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田園作文的探索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田園作文教學之路,不該是一個班級、一位老師的孤軍作戰(zhàn),而應集我們課題組所有參與班級的“洪荒之力”,再配以全校教學資源之輔助,多管齊下。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給學生們創(chuàng)設一個自由、快樂、開放的田園寫作氛圍,給學生們尋找到一條幸福的作文之路,讓他們在這個“田園”中不亦樂乎。
一、廣播電臺,搭建自信展示的舞臺
學校的“紅領巾廣播電臺”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突破口和重頭戲,有力地促進了學校各項工作的開展。我校紅領巾廣播電臺通常于每周的星期一、三、五中午定時播音,每次節(jié)目為30分鐘左右。我們田園作文課題組探究,該如何充分利用好學?!凹t領巾廣播電臺”這個資源,給學生們搭建一個自信展示作文的舞臺呢?
首先,我們特意選派了田園作文課題組兩位年輕能干的骨干教師負責紅領巾廣播電臺的日常指導工作,一位擔任寫作指導老師,一位擔任播音指導老師。為了調(diào)動學生的全員參與,我們首先在全校開展了一次招聘“小記者、小播音員”的活動,讓學生通過寫自薦信的形式積極報名,然后通過演講來確定小記者、小播音員的人選。
在此基礎上,我們又在每一個班級設立了“紅領巾廣播電臺”的投稿箱,注重發(fā)揮每一個學生的主體作用,讓“紅領巾廣播電臺”播出的所有稿件,全部由學生自己進行采寫,每一位學生都可以根據(jù)“紅領巾廣播電臺”的各項欄目內(nèi)容積極投稿,稿件可以是介紹身邊的凡人瑣事,或是就某事發(fā)表自己的感想,也可以是自己平時的佳作。我們力爭發(fā)動每一位學生都投入到寫作中來,讓學生樂于習作。
每周的星期一、三、五,都是學生們翹首以盼的日子。每當聽到自己的稿件被錄用時,學生們都不禁喜形于色,那份高興勁兒不亞于過年。尤其是一些學生的佳作,被廣播電臺的老師精心制作成配樂朗讀,再輔以老師或者同學的精彩點評,學生們聽著自己的稿件在全校上空回蕩,不禁心花怒放,這種激勵無形中變成了一種強大的力量,促使他們更加積極地投入到寫作中去。為了更好地調(diào)動學生的投稿熱情,我們還實行了一些獎勵機制,如每學期如果被“紅領巾廣播電臺”錄用稿件五篇,那么期末作文可以免試為優(yōu)。
二、閱讀考級,夯實學生習作基礎
課外閱讀可以為田園作文積累材料和寫作經(jīng)驗,而我們田園作文的作品又必須符合閱讀的心理,這樣的寫作才能有的放矢,使我們的作品預期目標得以實現(xiàn),所以課外閱讀與田園作文二者密不可分,缺一不可。
為了保證課外閱讀的開展,我校充分注重發(fā)揮學校圖書館的借閱功能,每周抽出兩節(jié)課作為閱讀課,由學校統(tǒng)籌安排,列入課程表。同時,每個班級門口、學校一些角落還設置了“幸福書吧”,學生們將自己的書帶到學校,放在“幸福書吧”上進行圖書漂流。漫步校園,一群群學生在綠蔭下、石凳上、書桌前,或倚,或坐,或趴,或躺,愜意地捧著一本自己喜愛的書靜靜地閱讀,這情景無疑是最美的一道風景線。
同時,為了更好地督促學生課外閱讀,我們第二實驗小學還試行了“閱讀考級”制度,全面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夯實學生的習作基礎。
每學期開學時,我們可以根據(jù)各個年級學生的書本內(nèi)容、認知水平以及男女生的閱讀興趣分別推薦一大批閱讀考級書目,這些閱讀書目,分為“必讀書目”和“選讀書目”,也可以組織同學之間互相推薦,促進學生“奇文共欣賞”,還可以鼓勵學生家長推薦,拉動學生彰顯特長。同時,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我們也可以對閱讀考級測試的等級進行“星級”評定,授予他們“五星級讀書博士”“四星級讀書博士”或者“記憶能手”“朗讀高手”等等稱號。
