律法規(guī)不健全的情況下很難維護農場員工的法律權益。
廣東農墾集團目前有47家國家農場,分布在湛江、茂名、陽江、揭陽、汕尾等地區(qū),各農場由于發(fā)展水平不一,部分農場處于較偏遠地區(qū),基礎設施的建設狀況也有較大差異。而且大部分農場的員工平均年齡都較大,對互聯網的接受程度會較慢,例如黎明農場這類長期處于虧損狀態(tài)的農場,安裝好的電纜也經常被竊取,互聯網基礎設施的推進難度就更大。網絡條件相對較好的湛江一帶農場,雖然農場員工普遍比較接受使用手機和電腦獲取農產品信息,但是廣東農墾集團目前沒有一個公開透明的農業(yè)信息平臺供旗下農場的員工交流農產品交易信息,農場員工能搜索到的針對當地的農業(yè)類網站幾乎沒有,“互聯網+農業(yè)”的推廣很難在廣東農墾的農場中普遍實施。
根據課題組對汕尾地區(qū)3個農場進行的抽樣調查,發(fā)現58%的農場員工學歷處于初中水平,甚至有不少僅有小學水平。雖然近年來農場引進了少數來自華南農業(yè)大學的本科生,農場領導學歷要求也越來越高,但農場的網民整體學歷層次都不高,這對“互聯網+農業(yè)”的推動肯定有影響。農場的網民以農場“辦社會”中建立的中學生為主,真正需要推廣“互聯網+農業(yè)”的農場員工卻幾乎不怎么使用互聯網,少部分嘗試互聯網銷售農產品的農場員工由于缺乏網站裝修,網上經營店鋪的專業(yè)知識,對電子商務的運作和相關法律又不是很清楚的情況下,很難在互聯網中分一杯羹,一旦農場員工認為這是一件很難實現的事,再想組織農場員工參加農場組織的專業(yè)培訓就有一定難度。對農場領導來說,如何發(fā)動農場員工推進“互聯網+農業(yè)”的工作也成了一個較大的挑戰(zhàn)。
由于廣東農墾旗下農場部分處于較偏遠的地區(qū),基礎設施本來較落后,更有甚者,通往農場只有一條坑坑洼洼的泥路,快遞公司無法覆蓋到具體的農場,物流體系的不完善將嚴重阻礙“互聯網+農業(yè)”發(fā)展。廣東農墾農場的農產品多以水果為主,本就屬于易損壞、易腐爛的產品,對比廣東農墾集團下的農場還有很多面臨“走不出去”的困局,目前市面上如京東自營等成熟的電商平臺已經能做到上午下單下午送到,甚至承諾5小時沒送到返還7倍價錢。更不說能送往新疆、西藏等較遠的地域,由于冷鏈技術不完善,運藏設施不齊全,在大熱天能否把最新鮮的農產品送往較近的市區(qū)也是一個難題。
在廣東農墾集團下的農場推動“互聯網+農業(yè)”是勢在必行的趨勢。農場員工的法律意識和網絡安全意識都較薄弱,這將是廣東農墾集團發(fā)展“互聯網+農業(yè)”的一大安全隱患。關于互聯網的法律法規(guī)將會不斷出臺更新,農場員工如若不及時學習,只會跟時代更脫節(jié)。一旦出現法律問題,既影響到農墾企業(yè)的運作,也給農場員工帶來巨大的困擾。首先,廣東農墾集團應在每個二級局聘請至少一名長期法律顧問,為各二級局及下面農場解答各種有關互聯網的法律問題,審核各種法律文件。其次,法律顧問應定期下農場,為農場領導和員工開展法律講座,增強其法律意識,教育農場員工對消費者健康負責、生產安全無公害的農產品給消費者的重要性。第三,農場應承擔起推廣互聯網法律知識的責任,在宣傳欄中張貼互聯網法律法規(guī)詳解或者案例供員工閱讀。第四,各二級局應成立網絡監(jiān)管小組,加強對農場的網絡監(jiān)控,對于網絡暴力、網絡詐騙等行為進行嚴懲,規(guī)范農產品的網上銷售行為,形成一個健康的網絡環(huán)境。
