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窮人”的臉面、知識與革命

      2018-02-02 10:28李丹夢
      南方文壇 2018年1期
      關鍵詞:肺病面子窮人

      李丹夢

      一、“野百合”下的冤魂

      王實味是以政治冤案留名于史的。1942年春,兩篇不合時宜的雜文《野百合花》①與《政治家·藝術家》②把河南人王實味推到延安整風的風口浪尖。此事改變了整風的性質:從反對王明遺留的主觀主義、宗派主義及黨八股余毒演變?yōu)榧m正極端民主、打擊小資產(chǎn)階級思想。正如當事人李維漢③所說:“反王實味是一個‘插曲。但,我們認為這是個大‘插曲,幾乎變成全黨普遍整風的正題?!雹馨肽甓嗟臅r間,王實味案迅速升級,從同志到托洛茨基分子、國民黨探子,王著實“亮”了一把。1942年10月,王被開除黨籍;次年4月,被正式逮捕。1947年3月,胡宗南率部進犯延安,王在隨隊向山西興縣轉移途中遭秘密處決,年僅四十一歲。

      宋金壽在整理李維漢回憶錄時,意識到王是為整風深入的需要而升級為托派分子的。朱鴻召亦說:“這段歷史需要一個典型,不是王實味,就是李實味,張實味?!雹莺翢o疑問,王是政治的犧牲品。他是備戰(zhàn)壓力下的延安為加強內聚而芟夷的野百合。但這并非“上面”單方迫害的結果,而是建立在深刻誤讀上的彼此吸引與選擇。我以為,這很大程度是由地方(中原河南)人格引發(fā)的悲劇效應。毛澤東對王的定性固有殺一儆百的戰(zhàn)略意味,但不得不說,王也是很適于做反面典型的,一個天造地設、送上門的“墊刀鬼”。

      王實味1925年考入北大文學院預科,結識陳其昌、王凡西。這二人后來都入了托派,他們跟王的交往成為王在延安獲罪的重要口實。1926年經(jīng)陳其昌介紹,王加入共產(chǎn)黨。1927年,他因戀愛問題與北大黨支書段純發(fā)生激烈爭執(zhí)而脫黨,不久受經(jīng)濟所困從北大輟學,以賣文、翻譯為生。王譯過奧尼爾、哈代、都德的作品,發(fā)表的小說有《休息》《毀滅的精神》等。1930年王與湖南女子劉瑩結婚。1937年他在開封女中任教時重新入黨,同年10月奔赴延安,一年后與劉瑩失聯(lián)。1939年,王與比他小十二歲、曾在開封女中就讀的學生薄平結婚,卻因性格不合匆匆分手。王到延安半年后,時任馬列學院(后更名為中央研究院)院長的張聞天點名調他到編譯室工作。王譯書賣力,翻譯馬列著作百余萬字,被評為特別研究員,這是研究人員的最高級別。

      王實味生前狷傲自負,生怕別人看不起自己。他視榮譽、面子為生命,卻不會宣傳自己。這很有些河南地方意志里“中國棄兒”⑥的清高與自閉色彩。丁玲就說:王根本不是文藝家。除了那兩篇“犯事”文章外,他還寫過什么呢?連他的第二任妻子薄平也不甚了了。她曾說,如果當初王能向她透露點自己的不凡處(如北大學生、年輕作家等),她不會那么早離開他。20世紀80年代末,薄平輾轉從別人的傳記里得知了王的經(jīng)歷,一個嶄新的剛正不阿的漢子形象矗立起來。她覺得自己真愛上王了。2012年,九十二歲的薄平向天上的王實味送去了遲來的愛情告白⑦。但那新形象果然是王實味嗎?

