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研究性教學在社會學課程教學中的探索

      2018-01-30 00:06:53羅國芬
      關鍵詞:社會學研究性課題

      羅國芬

      (上海理工大學 管理學院,上海 200093)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研究性教學是以培養(yǎng)學生批判性思維和創(chuàng)造力為核心的創(chuàng)新性教學,它既是一種教學理念,又是一種教學模式,還是一種教學方法,其理論依據是合作學習理論、建構主義理論、程序教學理論、人本主義教學理論、問題教學法等現(xiàn)代教育理論。研究性教學是建立在教學研究和研究教學的基礎上,將教師研究性“教”與學生研究性“學”有機結合并達到完整、和諧、統(tǒng)一。具備情境性和價值性等特征的問題、專題或項目是研究性教學的出發(fā)點和歸宿。在研究性教學中,強調學生在問題環(huán)境中親身參與探究和實踐的過程,以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自主學習的習慣和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以及增強學生對未來社會的適應性和責任感為根本目標。在美、英等西方發(fā)達國家的高校中,研究性教學現(xiàn)已成為一種教學常態(tài)。我國高校的研究性教學開始于20世紀80年代初期。近年來,國內許多高校教師積極踐行“研究性教學”理念并實施研究性教學,國內對與“研究性教學”相適應的課程結構體系、教師教學方法及學生學習評價等問題進行了大量有益的探討和實踐,為廣大社會學課程開設者提供了借鑒。

      在現(xiàn)代高等教育課程體系中,“社會學”被譽為是最好的公民教育[1],所以世界各國的高校中普遍開設了這一課程。但針對上海理工大學年級不一、專業(yè)不一、學習興趣不一的全校學生開設人文素養(yǎng)類選修課,要講好這門課程亦著實不易。在上海理工大學,作為一門人文素養(yǎng)類全校公共選修課,一般選課人數(shù)在120~150人左右。大班上課,內容、形式不吸引人的話,老師很難掌控課堂紀律與教學效果。因此,對老師來說,將研究性教學理念運用到社會學課程教學中,指導學生運用研究性的課題對社會生活中的問題進行探究,診斷社會問題并提出建設性的方案,這既能夠鍛煉老師自身的教育、科研水平,提升專業(yè)能力,也可以借由學生的廣泛參與來提高社會學課堂教學的吸引力。在幾年來社會學概論研究性教學實踐的基礎上,本文對筆者在社會學課程中探索運用研究性教學理念的基本做法予以總結。由于學科性質、課程內容不一,研究性教學的問題、項目、專題既包括知識性的課題,也包括科研性的課題。本文中,社會學的思想實驗更多屬于知識性的課題,社會調查的研究更多屬于科研性的課題,社會學史的研究則二者兼具。具體內容如下。

      一、利用校史資源進行社會學的研究性教學

      社會學的發(fā)展史是社會學課程教學中的一部分重要內容。了解中外社會學發(fā)展簡史,初步了解社會學史上的著名社會學家的生平與思想,是快速掌握社會學學科內容的重要途徑。而在介紹中國社會學發(fā)展簡史的時候,上海理工大學得天獨厚的校史資源就是一項利器。上海理工大學的前身滬江大學,其社會學系是當時全國聞名的系所,實際上,1914年,滬江大學就由美籍教授葛學溥(Daniel H.KulpⅡ,1888—1980)創(chuàng)辦了當時中國第一個社會學系[2]。1915年開始,滬江大學社會學系的教師就面向全校開設了一系列社會學課程,《華南的鄉(xiāng)村生活》[3]、《社會調查:沈家行實況》[4]等書就是社會學師生共同創(chuàng)作的重要著作。滬江大學不僅建立了中國近代高校中第一個社會學系,而且其師生還進行社會學的調查研究,在中國近代高校中領一時風騷,其學術影響至今猶存[5]。

      當然,在社會學史的教學中,如果僅僅介紹滬江大學社會學系的創(chuàng)系之功、滬江社會學系所創(chuàng)辦的“滬東公社”、滬江社會學系師生進行的“鳳凰村”調查、“沈家行”調查等知名成就的話,學生對滬江社會學系的了解也僅止于了解到一段軼事、一些先賢的學術成就而已,其研究興趣難以勃發(fā)。

