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鄭朝輝 攝影◆陳團結
《周易》說:“天地閉,賢人隱?!?/p>
這里的“賢人隱”就是指有才能、有學問、有修養(yǎng)、有本領、能夠做官而不愿做官的人。他們是“皆用宇宙而成心,借風云以為氣”的人;他們是保持獨立獨行人格、追求思想人身自由、不委曲求全、不依附權勢、具有超凡才德學識、且發(fā)自內心不愿入仕的人。
一直以來,中國歷史上的隱士,都是中國社會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雖然他們處在地理認識受限的年代,但他們的精神和思想已經超越了時空的局限,深深地影響著后世的人們。他們所擁有的超然于世的智慧,孕育了人們精神生活之根,并承載起中國文化最古老的價值觀。
隱士,是中國文人中一種獨特的存在。
他們有些曾經入仕為官,滿腔抱負??僧斃硐肱c現(xiàn)實發(fā)生沖突的時候,則選擇遠離名利,歸隱以修身潔行;有些一生鮮問世事,特立獨行,卻在天地間孜孜不倦探索生命的真理。
我們對隱士的印象原本在于陶公與菊,卻也止于陶公與菊。“欲仕則仕,不以求之為嫌;欲隱則隱,不以去之為高?!碧K軾這樣評價陶潛。蘇軾想說的并非是陶公之去的高潔,而是贊美了其隨性灑脫之美。
在中國源遠流長的文化中,在瞬息萬變的朝堂間,在紛亂嘈雜的市集中,亦或在深邃幽深的山林里,都會有一批“孤獨”的身影,他們不為金錢利益所誘惑,潔身自好。他們有著不同時人的高潔品格,學識淵博、恬靜淡然,歸隱山林。隱士們創(chuàng)造了山林文化,對中國詩、書、畫、印的發(fā)展都有很大的貢獻,另外,他們還以自己獨特的言行舉止流芳百世。
中國山水畫作為中國特有的一種藝術形式,自產生起就受到隱逸文化的影響——有關隱士的各個方面的因素(類型、生活、分布等),都影響到山水畫的形成、發(fā)展、成熟和未來走向。
在中國繪畫史上,對中國山水畫作出重要貢獻的畫家宗炳、王微、展子虔、王維、荊浩、文同、倪瓚、文徵明等,無一不是隱士或中隱人士。
真正的隱士可以隱于山中,隱于市中,更可以隱于廟堂之中。但無論隱于何處,隱避的初衷或許有不同,但守住了內心的凈土卻是相同的。
如最終走入了山林的嵇康,他是那個時代的精神領袖,他放棄了咫尺的榮華富貴,遠離了鬧市的塵埃喧囂。他是唯一一位門下打鐵的名士,唯一一位臨刑彈曲的隱士。一曲《廣陵散》,琴弦間撥動出隱士的坦然自若,柔音中演繹出他的鐵骨錚錚。終于,靈魂與肉體分開了,可是精神卻永遠留傳了下來。
江中釣者,舟上樵夫,田園鋤者,山林歌聲,無處不在的寧靜,彰顯高潔,遠離污濁,走近真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