為了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發(fā)展,我們對“閱讀考級”的測試形式做了一些改變,為學校推薦的“必讀書目”和“選讀書目”中的每一本書都精心制作了一個“閱讀考級得分卡”(滿分為100分),而學生則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讀書情況,隨時自愿申報參加考核。如何通過行之有效的教學評價來激勵學生們積極主動地進行課外閱讀呢?后來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喜歡玩電腦游戲,在這些電腦游戲中,隨著游戲水平的提升,自身裝備、身份也不斷獲得提升,因此大大提升了他們游戲的積極性。受游戲啟發(fā),我在“課外閱讀”的語文教學評價中采取了“狀元及第”的評價機制。
例如“每天一讀”活動,每個學生都必須參加,根據(jù)掌握的相應情況獲得一定的積分。當積分達到一定的程度,頒發(fā)“秀才”獎章(通過率基本上達到100%);獲得“秀才”獎章的學生獲得參加“推薦書目”知識競猜、誦讀、手抄報等比賽的資格,在比賽中獲得相應積分,我們頒發(fā)“舉人”獎章;然后這些“舉人”們自主申報參加“百家講壇”節(jié)目(圍繞所讀書目進行匯報),通過考官(由老師、和同學組成)投票,獲得“貢生”獎章;這些“貢生”們參加最后的“殿試”,考題是自我展示“選讀書目”,有的“考生”是完成一篇頗有心得的讀后感,有的“考生”是現(xiàn)場開始自己的故事擂臺,有的則是PPT展示自己 “課外閱讀”的最新研究成果……最后,根據(jù)“貢生”表現(xiàn),通過全體同學投票,選出“狀元”“榜眼”“探花”。
經(jīng)過我們幾年的探索研究,“閱讀考級”制度大大地激發(fā)了學生們濃厚的閱讀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望,以我們四(10)班為例,一學年每個學生平均閱讀量達到180萬字以上。閱讀考級,為我們田園作文添上了一雙有力的翅膀。
三、文學社,搭建對外交流的平臺
我們第二實驗小學于2011年成立了“新燕文學社”,將原先統(tǒng)一組建的文學社在各個年級成立了分社,擁有社員二百多名。我們還創(chuàng)設了自己的社報《新燕作文月報》,分為低、中、高三個年級段出刊。報刊給了學生們一個展示自己的舞臺。每年我們還印刷文學社成員的作品集——《新燕起飛》。對文學社,我們實行完全開放的性質(zhì)。首先,我們在學校的網(wǎng)站上開辟了一個專門的欄目——“新燕文學社”,在這個欄目里我們除了介紹一些文學寫作常識,向?qū)W生推薦一些文學社成員的優(yōu)秀習作以外,還面向所有的學生開設了一個“自由投稿箱”欄目,讓學生可以自由投稿,我們定期對稿件進行評改,并且擇優(yōu)在學校的網(wǎng)站上刊登,或選登在社刊《新燕作文月報》,或推薦給報刊社,讓學生品嘗成功的喜悅。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蔽覀兾膶W社開展了多彩的課外活動:外游參觀、參加藝術活動、走進田園、大棚……這些活動不但豐富了學生的生活體驗,而且讓學生感悟生活、感受社會,為學生的田園作文積累了第一手寫作素材:菜市場內(nèi)有過他們初學買菜的興奮;烈士墓前有他們駐足緬懷的身影;養(yǎng)殖場內(nèi)留下了他們認真觀察的足跡;大街上有過他們被拒絕采訪的尷尬……學生們寫出了《又到草莓香甜時》《天目湖游記》《尷尬的采訪》《第一次賣報》……這些作文內(nèi)容真實,語言樸實,趣味橫生。
我們每月還邀請一位專家進行專題講座,其中有著名兒童作家楊鵬、湯素蘭、董淑亮等,也有我們本校本土的作文教學資深老師。他們的講座主題鮮明,內(nèi)容豐富,范文典型,有寫人的、寫事的、寫物的,有寫活動的,有寫心理的,有寫動作的,等等,有效地指導了學生們學習寫作方法,開闊他們的寫作思路。同時,每次講座后,我們都及時跟蹤指導學生寫作,把符合要求、有新意、有創(chuàng)意的文章收集起來,組織修改,不放過一個標點,一個錯字,一個病句,一段不通順的話……幾經(jīng)修改過的稿子,有的收錄到學校的《新燕作文月報》內(nèi),有的我們幫助其向雜志社投稿……文學社成立6年來,學生在各級報刊發(fā)表作文200多篇,同時我們還將學生的優(yōu)秀作文匯編成冊,《一句話日記》《小學生創(chuàng)新作文一本全》《小學生分類作文點撥》《小學生名校作文一本全》等多本作文集在全國出版發(fā)行。
田園作文是一個浩瀚的工程,我們不斷借助于學校這個大平臺,整合好各種資源,為我們的田園作文保駕護航,讓其揚帆遠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