      為此,在這段教學內容的研究設計上,考慮到學界以往的相關研究中對燕京大學社會學系、金陵大學社會學系甚至嶺南大學社會學系的研究都比較多,唯獨對滬江大學社會學系的研究較少的現(xiàn)狀,鼓勵學生進行研究性教學就成了最佳選擇。為此,以筆者近年完成的滬江大學社會學系的研究性論文為例,介紹關于歷史考證類論文的資料搜集與論文寫作方法,讓學生對研究性課題有個初步了解。在此基礎上,挑選數(shù)個研究性課題,讓同學們進行探究,如:白克令教授指導中國學生進行的著名調查《沈家行實況》[4],其調查的所在地“沈家行”到底是哪里?是諸如羅蘇文教授所指的今周家嘴路、軍工路交界處(現(xiàn)名“沈家橋”)[6-7],還是如原上海理工大學檔案館館長章華明教授所指,在今翔殷路、包頭路附近的萊茵半島[8]住宅小區(qū)周邊?現(xiàn)今上海理工大學第二辦公樓,原名“思孟樓”,其中“孟”是指在中國近代高校中第一個開設社會學課程的“阿瑟·孟(Arthur Monn)”[9]嗎?另外,滬江大學的社會學系在舊中國時期是存續(xù)時間最長的社會學系,其歷年的系主任、中外教師的學術成就與影響力如何、滬江歷年的社會學與社會工作專業(yè)畢業(yè)生、肄業(yè)生的情況又如何,這些都值得進一步探究,也是學生借學校每年校慶契機可以整理的資料。通過這種發(fā)掘,學生既鍛煉了資料搜集能力與材料寫作能力,也鍛煉去粗取精、辨別分析的能力。

      二、利用社會調查進行社會學的研究性教學

      國內外高校中均普遍開設“社會學”課程。甚至在一些國家,高中階段就開始開設“社會學”課程。吉登斯[10]、波普諾[11]、休斯[12]等出版的社會學課程教材在我國也廣為傳播,成為人們認識社會、改造社會的重要參考讀物。國內方面,前全國人大副委員長費孝通教授主持編寫的《社會學概論(試講本)》[13]、前中國社會學會會長鄭杭生教授主編的《社會學概論新修》[14]等在國內也影響很大。但教材只是大學生課程學習的基礎,要實現(xiàn)研究性教學,更多要依賴任教者本身的科研經歷以及對社會生活萬象、社會學課題研究的敏感,引導、鼓勵本科生在生活實踐中挖掘適合課程學習中能夠完成的小型研究性課題,并指導學生完成。綜合性大學社會學課程的講授者曾經對社會學課程的研究性教學進行過探索,如陳映芳教授指導華東師范大學社會學系本科生就高考經歷撰寫的案例分析、就外地移民到上海的來滬人員調查所寫的訪談報告等(分別結集出版,書名為《我是這樣考上大學的:70位大學生自述》[15]、《移民上海:52人的口述實錄》[16]、《棚戶區(qū):記憶中的生活史》[17]),鄭也夫、陳映芳教授指導北京、上海兩地社會學學生撰寫的《雙城記:京滬眾生素描》[18]、張鴻雁、胡小武教授主編的《城市角落與記憶Ⅰ:社會生態(tài)視角》[19]、《城市角落與記憶Ⅱ:社會更替視角》[20]等都體現(xiàn)了綜合性大學社會學課程教授者的研究性教學的成果??梢哉f,國內外社會學課程名家的實踐證明,講好社會學課程,離不開研究性教學的運用。

      對大學生來說,社會學是既具有“人文”特色,又具有“科學”特征的學科。掌握社會學,不僅靠“學”,更要靠“做”。因此,傳統(tǒng)講授式的教學方式往往不符合學生的胃口。老師講得精彩,但學生未必領情。因為,光聽不做,社會學的概念與原理很難入腦、生根。而通過研究性教學的項目,讓學生參與到調查社會生活現(xiàn)象和問題,探求社會學原理應用的生動實踐中來。學生既要學會運用社會學的概念與原理分析社會現(xiàn)象,又要走出校門開展社會調查,有新鮮感、刺激感,這樣的學習方式也有助于學生更好地領會社會學的概念與原理,鍛煉社會調查和問題分析的能力,切身體驗到社會學的魅力所在。

      在社會學課程教學中,筆者有意識強調對滬江大學社會學研究性教學傳統(tǒng)的繼承與弘揚,要求同學們完成的研究性課題都要與校園生活及社會生活有關。同學們的研究性課題選題也是多種多樣,其中不少甚具研究價值或實踐價值。如有的同學有感于課間休息時間教學樓擁擠異常、人員疏散困難,就做了教學樓避難時間的研究;有的同學注意到教室里各種廣告、招貼較多,就用調查方法全面統(tǒng)計了各教學樓教室的廣告種類、數(shù)量,發(fā)現(xiàn)了問題所在;有的同學用社會性別視角考察校園中的性別空間,對廁所、浴室、宿舍、操場、沿江步道等場所的公共空間有獨到分析,等等。

