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非母語環(huán)境下的英語學習需要學生抓緊課堂及課后有限的時機,自信的表達。然而,對于一些性格內向膽怯、缺乏自信心的學生而言,他們如履薄冰的課堂表現(xiàn),始終伴隨著焦慮、抑郁的情緒感受。被提問和批評引起的焦慮,使其形成了對英語厭惡的條件發(fā)射,一上英語課就緊張和回避。針對這些現(xiàn)象,筆者以“剝洋蔥”法緩解不良情緒理論為基礎,以創(chuàng)設輕松課堂、樹立學生信心、精致課堂預案,增進師生交流、改變評價機制等方式努力為學生營造“Happy English”的學習氛圍,成效顯著。
關鍵詞:英語課堂;焦慮情緒;教師行為;剝洋蔥理論
美國著名語言學家Krashen在“情感過濾假說”理論中提出當學習者過度焦慮,即表現(xiàn)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緊張、害怕、缺乏自信,試圖逃避等情緒時,就會在大腦中形成語言輸入障礙,從而影響語言習得。高度焦慮影響學生外語交際水平的發(fā)揮,同時由此也使焦慮增加,如此惡性循環(huán),使學生喪失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教師如何通過改進課堂教育教學方式,降低學生英語課堂學習焦慮,提升學習效果的研究意義深遠。
一、 產生“外語學習焦慮”的因素:
大量的研究表明,兒童課堂焦慮表現(xiàn)存在顯著的個體差異。因此,焦慮情緒的產生是受到個體自身因素和外部環(huán)境的共同影響。
1. 學生羞怯心理產生課堂焦慮。
大部分課堂焦慮的產生是由學生個性內向、膽怯所引起的。特別是,當對學生個別提問時,有的學生會出現(xiàn)心跳加快、說話結巴,手心出汗等現(xiàn)象。還有的學生非常在意別人的評價,害怕出錯,丟面子,因而不愿意用英語跟別人交流,導致“啞巴英語”現(xiàn)象普遍。
2. 學生課堂突發(fā)事件引起暫時性課堂焦慮。
準備充足的課前預習工作,聚精會神的課堂學習狀態(tài)都是學好知識的心理動能,反之則亦然,如學生對本課新授知識還沒有掌握消化或準備不足,教師突如其來的提問就會使其一時產生緊張不安的情緒。常表現(xiàn)為:語言表達不流暢、結巴,有時還會夾雜一些口頭語,如“這個”、“那個”、“嗯…”等等。因此,課堂突發(fā)事件引起的暫時課堂焦慮也是普遍存在,不容小覷。
3. 教師不當教學方式導致課堂焦慮。
英語作為非母語環(huán)境下的第二語言學習是在系統(tǒng)的學校教育和教師指導的課堂教學下進行的,教師言行是影響學生學習情感態(tài)度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國的學校英語教學以語法和詞匯知識的傳授為主,教師為了提高英語教學效果,必然會通過大量“聽、說、讀、寫”訓練和測試加以鞏固操練。久而久之,學生覺得英語學習枯燥無味,對其失去興趣。
二、 緩解、消除焦慮情緒的方法:
那么如何緩解和消除以上幾種不良因素導致的英語課堂焦慮情緒呢?筆者認為焦慮情緒就像洋蔥,情緒的問題因為時間一層層累積,原始的情緒可能藏于心理底層,如果直接處理可能會造成不適感。而剝洋蔥應該有一個穩(wěn)定的由外而內逐漸處理的方法。
1. 渲染輕松氣氛,激發(fā)學習熱情
學生的學習活動總是受限于學習動機,當學生有了迫切的學習渴望時,才能自覺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教師通過教學藝術,豐富學生課堂感知,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激發(fā)其學習興趣。創(chuàng)設情境,組織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使得課堂節(jié)奏張弛有度,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卻不緊張,大部分學生敢說,樂說,學習效率明顯。例如,筆者在設計4B Unit 7 Whats the matter?這篇課文教學活動時,在Prereading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嘗試了以下活動:Quickly respond快速反應。創(chuàng)設情景之后,學生和“小黃人”之間產生互動,“以舊帶新”引出新知,學生課堂參與度大大提高。
2. 注重提問藝術,預設突發(fā)事件
英語教師應該提前預設在教學過程中會出現(xiàn)的問題及對策,包括課堂提問的環(huán)節(jié)學生的表現(xiàn)。教師若能講究課堂提問的藝術性,用耐心和熱情幫助學生克服焦慮,這樣有利于減輕學生運用目的語時怕犯錯誤的心理壓力。比如,4B Unit 5 Seasons需要學生掌握句型: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Why?教師如果沒有在精心設計課堂教學過程的前提下貿然提問,學生一定會很難描述自己喜歡季節(jié)的原因。因此,可先讓學生了解一年中有幾個季節(jié),在得到回答后,再進一步讓學生說說四季的氣候變化,這些變化是如何影響人們活動的。It is warm in spring.We fly kites in the park.由此讓學生感知Why?這個問題的答案,等到被提問時自然有話可說。而只要學生有一次成功回答問題的體驗,便會激起進一步求知的意念和力量。
3. 平等師生關系,善用評價機制
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與學生之間建立平等,互助,合作的新型師生關系。教師不以教育者自居,不以強硬的手段——訓斥、羞辱、向家長告狀等來強迫學生服從教師的意志。尤其在課堂上,學生因為害怕犯錯而心生焦慮。為了解開這道心鎖,教師需要學會尊重學生。在課堂上要多使用鼓勵學生的語言,對課堂提問答不出的學生說一聲:Never mind./Take it easy.而不是讓他長久地站著;對回答錯誤的學生應給予幫助,并給予鼓勵:Have a try! /It doesnt matter./Try again!這樣一來既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又不挫傷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總而言之,為改變學生消極的心理定勢,消除課堂焦慮情緒,激發(fā)英語學習熱情。教師應遵循“剝洋蔥”原則,因勢利導,循序漸進。
通過幫助、評價、鼓勵等行為給予學生心理安慰,樹立信心,創(chuàng)設輕松的學習環(huán)境,促進他們的英語學習。
參考文獻:
[1]Krashen,S.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Oxford,United Kingdom:Pergamon Press,1982(283).
[2]龐士讓.《課堂教學藝術新論》.中國人民大學書報中心出版,2000年第8期.
[3]張山.《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通覽》.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2002.403-404.
作者簡介:
馬凡淇,甘肅省昆山市張浦中心小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