      錢理群說:“王實味的悲劇預示了一大批中國現(xiàn)代知識分子未來的人生軌跡……他的遭遇可視為中國現(xiàn)代知識分子中某種重要類型的起點。”⑧此后的胡風事件、反右斗爭及“文革”,包括愈演愈烈的群眾批斗模式,均能在王實味案中找到邏輯端倪與伏筆。

      這種歷史勾連不乏洞見,但由之切入王實味總感籠統(tǒng)了點。那是建立在文藝與政治、個性與國家二元對立框架內的思維范型,王經(jīng)此被琢磨成了堅持人格獨立的現(xiàn)代知識分子的典范。這在某些王的傳記里表現(xiàn)尤為突出,施加在傳主身上的核心詞匯不外乎泣血丹心、錚錚鐵骨等。雖然傳記中也提到王的性格缺陷,但僅為白璧微瑕。這與其說是對王個性的維護張揚,不如說是壓抑扭曲。與王有同鄉(xiāng)緣分的評論家黃昌勇在那本頗具影響的《王實味傳》后記中有段“多余的交代”:

      本書的撰寫,還有一個讓我難以處理的困難,就是從何種角度來解析王實味的悲劇人生,我曾有過用時下流行的西方關于知識分子的理論來觀察,我也曾有過用理想主義的人生模式來品衡……但我最終還是放棄了……我甚至有過懷疑王實味作為知識分子的想法……寧愿把他看成是文人政治的一個悲劇典型。⑨

      這是《王實味傳》中最具價值的困惑,對黃昌勇而言,它亦是某種“莫名鄉(xiāng)情的牽引”⑩或曰地方中原的感知。在他對王實味“知識分子身份”的躊躇及“文人政治”的妥協(xié)界定中,已然觸及問題的關鍵:知識對王究竟意味著什么?怎樣的人才能稱為知識分子?對第一個問題,我們后文再述,先解答第二個。關于知識分子的定義,歷來爭議頗多。如曼海姆對知識分子非依附性特征(unattached)的強調,葛蘭西的有機知識分子論及薩義德的業(yè)余者解釋等。我以為,判定知識分子的標準有三點:自省性、批判性與公共實踐,其中自省性系基礎與核心。人是邏各斯的動物,這個著名而公認的界定意味著人是善于反思自己的特殊物種。認識你自己,不僅是哲學的鵠的,亦是導致人群分野、身份多樣化的源泉動力。知識分子不也是自我認知與想象的實踐結果嗎?作為主要從事腦力勞動的群體,知識分子應該是最敏于認識自己(即自?。┑?。舍此,不可稱為合格的知識分子。只有善于自我反省的人,才能超越個體私利與偏見,開展相對公正有效的社會批判與實踐。

      然而王實味的自省意識相當薄弱,或者說在他的日常思維中,自省被不自覺地屏蔽了。對自己的本來面目,他似乎心懷恐懼與羞慚??v觀其一生,王從未完整透徹地打量過自身,其自我觀照的“弱智”與外向批判的敏感發(fā)達形成巨大反差。與其說王是代表社會良知的現(xiàn)代知識分子,不如說他更像個中原鄉(xiāng)村迂儒或狂人。

      二、舉人之子與“窮人”的“臉面”

      1906年,王實味出生于豫南潢川一個敗落的書香門第。他五歲喪母,父親王元炳系前清舉人,因厭惡吏場腐敗未謀官職,回鄉(xiāng)以教書為業(yè)。這位孤芳自賞、時運不濟的父親對王的一生影響甚大,很多方面,父親就像兒子的模板。王自小被老師譽為玉麒麟下凡,是天才的讀書胚;而他的獨立思考、奇談怪論亦每每受到父親的鼓勵和贊賞。顯然,這是對互感驕傲、心有靈犀的父子,父親激發(fā)強化了王天才的自我認知與定位。1943年,王元炳收到兒子的最后一封信。信中說自己在延安犯了文字上的錯誤,正努力改造,請父親切勿相信外面的謠傳。文字上的錯誤,自是從前清舉人立場擬構的說辭,它一面是為了安慰父親,另一面也透露了王當時對自身政治錯誤的理解。顯然他低估了事態(tài)的嚴重性,這沿襲了父親的政治天真與隔膜。王元炳教書桃李滿天下,卻從不求人。王實味亦不會累積、發(fā)展自己的人脈,他的人生字典里早早摳除了“低頭”“求人”等字眼。就此而言,王在整風期間冥頑不化、至大至剛的表現(xiàn),實為正常慣性之舉。endprint