      總之,研究性課題以實踐為抓手,可以調動教師和學生兩方面的積極性,師生通過“課堂理論教學→研究性課題實踐→課題報告的撰寫→師生總結、點評與提高”的互動環(huán)節(jié),實現(xiàn)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教學相長,相得益彰,創(chuàng)造性地把社會學的概念、原理的學習融入到研究性課題的工作任務中去,實現(xiàn)了把社會學這樣的理論性、實證性和綜合性強的學科內容學習方式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體現(xiàn)了“做中學”的優(yōu)勢與特色。

      三、利用社會學的思想實驗進行研究性教學

      思想實驗是科學研究中的一種重要方法。它是指使用想象力去進行的實驗,所做的都是在現(xiàn)實中無法做到(或現(xiàn)實未做到)的實驗,例如愛因斯坦有關相對運動的著名思想實驗。

      在社會學中,任何一本社會學的入門書籍,幾乎都會強調“社會學的想象力”。在C·賴特·米爾斯看來,社會學的想象力主張通過個人置身于所處時代及社會中,才能理解自己的經歷并把握自己的命運。這種品質可以幫助人們利用信息增進理性,從而使他們能看清世事,以及發(fā)生在他們之間的事情的清晰全貌,理解自己所置身的時代對自身生活意味著什么,通過控制其身后發(fā)生的結構性變遷的方式處理好個人的困擾。個人只有通過置身于所處的時代之中,才能理解他自己的經歷并把握自身的命運,明確自己的生活機遇[21]。

      因此,要讓大學生們掌握“社會學的想象力”,就需要其具備“通過個人置身于所處時代及社會中來理解自己的經歷并把握自己的命運”的能力。而在研究性教學中,筆者常常采用思想實驗的方式,對現(xiàn)實社會生活場景抽取掉部分元素、更換部分背景、增加某些部分,由此構建一種超現(xiàn)實的脈絡。再由同學們進行下一步的思考,預測接下來會發(fā)生什么樣的事情。這種方法類似于加芬克爾(Harold Garfinkel)的“常人方法學”中的“破壞性實驗(breaching experiment)”[22]。加芬克爾在“常人方法學”中創(chuàng)造“破壞性實驗”這一獨具特色的研究方式,它是一種以打破常規(guī)來揭示常規(guī)、以違反共同的“理解”來揭示這些“理解”的特殊方法。在“破壞性實驗”中,正常的互動程序常常被有意地打破,迫使行動者在情境破壞之后積極地重構現(xiàn)實?!捌茐男詫嶒灐钡哪康氖峭呓庹3绦?藉以觀察并研究每日世界建設及重新建設的過程。不過,思想實驗的方法比“破壞性實驗”的方法要更抽象化一些。在這種社會學的思想實驗中,既可以通過思考抽取掉部分元素之后的秩序形成問題而體會結構功能主義的分析方法,也可以通過轉換立場與視角來體會社會沖突理論、女權主義的分析方法,等等。通過類似的思想實驗,培養(yǎng)學生對日常生活中習以為常的事實、結構的敏感度以及跳出日常生活框架進行思考的想象力。比如,對個人煩惱的社會學分析的課題、對家庭生活史的回顧調查等課題,在反思時,一定要多進行變換場景、人物、布景、道具等的思想實驗,由此才能獲得超越平常習慣所知的對社會生活的深層理解。

      四、結束語

      在我國高校中,“社會學”課程不僅是社會學、社會工作專業(yè)學生的專業(yè)基礎課,也是其他專業(yè)學生可以選修的一門重要的人文素養(yǎng)類課程。我國幾乎所有高校都開設有面向非社會學、社會工作專業(yè)學生的“社會學”課程。本人對于社會學課程教學中研究性教學方法的探索,到目前為止還只是處于初級階段,一些具體的做法僅供同行參考。實際上,教學是個人印記十分鮮明的一種活動。學校的文脈與環(huán)境不同,學生的層次與接受能力不同,教師個人的能力、風格不同,都會使得課程的教學形式表現(xiàn)得豐富多彩。不過,不管具體研究性教學的課題內容如何,只要把研究性教學理念運用到高校社會學人文素養(yǎng)類課程的教學實踐中來,就可以使學生通過課程學習與廣泛參與研究性課題積累經驗、開拓視野,教師據此可以提高課程對于學生的吸引力、提升課程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林國明.社會學是最好的公民教育[EB/OL].(2011-06-05)[2013-02-16].http:∥www.douban.com/note/154668319/?type=like.

