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惠錚
《聊齋志異》是我國在海外傳播很廣的一部古典文言小說,擁有最多的外語譯文。陳季同的《中國故事》是《聊齋志異》最早的法語譯本,它向西方生動展示了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及其勤勞智慧的百姓尤其是女性形象。透過對陳季同所選取的這些女性形象進行分析,人們不難發(fā)現(xiàn)譯者的翻譯動機和對中國文化的態(tài)度。
陳季同(1852-1907),字敬如,是晚清著名的外交官及翻譯家。他最重要的文學譯作——1889年出版的《中國故事》(Contes Chinois),選譯了清代蒲松齡《聊齋志異》中二十六篇故事,是《聊齋志異》最早的法語譯本,在當時廣受歡迎,年內(nèi)至少三次重印,是西方了解中國文學和中國文化的重要途徑之一。
《聊齋志異》原著中有近五百篇的故事,塑造了上百個人物形象,其中女性形象占了絕大部分。她們無論人鬼神妖,或溫柔或聰慧,或純潔或忠烈,或堅強或俠義。在陳季同所選譯的二十六篇故事中,這些美好的品質同樣生動地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細究這些故事中的女性形象,其大致分為以下幾種。
一、傳統(tǒng)的中國婦女形象——賢惠、隱忍、堅強
《辛十四娘》里,十四娘不僅持家有方,勤儉有度,同時也智謀過人,善于察人,在丈夫深陷危險之時,憑借才智與堅強終于幫助丈夫洗刷冤情?!懂嬈ぁ分?,王生的妻子為救活被女鬼害死的丈夫,不惜在大街上哀求身上污濁不堪的乞丐,忍受其杖打和侮辱,在苦求無果的情況下甚至意欲殉情而去,一番深情終于救回了丈夫?!稄堷櫇u》中,張鴻漸的妻子方氏是一個平時只知道相夫教子的普通少婦,在丈夫因禍逃亡之后,臨危不懼,獨自撫養(yǎng)兒子成才,成為家庭的頂梁柱;張鴻漸逃亡途中遇到的狐女舜華,在他落難時救了他,給了他另一個家,而在他想念妻子時又大度地送他回家。這些女性的堅強與氣度令人欽佩。
二、有情有義的女子
《俠女》中,俠女為報答顧生對她們母女的照顧之情,主動幫其照料老母親甚至為顧家傳宗接代卻不要名分?!堵櫺≠弧防铮硇≠槐谎忠共婷{迫害人,在書生寧采臣的幫助下逃離魔爪,聶小倩為報答救命之恩,主動隨寧采臣回家?guī)推涫谭罾夏?、照顧病妻?!痘履铩防锏呐鹘腔履镆彩且幻?,偶然間聽到了溫如春的琴聲,對其心生愛意,無奈人鬼殊途,為回報溫如春曾經(jīng)的傾慕之情,努力促成了其與世家小姐良工的美好姻緣。
這些故事中的女主角大都是年輕貌美的女性,但也有例外,如《喬女》。喬女生來奇丑無比,到了二十六歲仍未出嫁。嫁與喪偶的穆生后,她不久又成為寡婦,只能與幼子相依為命、艱難度日,卻依然為恪守婦道推掉了家境富裕的孟生的求親,不過心中仍為孟生的一片深情所感動。在孟生暴病死后,喬女挺身而出為其保住遭無賴之徒搶掠的財產(chǎn),并十幾年如一日撫養(yǎng)孟生遺孤長大成人,不求任何回報。這種以終生的辛勞來報答知己之情的情義,實非常人所能做到。
三、純潔忠貞的女性形象
這類女性單純、善良、癡情、剛烈,對愛情懷著美好的向往和堅定的信念?!秼雽帯分?,嬰寧是個很特別的女子,嗜花愛笑,天性自然率真,不受拘束,有時會惡作劇,看似全無心肝,卻是個極其善良又重孝道的女孩子,對養(yǎng)母充滿感激和孝心?!栋殹防锏呐鹘前殻錾砀毁F,有才華也有傲氣,一開始對于家境貧寒的孫子楚的追求并不在意,甚至趁機戲弄他。但最終魂化鸚鵡的孫子楚的一片癡情感動了阿寶,她不顧家境的懸殊、父母的反對,誓死要嫁與孫子楚,并甘心與其吃糠咽菜,幫其打點經(jīng)營,真乃“以癡報癡”?!锻豕疴帧防锏拿鲜|娘,美麗、聰慧、端莊、清高,將愛情視為高貴圣潔之物,不容許任何的玷污和褻瀆,因此當王桂庵戲稱家里已有一妻時,臉色大變,憤而投江,以維護愛情的真摯和尊嚴,個性高潔而剛烈。
四、敢于突破傳統(tǒng)、勇敢追求愛情的女性