      王氏在潢川屬望族大姓,各支都富有房產(chǎn),獨王元炳一戶家境貧窮。當?shù)卦餍幸痪湓挘郝犚姾魢?,王舉人家喝稀粥。譏嘲調笑之意不言而喻。明明系舉人之家,卻透著寒酸相。這不倫不類的成長環(huán)境鑄就了王實味病態(tài)的面子意識與奮斗精神,他的憂郁暴烈亦由此萌蘗。在王看來,父親只因不善拍馬迎合才遭此白眼,否則誰會瞧不起舉人?王后來選擇投身革命、從事政治,跟他對父親及自家命運的反思不無干系。在父親受挫放棄的地方,他決意打拼出一派天地。可補充的是,1944年中外記者團訪問延安,被羈押一年的王實味現(xiàn)身了。他談話時“神情完全像演講,時刻舞著手勢以加強語氣,說到他過去的‘錯誤,他的表情嚴肅到可怕的程度”。當記者趙超構勸他再從事翻譯時,他堅決地說:“不,我現(xiàn)在正對政治感興趣,以后還是要參加政治工作的?!?1不難體會,王其時正承受著巨大的精神刺激,但即便在山窮水盡的情況下,王的政治熱情、抱負仍未熄滅,這在他當是人生意義與希望的抓手吧。

      如王實味般熱衷政治的現(xiàn)代河南作家有很多:蔣光慈、李季、姚雪垠、李凖等,無不如是。這跟當?shù)氐奈幕瘋鹘y(tǒng)、中國情結有密切關系。河南號稱中原,曾是中華帝都所在。建諸農(nóng)耕文明的中原文化就歷史起源看,是由洛陽、開封等政治中心帶動而起的文化,有極強的政治依附性。那經(jīng)由政治中心引發(fā)文化中心并帶來經(jīng)濟實惠的邏輯,深深鐫入河南人的集體無意識。從事政治,謀求中國的垂青眷顧,不僅是地方的出路所在,亦成為個體追求自由解放的本能籌劃。

      貧窮作為共同的生存境遇,充當了聯(lián)系王實味與故鄉(xiāng)河南的命定起點與樞紐,而他的脫貧之道也注定跟河南的現(xiàn)代奮斗依偎纏繞,稱得上是個體與地方感應道交、命運暗合的范本。由于長久封閉、天災戰(zhàn)爭等歷史積習,現(xiàn)代河南的貧窮比其他地方更觸目驚心。貧窮影響到個體的交友、求知與價值認同,造就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個體在世形態(tài),或可稱為中原“貧窮的社會學”。譬如,王自幼不與富家子弟來往。這種看似潔身自好的品行就個體的生存自由而言,無異于畫地為牢的自我障礙,馬克思的階級劃分論在此派上了用場。而整風中群眾對王“小資產(chǎn)階級”的定性與弱點發(fā)掘,似乎也不無道理。小資產(chǎn)階級呼應了王沒落的舉人門庭。在王的悲劇走向里,貧窮社會學發(fā)揮了重要的推動作用。這里的貧窮,不僅是個經(jīng)濟學的概念,亦為地方有限性與思想資源匱乏的綜合印象與表征。

      張鈞在《王實味全傳》里提到一件事。有年春節(jié),王元炳在自家門上貼了副春聯(lián):“倉中糧滿雞犬飽,架上書多輩輩賢。”他對年幼的王實味說:“人活著要爭口氣,讓親朋鄰里都看看,我王家雖比不上有錢人家,可日子也挺紅火!”12這事給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窮人對面子的講求、活法——此系貧窮社會學的核心內容——由是顯露。具體說來,“倉中糧滿雞犬飽”的上聯(lián),是對窮的裹藏裝點。至于爭氣的訓導,也就是爭個面子。俗語講財大氣粗,窮人沒財卻硬要爭氣,這氣就不免虛了、粉了。雖說構造面子的資源并不拘于經(jīng)濟實力,還包括職務、能力、輩分等,但堂皇虛浮的“面子”思維卻因家教的濡染滲入王的骨髓血脈,他的致命弱點就在這里。

