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涵睿
摘要:提起好萊塢電影相信在全世界無人不知。好萊塢位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機市市區(qū)西北郊,是世界聞名的電影城,最初是由好萊塢攝影師尋找外景地所發(fā)現(xiàn)的,隨后好萊塢便吸引了不少拍攝者,并逐漸形成了一個電影中心。隨著好萊塢科幻電影的成功上映,人機合作這個話題成為一時間的熱點,同時也標志著智能化時代與人工智能時代的來臨。其中對于好萊塢科幻電影中人與人工智能的關系是如何存在的,文章將進行全面的分析,希望對未來電影產業(yè)的發(fā)展帶來幫助。
關鍵詞:好萊塢;科幻電影;人工智能
前言
好萊塢科幻電影的成功上映無論是在票房還是奧斯卡獎項上都獲得了巨大的成功,這也表明全國影民對影視娛樂界的喜愛程度。站在科學技術水平上看,人與人工智能的關系就像是人與工具的關系??茖W進化中,工具的推動對進化有一定的影響,而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進步,工具也在不斷變化。所以一定程度上講,人工智能也是自然演化的產物之一??梢哉f人類與工具之間的關系是相互依存的,所以隨著工具智能化水平的提高,人與人工智 能將形成新的關系。
1、人工智能對傳統(tǒng)“人一機”關系的挑戰(zhàn)
人工智能在很早以前就被提出,隨著研究者們的不斷開發(fā)探索,人工智能的概念也不斷擴展。人工智能是計算機科學的一個分支,通過它可以產生出一種新的、與人類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應的智能機器。對于人類的思想、情感和意志等不是在人腦中進行,而是在硬件中運行。所以人工智能與人類之間會因為失去操控權而受到影響。人類是文明的產物,作為文明的創(chuàng)造者,人類與工具之間是相互決定的關系。人類文明當前的發(fā)展高度與人工智能因素有很大關系,對于人們所擔心的智能化發(fā)展會因其技術不斷提高而無法得到有效控制,從而影響人類的生命安全。眾所周知,好萊塢科幻電影中人工智能的應用技術已經十分成熟,所以也會產生憂慮。很多好萊塢影片中都體現(xiàn)了人與人工智能的關系,電影《2001太空漫游》就將人與人工智能關系表達的十分明確,從猿人開始使用工具演變成人類,人類利用工具又不斷發(fā)展進化,最后演變?yōu)槿斯ぶ悄芑l(fā)展。當人工智能化發(fā)展到一定高度時,人類又控制不了機器的發(fā)展,這一系列的過程突出了人與人工智能之間控制與反控制的斗爭,這種形式的表達同時也是對現(xiàn)實社會的反思,在智能化不斷發(fā)展的今天,人與工具的關系也將迎來新的挑戰(zhàn)。
2、人類主體地位顛覆后的斗爭哲學
好萊塢科幻電影中很多劇情設計如今都被現(xiàn)實印證。很多影片中對人類的力量刻畫的永遠是最強大的,雖然在人工智能方面的應用會讓人震撼,但最終主宰世界的仍然是人類。西方文化對主體地位的表現(xiàn)是十分強烈的。影片《黑客帝國》的上映使人與人工智能的關系徹底被顛覆,電影情節(jié)中,人類的統(tǒng)治者變成了機器人,機器人操縱人類生活和工作,人類變成了工具,這種方式將人類主體地位進行顛覆,而人類要想重視獲得主導地位就要與機器進行斗爭較量。這種表現(xiàn)手法成為利用與被利用、飼養(yǎng)與被飼養(yǎng)的關系,并且把人工智能塑造成一個虛擬空間。通過顛覆地位來揭示現(xiàn)實生活,而人類對于殘酷的現(xiàn)實又無法接受,于是產生兩結果,一個是被動接受,一個是打破常規(guī),通過抗爭而重獲得主導地位。
3、對既有“人一機”關系的反思和批判
好萊塢電影中,很多影片以批判為主題,討論人與人工智能之間的關系。電影《人工智能》就是將生活中的人工智能滲透到不同層次中,以此來滿足人類的需求。通過對小機器戴維的刻畫來闡釋機器與真人的相似程度,但無論機器怎么與真人相似都不能獲利媽媽的愛。這實際上就批判了人與人工智能之間的倫理關系。這部影片的策劃是對人與人工智能關系進行了換位思考,從機器人的角度去看人類的變化,機器人經過人類的不斷開發(fā),變成與真人十分相似的人物,而無論機器人如何努力終究取代不了人類的地位。所以人類在人工智能關系中還是占據(jù)主導位置。
4、道德規(guī)范與“人一機”合作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對于人與人工智能關系的問題,很多相關人士也嘗試著從不同的視角進行調和。影片《我,機器人》所表現(xiàn)的是兩種態(tài)度,一部分人認為機器人始終都是人類的工具,認為機器人是沒有情感和道德規(guī)范的,而隨著情節(jié)的發(fā)展,人機關系變成抗爭與合作共存的關系,人類依舊占有主導地位,但對于人工智能的態(tài)度又十分復雜。通過這種表現(xiàn)形式來調和人與人工智能的關系。
5、誰的道德?誰的人性?
相關人士表明機器人要時刻保護人類,在人類被傷害時應主動給予幫助,且不得傷害人類;要對人的一切命令進行服從,同時對于自身安全的保護也應重視,這是人機關系的一種不平等的態(tài)度。事實上,人類復雜的生活以及思想會讓機器人出現(xiàn)崩潰狀態(tài),因為機器人在保護自身的同時也要保護人類,這也是人類的道德倫理。首先,如果人工智能已經擁有了自由意志,它必然已經成為外在于人的獨立主體,兩者之間自我和他者的矛盾將無法消弧。其次,以人為標準將所謂的人性強加在人工智能之上,依然是以人為主導的關系模式,未從根本上改變人工智能的工具性從屬地位,這就為不斷進化的人工智能埋下了再次革命的種子。在科幻電影領域內探討這些玄虛的問題,并非沒有必要,更何況,這種討論其實還潛藏著對人類社會的自我評析。人與人工智能關系中出現(xiàn)的問題,其實恰恰隱含了人類社會自己的問題,“人一機”關系中的荒謬性何嘗不是人類社會自身的荒謬性?無論是對異己力量的妖魔化,還是與異己力量的抗爭,還是以自我道德標準作為評判他者的唯一依據(jù),甚至以輸出價值觀的方式同化異己文化,都反映了這種以自我為中心,對既有關系進行定義和立法的強勢意識形態(tài)的本質屬性。和平與合作是人類的普遍愿望,但不同文化之間的合作一定要以文化同化的方式達成嗎?不同民族之間、不同階級之間的文化認同和身份認同究竟該以何種方式實現(xiàn)?這都是有關“人一機”關系的好萊塢科幻電影能夠引發(fā)的思考。
參考文獻:
[1]木丕燊;我們登上了幾個星球?——科幻電影與“航天夢”[J];廣東科技;2002年01期
[2]王亞雪;科幻電影中的未來技術[J];互聯(lián)網周刊;2006年03期
[3]科幻電影中的場景不再遙遠[J];每周電腦報;2006年17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