由于互聯網設施的不完善,網絡無法全面覆蓋,已導致廣東農墾集團下的農場與市面上成熟的農產品電商貧富差距越來越大。對市場調研、市場營銷本來不熟悉的農場員工加上網絡信息的不對稱,他們沒法使用互聯網的大數據進行市場分析,生產市場需要的農產品,更沒法做到精準營銷,創(chuàng)造更多財富。廣東農墾集團的“互聯網+農業(yè)”項目,需要農墾總局加大投入網絡設施建設,讓每一個農場覆蓋網絡,對于貧困落后的農場給予網絡費用的專項津貼,請專業(yè)網絡技術人員為技術落后的農場拉網線、裝寬帶。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到2020年實現寬帶覆蓋所有行政村,鋪就信息之路。廣東農墾集團應積極響應國家互聯網戰(zhàn)略的號召,為各農場加入“互聯網+農業(yè)”的隊伍中提供強大的后盾,為其提供完善的硬件設施。
“互聯網+農業(yè)”的推廣離不開農場員工的參與,他們不懂電子商務的運作是沒法把“互聯網+農業(yè)”落實到廣東農墾集團下各農場的。這需要廣東農墾集團邀請電子商務專業(yè)的老師定期到各農場開展知識講座,同時,把農產品市場營銷、物流管理等知識傳遞給各員工。培訓過程中,培訓師可根據農場員工的文化水平和接受能力因材施教。農場可定期舉辦互聯網技能競賽,在“互聯網+農業(yè)”營銷過程中賺取利潤的農場額外獲得農墾總局的獎金,鼓勵文化水平較高、具有網絡營銷基礎的農場員工到廣東農墾管理干部學院參加學習網絡教育的培訓班,培訓后作為互聯網+帶頭人,再給農場其他員工進行培訓,以先進個人帶動先進單位。同時,廣東農墾管理干部學院也可挑選優(yōu)秀的計算機、市場營銷、電子商務專業(yè)學生到各農場進行支教,不斷為各農場員工更新互聯網知識,鼓勵涉農專業(yè)的學生畢業(yè)后作為后備培養(yǎng)干部留在各農場,成為互聯網背景下的“新農人”,為農場實施“互聯網+農業(yè)”提供更多人才儲備資源。
“互聯網+農業(yè)”最終的實現需要強大的物流體系做支撐,目前,廣東農墾集團下的農場大部分沒有完善的物流系統(tǒng),沒有先進的農產品保鮮技術,更有農場由于太偏遠,快遞公司的服務范圍沒法覆蓋。尋找第三方快遞公司,如順豐快遞、EMS等雖然能到偏遠的農場,但成本也大大增加。因此,廣東農墾集團在推動“互聯網+農業(yè)”過程中,物流基礎設施的建設是必須加強的環(huán)節(jié)。首先,消費購買農墾企業(yè)的農產品多為水果,由于水果保質期都比較短,容易受天氣等因素腐壞,各二級局可為各農場在城市周邊或交通便利的主干道建立蔬果倉庫,建立完善的冷藏庫、保鮮庫,各農場每天定期運送農產品到蔬果倉庫中,當收到網上訂單,由配送點直接發(fā)貨。其次,農墾保鮮倉庫的建立,可以吸引附近水果批發(fā)市場、農貿市場的聚集,共同分擔倉庫管理的成本。由于市面上有很多成熟的物流公司在“互聯網+農業(yè)”上已經很成熟,在配送速度和物流技術上都更有經驗,為減少管理成本,在起步階段,廣東農墾集團也可考慮與第三方物流公司合作,等技術成熟后,再成立自己的物流產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