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曦
【摘 要】比例原則具有適當性,能夠在整個法律體系中發(fā)揮一定的作用,是一種理性的行為準則。我國的民法并非一個獨立的體系,國家能夠通過多種手段來干預民事主體的權利,限制民事主體的自由。除此之外,一些有權利有地位的私人也會濫用這種優(yōu)勢,致使不公平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所以在我國的民法中引入比例原則是十分有必要的,一方面,比例原則能夠削弱民法中各種強制力量,使民事主體的自由不被過度限制;另一方面,比例原則還能夠對現(xiàn)行的規(guī)定做出相應的評判,并指出改進的方向。為了更好的完善我國的民事立法,并推動民法向現(xiàn)代化轉型,我們應該把比例原則引入到民法中。
【關鍵詞】比例原則;現(xiàn)代民法體系;地位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比例原則的思想在法律秩序中所發(fā)揮的作用越來越重要。最初,比例原則只涉及到警察法的領域,而現(xiàn)在,比例原則已經發(fā)展成具有憲法位階的基本法律原則。另外比例原則不僅僅從英國發(fā)展到歐洲國家,還對其他很多法系國家產生深遠的影響。盡管民事法官在判案時,民法學者在撰寫文章時,都會引用到比例原則,但是在“普通民事案件”中,應用比例原則依然存在很多疑問。
一、比例原則的理論基礎
比例原則最早出現(xiàn)于英國的大憲章中,當時只是對警察的權利做出了限制,比例原則真正的被確定地位是從德國聯(lián)邦處理“藥房案”開始的。在“藥房案”中,運用了比例原則的基本理論,從它的三個子原則,即適當性、必要性和均衡性,對案件進行審查。在比例原則的三個子原則中,均衡性原則最為重要,因為前兩個階段都是以國家行為的目的作為判斷,沒有質疑性。經過比例原則的適當性和必要性過濾后,有關的基本權利還是有被侵害的可能,但是根據(jù)均衡性來說,如果手段和目的不成比例,過度地限制了基本權利,此時就應該終止該目的,否則就會被認定為違法行為。如此,比例原則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基本權利不被過度限制。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比例原則是通過分析目的和手段之間的關聯(lián),然后來檢驗限制基本權利的手段與目標是否相稱。實際上,適當性和必要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應了均衡性的思想。例如采取的手段要與目的相適應,還要求手段必須是最和緩的。如若不然比例原則就要進行干預,阻止這種不平衡現(xiàn)象的發(fā)生,所以學者也稱比例原則為“禁止過度”。
用禁止過度來評定比例原則的價值,既能體現(xiàn)比例原則適用于公法之外的其他法律秩序,同時還反應出我國法律法規(guī)的不足之處。更重要的是,“禁止過度”還能成為比例原則適用于公私兩個領域的理論基礎。
二、比例原則在民法中的適用
比例原則主要還是應用于公法領域,對基本權利的過度干預予以限制,它能否應用于民法領域,存在很大的爭議。
第一種觀點認為,比例原則可以應用于民法中。例如李惠宗教授的觀點,他認為比例原則本質上是防止國家權利的濫用。實際上,比例原則恰恰要求“不要為了達到目的而不擇手段”,這樣來看,比例原則是適用于民法領域的。李惠宗教授的觀點把比例原則的研究推向了一個新的層面,同時也為它在其他領域的應用開辟了可能性。比例原則所表達的思想同我國的法律基本要求是一致的,都要求適度性和均衡性。在我國民法中,正當防衛(wèi)對防衛(wèi)人提出的要求是不能采用超過必要限度的行為,這一點充分了體現(xiàn)了比例原則的精髓所在“禁止過度”。
第二種觀點認為比例原則不適用于民法領域。其理由是比例原則權衡的是國家和個人之間的利益關系,而私人之間的權利沖突則不應該以此為依據(jù)。比例原則雖然發(fā)軔于公法領域,但是如果就此認為它不適用于私法領域未免言過其實。
第三種觀點認為只有狹義的比例原則才適用于民法中。狹義的比例原則即均衡性的原則,這種觀點把比例原則的三個子原則分開了。在實際的運用中,三個子原則是有一定的順序的,首先要看的是采取的手段與所要達到的目的是否適當,要選擇最和緩的手段,最后才看目的與手段的均衡性。這樣更加符合人們對于事物的一般邏輯。從這個角度來看,比例原則的三個子原則是不能分割的。
三、比例原則在民法體系中的地位