      面子(亦稱臉面)的形成系人際互動的產(chǎn)物。它包括兩方面,一是個體的自我期待與設計,二是他人的評價。當兩者一致時,個體便覺得有面子,并將面子達成的交際情境不斷制造出來,推衍開去。質言之,面子是個體對自我在他人心目中地位序列的感知,旨在獲得社會的承認贊許。對面子的追求,體現(xiàn)了窮人對尊嚴、榮譽和優(yōu)越感的需要。

      王家并非一般的窮人,而是舉人之家。就像孔乙己無論如何要穿長衫一樣,王家書香門第的架子是不能倒的,那是他們從窮困中脫穎而出的面子資本與不可觸碰的生存禁忌。諸多跡象表明,王實味對丟面子的恐懼,是比基督徒對地獄的驚怖還要強烈的。脆薄的面子,建基在對知識的擁有與解釋(見解)上,其背后蠕動著讓人羞愧痙攣的貧窮。王元炳的下聯(lián)不是說“架上書多輩輩賢”嗎?它跟上聯(lián)一道,完成了對窮的遮飾涂抹。王實味一生堅執(zhí)己見,即帶有這樣的臉面維護或僵持意味。他在整風中對托洛茨基思想的新異闡釋,對各方幫助的拒絕抵制,亦不脫面子的意識與思維。這是根本的動力與理由;因為除此之外,他一無所有了。知識與見解,是窮舉人之子唯一能顯露和證明自我價值及不凡(貧)出身的地方。

      從表達宣說知識見解,到構建面子,以至沉湎歆享臉面帶來的榮耀成就,這種思維行止貫徹了王的一生。王對知識的倚重與硬性推行(以面子繁衍的方式),顯露了邊緣弱勢的地方河南躋身現(xiàn)代中國的奮斗與博弈。那是從棄兒的集體創(chuàng)傷、“中心”緬懷(曾經(jīng)的帝都)與匱乏貧窮中激越出的“華山一條路”的現(xiàn)代沖動與構思,它傳統(tǒng)而怪異,鄉(xiāng)土又時尚。

      凌云在回憶王實味第一次受審時提到一個細節(jié)。王進門后不理會任何人,他徑直走到墻邊懸掛的列寧像前恭敬地鞠了一躬,舉動很是戲劇化。審訊中王情緒忽高忽低,有時滔滔不絕,話比審訊人員還多。雖已淪為階下囚,他的見解/面子還是不能放下。于列寧像前鞠躬,即是在踐行面子的語法。言下之意,我是列寧的忠誠信徒與解釋者。作為中央研究院的特別研究員,我是馬列專家。列寧在上,只有您才配做我的對話者、審判人;而他們,和我根本不在一個層次……由此,王把被動憋屈的受審變成了主動優(yōu)越的馬列宣教。

      據(jù)溫濟澤《斗爭日記》載,在針對王實味的規(guī)??涨暗娜罕娕写髸ㄓ址Q“大座談會”)上,王堅稱托派分子陳其昌、王凡西的人性是好的;自己之所以出席會議,是因為他尊敬的幾個朋友的“愛”感動了他。此言自然遭到群眾的集體圍攻。休會時他對溫濟澤說:“我的錯誤只有我自己能清算,別的人不論哲學怎樣好,也弄不清楚?!睖貪鷿衫湫α艘宦暋?3

      “只有自己能清算自己”,這種言說思維跟他朝列寧像鞠躬及受審中的滔滔演說,一脈相承。包括會前他提出的退黨申請——王說他個人與黨的功利主義間的矛盾無法解決,他要走自己的路——亦是如此。真理的探討與撐持臉面、逞口舌快意的窮人意志絞纏在一起?!耙蚋袆佑谂笥训膼鄄懦鱿髸钡穆曆?,即屈尊的意思吧,又是臉面的掙扎重申。王在會上還透露:自己初到延安覺得到處受人歧視。這再次印證了我們對其面子心理及奮斗的推測。受人歧視,不就是沒臉嗎?無論如何都要在人前維持超凡脫俗、獨立見解的外觀,這真是再堅硬不過的窮人面子呢。endprint

