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永和
(廈門市啟悟中學,福建 同安 361100)
網頁設計與制作是全國中小學生電腦制作活動[1]的子項目,該項目在中學生的開展有一定的基礎。但是,當前在該項目參賽的作品數量少,質量一般。如何在《中學生網頁設計專題學習平臺》教學中引導學生自學,怎樣選題,怎樣設計網站內容、規(guī)劃網頁結構,怎樣制作網頁,怎樣評價修改網站,完善網站建設,從而設計制作出高水平的作品。筆者旨在沿著網站開發(fā)建設中心軸線,在“做”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觀察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探究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等。
網頁設計與制作興趣小組活動每周只開展一次的集體活動,開展活動的次數少、時間短。“如何在興趣班集體活動中引導學生自學?”筆者作為授課教師,從了解每位學生的學習特點出發(fā),依據現有的資源,從三個方面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一)利用中學生“網頁設計”專題學習平臺,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
《中學生“網頁設計”專題學習》網站,該平臺有優(yōu)質的網頁設計與制作教育教學資源、網頁技巧匯集、歷屆作品賞析和豐富的素材資源。在興趣班活動教學中,教師借助本平臺布置任務,引導學生依據教師提出的問題,開展自學活動。通過學生的集體討論活動,培養(yǎng)他們獨立思考的習慣,讓他們更好地掌握新知識、新技能。例如,在講授“網頁層級結構”知識點時,筆者利用專題學習平臺,以導學的方式引導學生自學,并通過超級鏈接例子直觀生動地展示了線性網站、樹狀網站和非線性網站,理解掌握較難的知識點。
(二)閱讀網頁設計類書籍,瀏覽網頁設計技巧網站,共享資源,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
學校圖書館現有一批網頁設計類的書籍,例如《從零開始學網頁設計》《網頁設計解析》和校本教材《網頁設計與制作》等網頁設計類的書籍。圖書館這方面的藏書較多,為了方便學生閱讀書籍,掌握網頁設計制作技巧,筆者作為興趣班的指導教師,積極與學校圖書館溝通,從圖書館借閱了大部分網頁類書本,建立圖書角,方便學生借閱。學生通過借閱,自學掌握網頁制作知識點,收獲頗豐。除了書籍外,筆者鼓勵學生通過瀏覽學習網頁設計教學類網站,例如“中國網頁設計”網站,自學網頁制作知識點和網頁設計技巧。書籍和網站資源提供了豐富的網頁設計制作方面的知識和技巧,學生通過閱讀、模仿、探索、實踐,自學能力不斷提高。
(三)培養(yǎng)興趣,建立良好的習慣,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
葉圣陶說過“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良好的網頁設計制作學習習慣是學生網頁制作能力逐步提高的關鍵,而習慣是在教育教學及其現實生活過程中培養(yǎng)來的,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對網頁制作的興趣。為了去除繁冗復雜、拗口難懂的知識點,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筆者著重以案例滲透的方式,讓學生們在作品欣賞中弄懂知識點,在案例教學中掌握操作技能。例如:在《封面設計——形象頁設計》知識講授中,筆者展示了一組封面《碧波精靈——天鵝之戀》《黃梅飄香》《植物主題研究性學習》等,這組封面吸引了學生的眼球,通過視頻、圖片、色彩、結構等載體形式極大地沖擊了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感受到了“原來網站可以制作得這么精美”,學生一下子喜歡上了網頁制作。有了“愛”的種子,學生會提出“它是怎么制作的?”讓喜歡提問探究的學生多思考,多做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了網頁制作的難題,心中就有了成就感,自然就感受到學習網頁制作的樂趣。在整個過程中,需要教師適時給予學生贊賞,學生會充滿自信。這樣,受到激勵的學生們更愿意去自學、去探索、去提高知識和技能,進而能充分全面地進行自主學習。