      [2]羅國芬.中國第一個社會學系及其成立時間辨——謹以此文紀念滬江大學社會學系成立100周年[J].上海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37(1):74-80.

      [3]丹尼爾·哈里森·葛學溥.華南的鄉(xiāng)村生活 廣東鳳凰村的家族主義社會學研究[M].周大鳴,譯.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06.

      [4]張鏡予.社會調查——沈家行實況[M].上海:商務印書館,1924.

      [5]羅國芬,周嘉穎.滬江大學社會學系師生的學術貢獻略論[J].上海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38(1):93-99.

      [6]羅蘇文.高郎橋:1914—1949年滬東一個棉紡織工人生活區(qū)的形成(上)[J].社會科學,2005(12):5-11.

      [7]羅蘇文.高郎橋:1914—1949年滬東一個棉紡織工人生活區(qū)的形成(下)[J].社會科學,2006(1):41-49.

      [8]章華明.1924年滬江大學學生對上海五角場地區(qū)沈家行(今萊茵半島)進行社會調查[EB/OL].(2013-03-21)[2015-02-16]http:∥blog.sina.com.cn/s/blog_652847de0102e1s3.html.

      [9]羅國芬.中國社會學課程開設先驅者史實考略[J].上海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39(1):64-68.

      [10]安東尼·吉登斯.社會學 [M].李康,譯.第五版.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11]戴維·波普諾.社會學[M].李強,譯.第十一版.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

      [12]邁克爾·休斯,卡羅琳·克雷勒.社會學和我們 [M].劉萬順,譯.第九版.海口:海南出版社,2013.

      [13]《社會學概論》編寫組.社會學概論:試講本[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4.

      [14]鄭杭生.社會學概論新修[M].第四版.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

      [15]陳映芳.我是這樣考上大學的:70位大學生自述[M].上海:學林出版社,2001.

      [16]陳映芳.移民上海:52人的口述實錄[M].上海:學林出版社,2003.

      [17]陳映芳.棚戶區(qū):記憶中的生活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18]鄭也夫,陳映芳.雙城記:京滬眾生素描[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3.

      [19]張鴻雁,胡小武.城市角落與記憶Ⅰ:社會生態(tài)視角[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8.

      [20]張鴻雁,胡小武.城市角落與記憶Ⅱ:社會更替視角[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8.

      [21]C·賴特·米爾斯.社會學的想像力[M].陳強,張永強,譯.第五版.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12.

      [22]杰弗里·亞利山大.社會學二十講:二戰(zhàn)以來的理論發(fā)展[M].賈春增,譯.北京:華夏出版社,2000.

      猜你喜歡
      社會學研究性課題
      實踐,讓研究性學習課堂精彩起來
      河北畫報(2021年2期)2021-05-25 02:08:18
      邊疆研究的社會學理路——兼論邊疆社會學學科建構之必要性
      第八屆全全科學社會學學術會議通知
      科學與社會(2020年4期)2020-03-07 08:54:24
      學寫簡單的研究性報告
      黨的建設的永恒課題
      當代陜西(2019年24期)2020-01-18 09:14:54
      第一次寫課題
      “十三五”醫(yī)改的新課題
      孤獨、無奈與彷徨:“空巢青年”與“獨居青年”的社會學分析
      淺談“研究性”閱讀教學
      人間(2015年22期)2016-01-04 12:47:30
      “十三五”醫(yī)改的新課題
      长岭县| 岳阳市| 阿荣旗| 扎鲁特旗| 香格里拉县| 清水县| 柘城县| 和龙市| 瑞安市| 突泉县| 江西省| 额尔古纳市| 错那县| 绥芬河市| 金川县| 黄陵县| 哈尔滨市| 胶州市| 云梦县| 洪雅县| 昌图县| 津市市| 祥云县| 保亭| 金湖县| 平阴县| 扎囊县| 九江市| 新乐市| 抚州市| 揭阳市| 涪陵区| 嘉峪关市| 丽江市| 甘泉县| 堆龙德庆县| 沿河| 宽甸| 赤城县| 临沧市| 京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