      大座談會前溫濟澤和王談過兩三次話。溫說,你千里迢迢來到延安,還不是為了革命、抗日?你寫文章有了錯誤,是觀點方法不正確,有什么不能改正呢?你去參加大會做個檢討,會得到大家的諒解的。王觸動了,他在會上說朋友的愛感動了他,想必由此而起。這明顯是個吃軟不吃硬的人。倘若大座談會上的群眾亦能像溫濟澤般循循善誘,給他個臺階下,王該不會如此大放“謬論”了吧。這跟堅持真理的斗士迥然不同,毋寧說他是個決絕的“臉面英雄”。

      大座談會后,托派分子、開除黨籍的結果讓王難以接受。他終于放下部分身段,跑到中組部哭訴懇求,但為時已晚。王草擬上交了一份《中央組織部對王實味同志的錯誤及托派活動嫌疑問題的決定》,這是他按照自我意愿寫的組織決議:

      黨認為他的《野百合花》及《政治家,藝術家》在實際上(有)破壞黨的錯誤,其根源在于他的虛無主義傾向及小資產(chǎn)階級病態(tài)的憂郁性,而他的狂言亂語,則是由于他的神經(jīng)確實有些異狀,黨甚至認為他寫文章的動機確實是狂熱地關心黨……茲決定停止他的黨籍半年。同時黨要求全黨同志以友愛的同志態(tài)度對他,幫助他早日恢復黨籍。14

      將政治錯誤歸結于“神經(jīng)異狀”、“小資產(chǎn)階級病態(tài)的憂郁性”,當是最保險體面的遁詞了。上述引文顯露了王對決議書寫的陌生。以他的智力,模仿一種公文體式本不困難,之所以寫得如此幼稚,跟面子思維的沉溺有關。文中對“友愛的同志態(tài)度”的強調,即為證明。那是面子的底線:千萬別看不起我,要把我當成朋友。王的面皮要爆裂了。單調貧窮的面子思維,阻斷了王與他人的正常交流。他對形勢、人心的解讀判斷全然不通,就像“黨甚至認為他……狂熱地關心黨”中顯示的偏執(zhí)邏輯一樣。這份自擬的組織決議可謂整風時期王內心臆想孤行狀態(tài)的印證、寫照。

      1942年3月的一個晚上,王實味突然闖到同事雪葦家大談政見。他情緒激昂地說,托洛茨基是個天才,他在《文學與革命》中提出的“不可能有無產(chǎn)階級文學”的觀點是正確的15。在談托色變的年代,王竟如此高調地評價托氏,且在一個跟自己關系極其一般的同事面前,他到底意欲何為?難道就是為了表達驚世駭俗的見解,一種與眾不同的露臉?從王當時的“低位”處境(延安時期的王就像他翻譯的馬列著作,冷僻寂寞)與他一貫的“見解→面子→人生成就”的思維看,我們無法排除這種可能。在談話發(fā)生幾天后,他就發(fā)表了《野百合花》與《政治家·藝術家》。而雪葦則將王的談話內容捅給了上級。他的揭發(fā),成為王罪責升級(系托派分子)的關鍵證詞。

      《野百合花》發(fā)表后,毛澤東派秘書胡喬木跟王談過兩次話,寫過兩封信。信中說:“《野百合花》的錯誤,首先是批評立場問題,其次是具體意見,再次才是寫作的技術。毛主席希望你改正的,首先就是這種錯誤的立場。那篇文章充滿了對領導者的敵意,并挑起一般同志鳴鼓攻之的情緒,這無論是政治家藝術家,只要是黨員,都絕對不容許?!钡鯇Υ瞬⑽搭I悟,他甚至覺得胡喬木是在支持鼓勵他的做法,他的觀點受到了“上面”的重視16。顯然,王已陶醉在見解/面子的虛幻榮光里了。

      面子與面具有關,它是中國文化中甚為微妙發(fā)達的部分,以致外國人看中國人的言行總覺有做戲的味道。美國傳教士史密斯曾說,中國是個表演天賦很強的民族,戲劇是該民族唯一通行的娛樂活動。稍有麻煩,中國人便會把自己作為戲曲中的扮演者,一心投入到表演中,躬腰行禮,下跪叩拜。這在西方人看來,實在荒唐可笑17。此話讓人再度想起王的延安表現(xiàn):他在雪葦及中外記者團前的激烈演說,在列寧像前鞠躬,大座談會上舌戰(zhàn)群儒,不都像戲劇嗎?只是當事人絕無荒唐好笑的感覺,他要用生命上演一場天才、英雄的悲劇。

