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朝明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十九大報告中有一句話讓我們過目不忘,印象深刻,那就是:“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泵褡鍙团d與文化自信之間的關系,引人深思,發(fā)人深省。
我們?nèi)鄙傥幕孕诺脑蚝卧冢吭鯓硬拍軋远ㄎ覀兊奈幕孕??找到原因才能解決問題,所以,這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不難理解,我們?nèi)鄙傥幕孕牛虍斎皇嵌喾矫娴?,比如說宋代以來形成的疑古思潮,近代以來中國社會歷史的巨大動蕩,這些都嚴重挫傷了我們的文化自信心。
造成我們喪失文化自信的原因有很多,但結果卻是相同的,就是導致我們對自己民族文化缺少基本的了解。近代以來的政治衰敗、軍事落后,使我們沒有心思去了解自己的文化;疑古思潮又從“學術文化”的角度釜底抽薪,使得我們距離自己的民族文化越來越遠,感情越來越淡漠,對自己歷史文化的“溫情和敬意”也就無從談起。于是,人們開始文化自虐,斗爭的矛頭指向自己的文化。顯而易見的是,沒有文化自知,沒有對自己民族文化的基本了解,文化自信也就無從談起。因此,我們要了解文化,走近孔子儒學,走近我們博大精深的傳統(tǒng)文化。
文化是什么?文化就是“人文化成”?!拔幕边@個概念很大,內(nèi)容很豐富。文化有不同的層級,有不同的層面,有表層的物質(zhì)文化,有中層的制度文化,有深層的哲學文化。深層的文化還可以理解成觀念形態(tài)的文化,分為精神的、道德的、價值的、信念的層面。
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孔子研究院的時候,表達了黨中央重視傳統(tǒng)文化的明確態(tài)度,傳遞了大力弘揚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信息。習近平總書記的“曲阜講話”意義重大,這在中國近代以來的文化史上,毫無疑問是一個具有標志性意義的重大事件。在視察山東期間,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這句話十分重要,有人甚至提議這應該作為習近平主席給全國人民提出的“國訓”。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這句話極其重要!看起來他只是說到了國家和個人,但其實包含著很多內(nèi)容。我認為,如果把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傳統(tǒng)文化的一系列重要講話看成是一篇大文章,那么這句話應該是這篇大文章的標題?!皣鵁o德不興,人無德不立”實際包含了從國家到個人的很多層面,很多內(nèi)容可以加入其中。例如,“企無德不盛”“家無德不旺”等,任何一個企業(yè),只要能成為百年企業(yè)、百年老字號,能做到長期興盛,那么它的企業(yè)文化底色就一定是有德的;一個家族也是這樣,歷史上許多世代繁榮興盛的家族,他們?nèi)瞬泡叧觯L期興盛不衰,不隨著政治的變化而變化,不隨著政權的更迭而更迭,那么這個家族一定有一個好的族訓和家規(guī),他們家風的底色一定是有德的。
將我們前面提到的兩句話聯(lián)系起來,第一句話是“沒有堅定的文化自信就沒有民族的復興”,第二句話是“國無德不興”,國家要興盛,民族要興旺,都離不開文化,這就是作為文化核心內(nèi)容的“道德”。所以,道德文化是文化的深層,是文化的核心內(nèi)容,這一點非常重要。
我認為,儒學就是講愛與敬的學問。儒家文化雖然內(nèi)容豐富,但主要是講道德的,或者說,道德是它最核心的東西。道德最重要的就是愛與敬的問題。關于這一點,我們讀《孔子家語》感覺非常明顯。
《孔子家語》記載了魯哀公與孔子的對話,孔子說了一句:“愛與敬,其政之本與?!闭f為政者要引導天下的正,就要在社會上樹立愛與敬。孔子又說:“立愛自親始”“立敬自長始”,就是說愛與敬的培養(yǎng)要從孝悌入手。這恐怕就是孔子思想、儒家學說、中國文化的特點了。中國人講孝悌,孔子儒家特別強調(diào)孝悌,原來它的密碼就在這里。怪不得我們打開《論語》,撲面而來的就是“孝悌”二字,留下印象最深的也是“孝悌”二字,孔子的弟子有子則稱它為“為人之本”。 孝悌當然很重要,因為它關系著愛與敬。
如果我們把視野放大一些,儒家文化有兩個東西最重要:一是仁愛精神,一是敬畏觀念。仁愛精神,就是愛;敬畏觀念,就是敬。仁愛,由親親開始,立愛自親始,孔子儒家認為,只有“親親”,才能“不獨親其親”,才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才能“泛愛眾”,才能讓世界充滿愛。敬,要從尊長開始,立敬自長始??鬃诱f得好:“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币粋€人不能缺乏敬畏之心,沒有敬畏,無以為君子。
我們將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實結合,會發(fā)現(xiàn)其是相通的。我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個人層面上首先講“愛國”“敬業(yè)”,講的就是愛和敬。愛國的人當然有愛,一個人有了愛,才能愛國;進而才能愛企業(yè)、愛單位;有了愛心,才能愛家、愛人。敬業(yè)就是敬,一個人在工作中有敬業(yè)精神,這個人就不缺少對人對事的敬。所以,我們看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華文化傳統(tǒng)血脈相連。由此我們可以想到,大力弘揚以孔子學說和儒家思想為代表的傳統(tǒng)文化,會使得我們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核心”起來。
愛與敬,是個人道德問題。我們常說的“四德”—社會公德、職業(yè)道德、家庭美德、個人道德中,我認為,個人道德非常重要、最為重要,它的重要性與“四個自信”中的“文化自信” 有些類似。在四個自信中,文化自信是最基礎、最深沉、最持久的自信;在四德中,個人道德也最為基本、最為基礎的。我們可以這樣想,一個人有了道德,在社會上就會自覺地遵守社會公德,在工作中會自覺地遵守職業(yè)道德,在家庭中也自然體現(xiàn)出家庭美德?,F(xiàn)在我們進行各種各樣的德行教育,其實,一個人如果有了個人的品德,那么他是男人他有“男德”,她是女人她有“女德”; 他是官員,就有政德,他是教師,就有師德。
現(xiàn)在的問題是,這種愛與敬如何培養(yǎng)?我認為,在傳統(tǒng)文化教育方面,干部是主導,學校是主場。干部的思想認識問題解決之后,就是探索傳統(tǒng)文化教育問題,例如教材的編寫,四書五經(jīng)的比重,如何看待八德作為教育重點,怎樣理解孝悌等傳統(tǒng)倫理。
總之,我們探討傳統(tǒng)化教材的意義和價值,實際上涉及的是很大很重要的問題,從本質(zhì)上講,是研究傳統(tǒng)文化作為必修課的意義和價值。再往大處說,我們思考的是孔子儒學、四書五經(jīng)進課堂,或者傳統(tǒng)文化進入國民教育體系的意義與價值。這個問題關涉極大,它探討的是我們?nèi)绾螢榍嗌倌甑娜烁耩B(yǎng)成培根固元,怎樣為青少年鋪染生命的底色,如何使青少年自覺做一個具有中國氣質(zhì)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