在現(xiàn)代民法體系中,文章認為比例原則與誠實信用原則既有密切的聯(lián)系,也有顯著的差別。
(一)民法基本原則的再構成
對于民法基本原則的內容,各學者有著不一樣的觀點。有些認為包括了誠實信用原則,公序良俗和綠色原則三種,有些學者認為民法的基本原則內容包含的更多,所以目前對于民法的基本原則,并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定義。各學者之所以對民法的基本原則持有不同的看法,與其所處的立場有很大關系,另外還由民法基本原則的靈活性和開放性決定。
現(xiàn)代民法的開放性集中體現(xiàn)在民法基本原則的開放性,它體現(xiàn)了現(xiàn)代民法是富有生機與活力的,為了促進民法的進一步發(fā)展,其基本原則是不能夠被限定的。能夠成為民法的基本原則,一定要具備的品質是:高度的概括性,適用范圍廣泛和效力的強行性。由此來看,把比例原則定位為民法的一項基本原則是成立的。首先,比例原則的三個子原則也可以靈活性運用,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其覆蓋面比較廣。其次,比例原則在民法中能夠起到一定的約束作用,不論是在立法中還是在判案中,都要充分考慮到民事主體的權利和自由,考慮到均衡性原則。最后,如果違背了比例原則,那么民事立法以及民事活動就不能夠達到預定的法律效果。
(二)比例原則與誠信原則
隨著誠信原則的變遷,民法也從傳統(tǒng)民法過渡到了現(xiàn)代民法,在這個過程中,誠信原則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傳統(tǒng)的民法中,只有擁有權利就可以任意地行使自己的權利,而無需計較后果,但是誠信原則則要求人要遵循誠實信用的原則,否則就不具備法律效應。誠信原則體現(xiàn)了民法中的實質正義。比例原則要求不能為了達到目的而不擇手段,所以也具有實質的正義,在這一點上與誠信原則是相同的。
但是比例原則與誠信原則依然存在著差異。民法中的誠信原則主要針對的對象是民法當事人,對他們在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時做出相關的要求,二比例原則不僅能夠在權利的行使中運用,還可以約束民法立法和民事司法。另外兩者在內容和運用上也有不同,比例原則屬于原則性的規(guī)范,可以直接作用于司法領域,而誠信原則的彈性比較大,適用起來需要特別謹慎。
四、比例原則在民法適用中的能度和限度
(一)比例原則與民法的現(xiàn)代化
民法的現(xiàn)代化是社會、法律和政治現(xiàn)代化的重要部分。傳統(tǒng)民法主張的是形式正義,二現(xiàn)代民法主張的是實質正義,在向現(xiàn)代民法轉型的過程中,誠信原則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但是僅僅依靠這些還不能夠使民法更好地轉型,所以就需要比例原則的支持。所以把比例原則引入到民法領域,可以對國家權利在民法中的使用進行一定地約束,能夠更好地保護私權,為民法制度的更新做出相應的指導。
(二)比例原則在民法適用中的限度
任何的理論都會有自身的缺陷,同樣比例原則也不例外。比例原則在民法中的作用廣泛,能夠矯正民法中的權益失衡的沖突,也可以對法官的自由量裁進行約束,在這一點來看,比例原則能夠成為民法的基本原則。但是我們也要看到比例原則的不足之處,比例原則的適用可能侵害到私法自治,應用于民法中,也同樣存在禁止過度的可能。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民法的基本原則具有開放性的特征,比例原則可以作為民法的基本原則,它與誠信原則的價值取向一樣。我們應該承認比例原則在民法適用中的重要影響和地位,以促進民法更好向現(xiàn)代化轉型。
【參考文獻】
[1]祁程,楊士群.比例原則于民法適用之反思[J].江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8,20(03):67-73.
[2]柳婷婷.比例原則在權利不得濫用原則中的司法適用[J].湘南學院學報,2018,39(01):30-36.
[3]楊翱宇.論比例原則在民法中的地位[J].河北法學,2017,35(12):82-96.
[4]陳景輝.比例原則的普遍化與基本權利的性質[J].中國法學,2017(05):279-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