      面子從面具演化為調節(jié)社會交往的精致符號與標準體系,跟禮教對身體的規(guī)訓有關。面子與里子、實質相對。禮教的身體規(guī)約本要鑄造的里子是君子,可惜這一要求委實太高,一般人難以達到,于是外在與內里發(fā)生脫節(jié)。里子慢慢被忘卻了,外在的規(guī)約、程式卻留存下來,衍化為繁文縟節(jié)的面子功夫。那是對內里不足的平衡與彌補,一種精致的異化。王實味父子陳陳相因的面子做派跟禮教在中原的千年熏陶相應,可謂地方文化記憶盤桓、運作的活例。

      除禮教外,中國文化里自我價值構建及判定中的他人取向亦推動了面子精神的膨脹細化:我優(yōu)秀與否,不取決于自身;別人講我優(yōu)秀才算優(yōu)秀。這種面子的評估在王實味生長的家長里短、缺乏隱私的河南鄉(xiāng)村甚為風行,“聽見呼嚕嚕嚕嚕,王舉人家喝稀粥”的順口溜就是例證。隱私觀念的缺失,讓個體內部的所有思想、見解,直接裸露為面子(資源),王實味在整風時期口無遮攔、大鳴大放的行事風格,即是這種鄉(xiāng)土習氣、思維的自然流露。魯迅曾說,面子系“中國精神的綱領”,抓住它就像捉住了辮子,全身都跟著走動了18。同樣,要理解王實味,窮人的面子是把總鑰匙。面子,系王感知世界的基本語匯與唯一語法。一輩子就為活張臉,貧窮在此地。

      三、“窮人”的革命、交際與肺病

      對貧窮,王實味的具體解脫途徑是革命與暴力,這成為他加入共產(chǎn)黨并跟延安政治發(fā)生聯(lián)系的心理基礎,自傳小說《休息》形象地展示了這點。主人公秋涵每當受了委屈,就大聲詛咒世界:“吮竭我血液的是這肉臭的社會??!我要毀滅了它!”19陷于困境的個體將內心的無助迷惘轉化為對外界的敵視、復仇以至革命的欲望,是自然的情緒反應,一種推咎心理。它在青年身上、青春階段尤為常見。另一典型例子是郁達夫《沉淪》中的“我”,他把留學日本的吃癟體驗統(tǒng)統(tǒng)歸罪于祖國不強大。通過推諉歸咎,個體儼然變得無辜純潔。不僅如此,彌散絕望的個體還在恨的鼓動醞釀中結成堅實戰(zhàn)斗的自我:困窘卑賤都是外界造成的,我理當向外界追討權利,尋求愛的反哺。

      王實味一生的主體定位都是青春式的?,F(xiàn)代社會對個性、權利的講求,鼓勵了他那青春化的貧窮生存:它是原始正義、天然合理的。與王實味有過一載姻緣的薄平曾說:王感情外露,他的血好像比別人的都熱。對王而言,不顧一切地占有愛情與決絕地向外界復仇是一體兩面的行為,二者均系貧窮的宣泄撫慰與能力證明。這種愛情對女性的擔待容讓要求甚高,薄平的退卻不難理解。endprint

      如果當初薄平?jīng)]有過早離開王實味,他或許不會在整風中采取如此過激的行動吧。某種程度上,可把王的整風言行視為貧窮主體在愛情受挫后為重拾面子而策動的一場憑借“真知”開道的政治賭注。王深夜對雪葦?shù)哪煸L,即為賭注的開始,一種力比多的轉移與釋放。魯藝學員崔嵬曾對薄平說,他認為王寫《野百合花》是要響應毛主席的號召,做個整風積極分子。這一分析值得重視。在此,愛情、政治、革命均被中原窮人轉化成生產(chǎn)和顯示臉面的資本與方式。