指導教師要根據參與網頁制作的學生學情,了解其不同興趣,投其所好,鼓勵他們充分表現自己,從而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本W頁主題的選擇是否得當,是否有亮點是網頁制作能否在各級電腦作品比賽活動中獲得較好名次的關鍵。全國電腦作品大賽對網頁制作類作品有要求:網頁設計的主題要符合時代要求,緊扣時代脈搏、題目新穎、含蓄有韻味,有吸引力、有創(chuàng)意。選題要求就引導著教師在指導學生選題過程中有意識地去選擇。一般而言,中學生制作的網站主要分成了主題探索發(fā)現實踐活動網站、家鄉(xiāng)特色網站、個人成長型網站、公益性網站等。為了更好地切入主題,這就要求中學生要做生活中的主人,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主題可以是孩子們自身的真情實感、學習與生活、探究和創(chuàng)作的欲望、心得與收獲,能反映學生當前的學習、生活中的難點(探究性學習、研究性學習、綜合實踐活動……),捕捉學生學習生活中的亮點(學習生活、校園文化、科技、航模、社會實踐與社區(qū)服務……)留心社會生活中的熱點(德育建設、環(huán)境、交通、安全、旅游、民俗……)觀察世界變化的焦點(國家、社會、學校、家庭……)網頁制作中主題選擇與取舍,是學生對現實生活世界的感知、體驗和感悟的結果,是學生思想意識的方向,是學生觀察能力水平的體現。在觀察中提煉網頁主題,升華網頁內涵,極大地培養(yǎng)了學生在現實生活中的能力。例如:在主題探索網站《小蛋殼樂歡天》的主題選擇過程中,學生通過問卷調查、采訪、科學實驗、實踐探究等多種方式了解小小的蛋殼,使得主題有了準確的數據、科學的實驗作為理論基礎。為了增加趣味性,將原來的主題《小小蛋殼》升華提煉成《小蛋殼樂歡天》,一下子就吸人眼球。在網頁主題選擇過程中,學生養(yǎng)成了細心觀察,科學探索的良好習慣,在不知不覺中學生的觀察能力得到了提升。
網頁內容的挖掘要深入細致、內涵深刻。這就要求學生對主題把握得當,認識全面深刻。由于學生的知識水平差異和認知局限性,指導教師要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讓學生們在集體討論活動中,通過師生的反復研討與自我反思,不斷提煉內容,力求內容精致,語言表達簡潔。
(一)集體討論,思維碰撞,深入挖掘網頁內容
網頁主題確定之后,接著要討論網頁內容如何選擇才能更好地烘托主題。學生個人的知識有比較強的局限性,一個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但一群人的力量是強大的。通過以小組為單位的學生集體討論,唇槍舌劍、思維碰撞,就會蹦出智慧的火花。筆者先指導學生分組,讓每組的學生圍繞各自的主題,準備材料,各自闡述觀點,讓學生在沒有任何約束的情況下自由討論,讓思維天馬行空、自由馳騁。在活動中,學生多角度、全方位、多層次地展開想象的翅膀,對主題的領悟盡可能獨樹一幟。在活潑的氣氛中,學生大膽發(fā)揮,提出了很多與主題息息相關的內容和想法,這些想法標新立異,有很強的創(chuàng)新性。例如《古厝的藝術》網頁設計作品,原來體現作者的思想結構圖如下:
這些設計內容比較表象,內涵不夠深刻,缺乏亮點。經過小組集體討論,思維碰撞活動后,學生各自發(fā)表了自己的想法,補充了內容,延伸了內涵,小組長經過提煉歸納整理,內容結構圖如下:
修改完的網站內容豐富了,有古厝的藝術,有海峽兩岸古厝的對比與淵源,有古厝與現代建筑的對比,有作者的研究性學習活動、有展望;圍繞著“古厝的藝術”主題呈現的內容就非常的詳實,有血有肉,有內涵,有深刻體會,能激勵人;引導人去探索建筑的美,并富有成果。在集體討論、思維碰撞的過程中,學生緊緊圍繞主題,積極動腦思考,有贊許、有爭論,你一言我一語,爭相討論,“我有觀點我主張”,活動的氣氛異?;顫姡@種活動極大地開發(fā)了學生的智力,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性思維。
(二)借鑒優(yōu)秀作品,合理規(guī)劃網站內容
成功不僅需要模仿,更需要超越。主題網站的文字內容要有一條圍繞主題中心思想呈現的清晰主線,這條主線要貫穿整個網站的開始、過程、高潮和尾聲。網站內容的規(guī)劃就像在寫一本人生的自傳,他可能一生有很多的故事情節(jié),但是如何將這些故事情節(jié)圍繞著一條主線來串成一本書,有的人寫得好,有的人就寫得一般。主題網站內容的規(guī)劃就像在寫一本書,怎樣讓學生能優(yōu)質地完成網站內容的規(guī)劃呢?[2]筆者采用“同類教學”法進行有效性突破,讓學生們欣賞優(yōu)秀作品,分析優(yōu)秀作品內容,領會作者的組織思路,在反復學習中感悟并不斷得到啟發(fā),在教師的引導和幫助下,找到一條最適合網站主題的主線。這條主線能觸動作者化零為整,將零碎的材料歸類合并。例如學生制作《古厝的藝術》主要參考了全國賽網站制作獲獎作品《水鄉(xiāng)村頭探古榕》《黃梅飄香》等作品,這些作品是體現家鄉(xiāng)特色項目的作品,是對家鄉(xiāng)文化的挖掘,對當地地理、建筑、歷史、民俗、傳統文化的探究性學習活動。作品內容豐富充盈,呈現出作者實地考察、調查研究和細心觀察的成果,主線清晰,內容明了。