在中國傳統(tǒng)社會中,婚姻制度通常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這種婚姻更在意的是門當戶對,而非感情基礎。在這種背景下,自由戀愛已非易事,更何況最終能成就美滿姻緣的,實在是困難重重。而《中國故事》中就有這樣一些女性,她們不懼世俗的眼光和傳統(tǒng)的束縛,勇敢地追求心中的愛情,最終也收獲了美好的姻緣。最典型的莫過于《青梅》。青梅雖為婢女,卻有識人之慧眼、過人之膽識,在撮合小姐和張生失敗后,不懼自己的婢女地位,也不顧張生的貧寒家境,主動向張生告白,終于在小姐的幫助下贖得自由并與張生喜結連理。
《白秋練》里,魚精白秋練因聽到慕蟾宮吟詩而對其心生仰慕,以致相思成疾,后通過母親向慕生求親,在遭到慕生父親的拒絕后憑借智慧和努力終于獲得了允準,收獲了幸福的婚姻。故事中的這些女子,不管是凡人還是鬼神,無論地位高低、身份貴賤,都向往著美好的愛情,也都愿意并且敢于爭取,這種勇氣即使在當代也是值得欽佩的。
其實不只是愛情,在很多方面中國女性并非只是一個附屬品、只能唯丈夫之命是從,她們也有意愿和能力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黃英》就是個典型的例子。原為菊花精的黃英,為馬子才的癡菊之情所感動,化身為人來到馬家。她精于種菊賣菊,并以此致富,卻為馬子才所不恥。在重農(nóng)輕商的傳統(tǒng)思想里,尤其在士子眼中,金錢是污濁的,以清高淡雅的菊花來換得金錢更是對菊花的侮辱。但在黃英看來,“自食其力不為貪,販花為業(yè)不為俗。人固不可茍求富,然亦不必務求貧也”。這種獨立意識和價值理念對于當時的文化傳統(tǒng)來說無疑是一種沖擊,同時展示了女性對于平等經(jīng)濟地位的追求。
五、有膽有謀的智慧女性
《張鴻漸》里,當張鴻漸應眾秀才所請欲為被杖斃的范生捉刀喊冤時,其妻方氏卻進行相勸,認為這些秀才只能共勝不能共敗,一敗則紛然瓦解,而張也脫不了干系。張鴻漸雖服其言,卻還是為他們寫了一張狀詞,最終果因這一紙訴狀遭追查無奈逃亡?!缎潦哪铩防铮哪锵仁遣煊X夫君交友不慎,勸其遠離,后在夫君被陷害入獄后又憑智計救出丈夫。《白秋練》中,白秋練在托母向慕蟾宮求親卻遭其父拒絕后,巧借“商賈之士志在利”的特點,通過預測物價助慕父賺得錢財,深得其歡心,終于得以和心上人喜結連理。這些女性憑借著不輸男兒的聰明才智贏得了愛情,拯救了家庭。也許是覺得這些篇幅還不足以將中國女性的智慧淋漓盡致地體現(xiàn)出來,陳季同還選譯了《恒娘》一章,將這種智慧更加詳盡地展現(xiàn)在西方讀者面前。恒娘的鄰居朱氏因為丈夫寵愛小妾而吵鬧不休,受到丈夫的冷落,恒娘便教其根據(jù)男人“喜新厭舊、重難輕易”的心理特點,一步步重新獲得了丈夫的愛。故事不長,卻生動有趣地勾畫出聰穎智慧的中國女性形象。
細觀陳季同所選擇的這些女性形象,幾乎都是美好與智慧的化身,但在蒲松齡的《聊齋志異》中,并非所有女性都是這樣的正面形象。在蒲松齡的筆下,也有這樣一群悍婦,她們多疑善妒,彪悍無比,甚至以虐待他人為樂。例如,《馬介甫》中的尹氏奇悍無比,逼得公公隱遁,弟弟被逼投井,弟媳被迫改嫁,侄兒幾乎喪命,懷孕的小妾被打得墮胎;《呂無病》里的王氏,悍名遠揚,擅寵專房,百般虐待丈夫與前妻之子,狠心到甚至掐死自己的兒子;《江城》中兇悍的江城、《珊瑚》里蠻橫的臧姑都是這類潑辣兇悍的形象,但這些在陳季同的譯本中都沒有出現(xiàn)。
19世紀的西方人對于中國人和中國傳統(tǒng)風俗的描述使得很多西方讀者把中國女性當作是“愚昧、古怪的動物”,她們“被想象成可憐的東西”,“到人間來只是為了生兒育女”。正因為如此,陳季同在他的《中國故事》中只選取那些善良、勇敢、堅強、智慧的女性形象,用她們來駁斥這些無知的偏見。它讓西方讀者看到,中國婦女同西方女性一樣,有著各種美好的品格和追求,以及實現(xiàn)這種追求的勇氣和能力。這是陳季同理想中的女性形象,更是他希望西方人能看到的中國女性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