      《野百合花》的前記從初戀女友、烈士李芬落筆,應驗了上述感覺。作者說,野百合是“延安山野間最美麗的野花,用以獻給那圣潔的影子(即李芬)……它不似一般百合花香甜可口,卻有更大的藥用價值”20。末句開啟了《野百合花》抨擊延安現(xiàn)實的序幕,所謂良藥苦口利于病是也。李芬死得凄慘悲壯,她是被親伯父出賣給敵軍的。臨刑前,為防止流氓奸尸,李芬把所有的三套衣褲都穿在身上,用針線密密縫合。烈士的純潔、殉道的崇高、夭折的初戀與火力十足的現(xiàn)實針砭、“牢騷”在《野百合花》里被王焊接起來,升華的初戀記憶(受挫的愛情)充當了“牢騷”(政治冒進)的道義傘蓋與辯護。

      與《野百合花》同時發(fā)表的《政治家·藝術家》里,王實味寫道:“我們要求貓的利爪只用以捕耗子,不用來攫雛雞。這里劃分著政治家與政客底界線。對無能捕耗子卻擅長攫雞雛的貓,我們更須嚴防?!?1據(jù)劉瑩說,這是王早年受段純迫害的體會(段曾粗暴干涉王與李芬的初戀),他的憎恨真是經(jīng)久不衰。由個體的屈辱(面子受損)引發(fā)對外界的反感仇恨,以至燃起移情式的政治革命與批判沖動,這跟《休息》里秋涵的心理反應如出一轍。

      與革命意志緊密相連的是王實味性格中的攻擊性,這是外人對他最直觀深刻的印象。1941年,王因未領到干部服,他跟范文瀾從前山吵到后山,從山下鬧到山上,直到范把自己的干部服送上方才作罷。在中央研究院,王除了與調他來此工作的張聞天及悶頭做學問的王學文沒吵過外,其他人都不輕易放過。當時譯馬列原著是集體合作的工程,翻譯、審稿、校對各有分工。負責審稿的柯柏年每改動王的一個字,他就找上門吵,吵到一腳踢翻窯洞里的砂缶。北大經(jīng)濟學系畢業(yè)的何錫麟指出王的一處譯文應用“價格”而非“價錢”,結果二人亦吵得不可開交。何錫麟后來對人說:“王實味性格十分不可愛,大部分人都討厭他,我們那時候吃中灶(連王若飛也吃中灶,只有中委吃小灶),質量不錯。王實味不拘小節(jié),他不顧自己有肺結核,吃菜盡挑里面的瘦肉?!?2

      王實味之所以反感別人改動他的稿件,跟見解/面子的禁忌有關,這觸及了窮舉人之子的創(chuàng)傷記憶與立身根本,一旦否定了他的知識見解,他真是一窮二白了。至于干部服事件,更明顯是面子心理在作祟。所謂干部服,是延安配發(fā)給專家學者、領導干部穿的衣服,自視高才的王豈可沒有?這不是明擺的打臉嗎?就王來說,為個體掙臉與《野百合花》中針對延安“衣分三色、食分五等”的現(xiàn)實抨擊、等級革命,系渾然連帶的思維。這種“個色”的革命方式如用佛家思想來闡釋,會更加清楚:個體與他人原為平等圓融的一體,但王卻因窮的創(chuàng)傷而妄起區(qū)別憎愛(窮人與富人、賤與貴、平民與官僚),滋生知識、真理、面子等計較取舍,念念相續(xù)輾轉往復,以致將自身不斷置于諸多對立斗爭而必須批判、革命的境地。

      何錫麟提到王實味的肺病,尚有幾段故事可說。肺病發(fā)作是在1932年,彼時王在上??糠g維持一家三口的生計。一天,他到中華書局簽訂下一份譯書合同,卻和編輯在改稿問題上發(fā)生了爭執(zhí),結果合同告吹?;氐郊宜麗灇怆y消,開始大口吐血。到醫(yī)院一查,竟是可怕的肺病。自此肺病就在他身上駐扎下來。