此外,要善于模仿,敢于超越。教師要鼓勵學生在模仿學習別人的同時要敢于“做吃螃蟹第一人”,勇于創(chuàng)新和突破。在《古厝的藝術》網站設計作品中,在展望未來專欄下開拓延伸后子欄目有我心中的未來建筑、建筑師訓練營、古厝讀書會及建筑藝術的畫廊等。作者構思巧妙,有意識地選擇展望未來專欄作為網站內容的突破口和亮點,體現了作者三維空間建筑工程學的能力和美術畫圖的能力。作品的五個大欄目分別是:1.臺灣古厝,2.閩南古厝欣賞,3.親密接觸,4.融合之美,5.展望未來。其中的《親密接觸》《融合之美》《展望未來》就是模仿了《水鄉(xiāng)村頭探古榕》的訪談、傳遞和憧憬。孩子們在欣賞作品的過程中帶著問題學習、探究,模仿的過程就是學生學習的過程,他們分析問題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也能得到極大的鍛煉。
網頁的設計要求首頁畫面生動、有趣,頁面的設計突出主題、引人入勝,網頁整體布局合理、美觀,風格統一,制作精美,結構方式與作品內容吻合,人機交互方便,結構清晰,導航和鏈接無誤等方面。這就要求作者必須掌握網頁制作技術、動畫制作技術、圖片平面設計技術、音視頻處理技術、結構設計技術、版面設計技術及色彩搭配技術等多種技能[3]。作品是學生在美術素養(yǎng)、音樂素養(yǎng)和信息素養(yǎng)技能等多學科整合的體現。例如,在《古厝的藝術》作品版面色彩的設計中,原來采用淺藍色的,與古厝照片背景藍天基本保持同一色調,方便版面基本色調統一。但是不管作者怎么應用平面設計處理圖片、修飾美化都沒有呈現古典民居的味道,而后,在美術教師的指導下,作者采用淺紅棕虛化的古厝作為頁面的背景,使得整體版面淡雅而古典,問題就迎刃而解了。在學生創(chuàng)作網頁作品的過程中,可能還會遇到各種技術難題,學生們通過網絡搜索查找解決問題的方法,與教師、同學交流,在論壇探討交流。不管采用什么方式,網頁興趣班的學生都是親自設計和制作,運用信息技術技能解決制作過程中的問題。這個過程充分調動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動性,引導學生善于思考、設計、創(chuàng)作具有基本雛形的作品,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作能力。
《禮記》曰:“玉不琢不成器?!币患晒Φ淖髌?,都是要經過精雕細刻,不斷琢磨、修改、完善、提升。當作品初稿完成時,指導教師會開展全體學員作品展示會。在展示會上,讓作者先介紹展示作品,其他學生作為評委,欣賞作品、點評作品,并提供修改完善的建議。作者在與學生交流中發(fā)現作品的缺點,制定修改的方案,完善作品直到自己滿意。
例如,在《古厝的藝術》中“融合之美”網頁內容的修改,原始的作品內容僅僅介紹鼓浪嶼古建筑、現代建筑等。經過開展作品展示交流會后,師生點評作品,提出建議,作者對學生們的建議進行篩選整理,修改成以下三點:1.鼓浪嶼建筑探秘,2.古厝+高樓建筑,3.記者在行動——尋找街頭古厝,使得作品有內涵了,有研究性學習的活動了,科學性和真實性提升了。
網頁作品展示、交流研討的過程,學生對作品的點評,既是不同觀點的交鋒,又是對作品補充、修改、升華、完善的過程,培養(yǎng)了學生展示自我、團隊合作的能力。
總之,中學生制作網頁過程,是學生作為社會一員,從現實社會和生活出發(fā),發(fā)掘網頁主題、學習網頁制作技能、搜集以主題為主線的網頁內容、規(guī)劃結構、制作網頁、展示網頁作品、完善作品的過程。中學生網頁制作培養(yǎng)了中學生的自學能力、觀察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探究能力、創(chuàng)作能力和團隊合作的能力,這是一個注重學生探索實踐的舞臺,是提升中學生綜合能力運用的舞臺。
[1]烏美娜,陳莉.“全國中小學電腦制作活動”[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
[2]汪洋,宋鈺.網頁設計與制作實例教程[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9.
[3]柳西杰,柳林.網頁制作從入門到精通[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