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莉,覃韋恨
(南寧市第三人民醫(yī)院手術室,廣西 南寧 530003)
臨床上,電動氣壓止血帶乃四肢創(chuàng)傷手術患者比較常見的一種止血工具,能通過利用氣壓方法,暫時阻斷動脈供血,達到止血目的。使用止血帶的過程中,如果使用不合理,會引起止血效果不佳,皮膚瘀斑、水皰、止血帶休克、止血帶疼痛、止血帶麻痹等止血帶不良反應[1]。選取本院骨科2016年11月01日~2017年11月01日使用氣壓止血帶的手術患者為研究對象,對發(fā)生止血帶不良反應患者的誘發(fā)因素進行詳細分析,并提出相應的護理對策,現報道如下。
選取本院骨科2016年11月01日~2017年11月01日90例應用氣壓止血帶的骨科四肢手術患者,年齡19~60歲,平均年齡(42.16±5.27)歲;28例上肢手術患者都實行臂叢神經阻滯麻醉,62例下肢手術患者都實行硬膜外阻滯麻醉;骨折內固定手術42例,清創(chuàng)肌腱吻合術48例;累計使用止血帶時間45~180 min。
所有患者術中均使用杭州邁迪克儀器有限公司制造的ATS-Ⅰ型自動氣壓止血帶,操作方法:使用止血帶前,先將止血帶內空氣驅凈,用平整紗布墊保護皮膚,將止血帶纏繞到肢體上至少兩圈,松緊以能塞入一指為宜,外層纏繃帶固定,抬高肢體,上肢設定壓力為40 kpa,下肢設置壓力為50 kpa,充氣至壓力值即可開始手術。觀察患者止血效果、術后副損傷等情況。
90例手術患者中,45例發(fā)生不良反應,止血效果不佳27例,止血帶引起疼痛11例,肢體引起瘀斑、水泡5例,止血帶引起麻痹1例,止血帶休克1例。
①止血帶放置的位置錯誤,導致止血效果大幅度降低。②止血帶捆綁方式錯誤,使實際壓力達不到設定壓力。③止血帶本身原因。如橡皮止血帶的皮管或者氣囊出現破損的情況。④充氣前未抬高肢體等血液回流,或不采取驅血措施等。⑤氣壓止血帶充氣壓力錯誤。壓力因人而異,同一設定值將極有可能會引發(fā)充氣壓力過高亦或者是過低等情況,影響止血效果。
受止血帶的機械性壓迫可引發(fā)肢體筋膜間隙肌肉疼痛以及神經嚴重性缺血等異常癥狀,從而引發(fā)組織缺氧,導致肢體劇烈疼痛。
若缺血后全身再灌注,則能引發(fā)局部亦或者是全身炎癥性反
應,從而導致骨骼肌損傷。
原因:止血帶放松過快,沒有及時對血容量進行補充,大部分患者會表現出發(fā)紺、血壓驟降、精神癥狀以及出冷汗等休克癥狀。
術前,止血帶充氣到20 kPa,檢查氣囊充氣完整與否,同時將止血帶放置一段時間,查看壓力表數值有無下降,放置因止血帶老化所致的慢性漏氣等問題。
定期組織手術室護士進行止血帶相關知識的培訓,熟練掌握自動氣壓止血帶的正確使用。
因止血帶氣囊需纏繞肢體>2周,所以,在不影響手術的前提之下,需盡可能的選擇寬一些的止血帶。在止血帶距離手術部位較近的情況下,可以準備經過滅菌消毒的止血帶,以滿足手術需要。
再對止血帶進行捆綁時,要和肢體保持垂直狀態(tài),并盡可能的選擇肢體粗細相對比較一致的地方進行捆綁。手術完畢,放松止血帶后應檢查局部皮膚,有壓傷者應給予按摩等對癥處理。
止血帶使用前讓術者先抬高患肢2 min,并用手擠壓肌肉驅血,以減少靜脈淤血。
通常情況下,成人的上肢充氣壓力40 kPa,下肢50 kPa,但要因人而異,合理調整充氣壓力。有研究認為氣壓止血帶使用中,充氣壓力應達到個體化,即止血帶壓力根據患者年齡,肢體周徑及動脈收縮壓而定等多種方式[2]。經過我科品管圈小組研究,發(fā)現用肢體周徑設定壓力值較為合適,具體設置:若上臂周徑≤25 cm,需控制充氣壓力25 kpa;若上臂周徑>25 cm,需以肢體周徑作為個體充氣值,但最大值要≤40 kpa。若下肢肢體周徑≤50 cm,需以肢體周徑作為個體充氣值;若肢體周徑>50 cm,需控制充氣壓力50 kpa[3]。并合理控制自動氣壓止血帶的使用時間。
做好術前宣教使患者做好心理準備。止血帶充氣應在麻醉效果徹底后進行,避免給患者造成較大的痛苦,注意觀察患者基礎生命體征變化和對疼痛的應激。一旦發(fā)現壓力不對,立即調整。
術后,若止血帶有污跡,需立即清洗并消毒,注:需避免采用高溫消毒的方式,嚴禁用熱水清洗止血帶,否則將會加快橡膠物品的老化速度。止血帶在使用一段時間之后,需及時更換,安排專人定期對壓力儀進行檢修,確保止血帶能夠正常使用。
[1] 韓 翚,田 蓓,郭榕晨.四肢骨折患者術中應用氣壓止血帶的不良反應及護理對策[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29):37-38.
[2] 龔鳳球,譚靜濤,梁志為,等.3種方法設定電腦空氣止血帶在下肢手術中的止血效果比較[J].護理學報,2014,21(3):63-64.
[3] 李清梅,貝抗勝,鄒金英,等.氣囊止血帶阻斷下肢血流壓力值的研究[J].中國護理雜志,2006,41(11):965-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