      表面看,疾病只是身體器官的問題,但其實它跟個體的精神狀態(tài)彼此映照。國外研究界有“肺結核個性”的說法:肺病者“具有強烈的本能性利己性;富于直覺、幻想、理想;受苦受難、逃避現(xiàn)實、敢于反抗”23。中醫(yī)云,百病皆生于氣,怒傷肝、喜傷心、悲傷肺、憂思傷脾、驚恐傷腎。以此看王的肺病,不難體悟此系中原窮人對見解/面子執(zhí)求的顯現(xiàn)。鑒于面子生產(chǎn)繁衍的社會依賴性,亦可說肺病是王與他人的隔膜抵牾在軀體上的銘刻與雕塑。

      肺病逼迫王實味沉溺于自我。依當時的醫(yī)學條件,作為慢性病的肺結核是無法克服的?;颊邇刃膫戎氐囊逊歉淖兗膊。墙邮苋谌爰膊?,并想方設法將疾病連帶的存在方式攜入日常生活,讓其體面化、合法化。誠若托馬斯所說,“疾病一方面是敵對性的:它過分強調肉體,使人不得不依賴肉體;另一方面,人的尊嚴就在疾病之中?!?4疾病者對尊嚴的需求就像空氣之于溺水者,尤其是得了慢性傳染病的人。肺病的纏綿,強化了王對社會不公的敏感和對他人關愛的渴望,其郁郁寡合、挑剔暴躁、迥不寬容的心理亦由此蓬勃。

      王實味對身體的眷顧在延安是出了名的。據(jù)薄平回憶,那時王除了翻譯外,每天最愛做的就是把自制的躺椅搬到門口,倚在上面曬太陽。他喜歡清理窯洞和衣著,床單被褥漿洗平整,一律白色,這也算對肺病邏輯的適應妥協(xié)吧。王對小灶飯和干部服的強烈要求,他的爭肉行為及反對“食分五等”的呼吁革命里,肺病是重要的根由、理由。當時人普遍認為,肺病患者需要加強營養(yǎng),居住在有陽光的干凈環(huán)境。這種強制性的肺病律令被王轉化為眼里不揉沙子的思維潔癖與批判、革命的躁動,其人際關系亦緊張起來。

      王實味的窯洞如潔凈的孤島,偶爾有人來敲門,他只是開道門縫,講幾句話就立刻把門關上,說是怕人家把虱子帶進來。后來陳伯達在批判他時說,王衣服穿得還算干凈,但靈魂是骯臟丑陋的25。這亦可視為外人對其肺病邏輯的反應、理解吧??梢韵胍姡醴尾∈降恼麧嵲谘影灿卸嗝从|目……

      1942年6月4日,批判王實味的大座談會開始了,隨著會議鈴聲響起,與王同時出現(xiàn)的,是那把有名的帆布躺椅。這除了顯示王的顧影自憐外,亦是向群眾發(fā)出的提請注意與辯解的信號:我身體不好,你們應該多多體諒我擔待我。何錫麟當時就想:王也許病得不輕吧。這種“我有病”的信號跟王后來自擬的組織決議,在邏輯上相通呼應。他把身體的病狀作為政治錯誤的托詞與護身符,孰料這竟成了對其歸罪的方便路徑:身體的潔癖病變與政治上的異端反動互為論據(jù),就像陳伯達的理解鑒別一樣。endprint

      猜你喜歡
      肺病面子窮人
      老肺病你該怎么辦
      巴金人物軼事
      某貪官的面子
      《做錯題》《給足面子》
      《做錯題》《給足面子》
      窮人的高消費
      富人與窮人
      浙江中醫(yī)雜志(2004年4期)2004-04-26
      “還不是和好的杯子一樣耐用”
      周至县| 大余县| 承德县| 广汉市| 广宗县| 外汇| 江孜县| 靖边县| 广西| 上犹县| 淮安市| 平谷区| 丽江市| 武平县| 辽阳县| 边坝县| 宜阳县| 阳曲县| 临高县| 大安市| 北宁市| 息烽县| 辰溪县| 呼和浩特市| 万山特区| 巴塘县| 新竹市| 乌恰县| 望城县| 长沙县| 依兰县| 宝兴县| 且末县| 富裕县| 顺平县| 广东省| 安多县| 东丽区| 庆云县| 茶陵县| 朝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