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梅
(新疆軍區(qū)總醫(yī)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高血壓為我國常見病,主要特征為體循環(huán)動脈血壓增高[1]。高血壓多見于中老年、肥胖、酗酒等群體,發(fā)病病因與遺傳、環(huán)境、年齡、生活習慣、藥物等因素相關。近年來我國老齡人口不斷增多,老年高血壓發(fā)病率也呈逐漸上升趨勢。對老年高血壓患者若不及時治療,會引發(fā)一系列心腦血管疾病,危及生命[2]。因此加強對老年高血壓患者的臨床防治意義重大。本研究通過分析老年人高血壓臨床特征,旨在為臨床防治提供參考依據(jù),報道見下。
資料收集時間為2016年6月至2018年3月,對象為我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壓患者,共137例,其中男74例,女63例,年齡66~83歲,平均(76.51±2.37)歲,病程7~24年,平均(16.31±2.76)年。所有患者均符合國際高血壓學會診斷標準,臨床資料完整,病情穩(wěn)定,年齡>65歲,并自愿參與本研究,本研究已經(jīng)我院倫理委員會同意。
本組137例患者中,有96例(70.07%)患者臨床表現(xiàn)為單純收縮壓升高,SBP≥140mmHg,DPB<90mmHg,32例患者臨床表現(xiàn)為脈壓差增大。其中高血壓Ⅰ期、Ⅱ期、Ⅲ期分別為21例,101例、15例。
臨床癥狀:胸悶43例,頭痛62例,頭暈66例,肢體麻木51例,偏癱31例,心悸49例,并發(fā)癥:腎病16例,腦出血21例,心臟病47例,左心室肥厚43例,合并癥:合并糖尿病者23例,合并冠心病者41例。
對老年高血壓患者,臨床常用防治藥物包括β受體阻滯劑、ACEI、利尿劑、鈣通道阻滯劑、α受體阻滯劑、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阻滯劑6大藥物治療。在對患者使用降壓藥物治療時,應掌握禁忌癥與適應證,對單純收縮期高血壓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可采用利尿劑與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阻滯劑聯(lián)合用藥方案治療[3]。對合并糖尿病患者可給予鈣通道阻滯劑與血管緊張素轉(zhuǎn)化酶抑制劑聯(lián)合用藥方案。同時需加強對患者的健康教育,可通過發(fā)放宣傳冊、組織參加高血壓防治講座等方式進行健康教育,講解高血壓疾病危險因素,如肥胖、不良飲食結(jié)構(gòu)、不良生活習慣、酗酒等。講解疾病臨床表現(xiàn)、用藥方法與劑量、血壓監(jiān)測方法等。囑患者嚴格控制飲食,盡量進食低鹽、低鈉等飲食,每日鈉攝入量應<6g,囑患者戒煙戒酒,適當運動,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
以衛(wèi)生部制定的《心血管系統(tǒng)藥物指導原則》[4]進行測評:顯效:DPB(舒張壓)降低≥10mmHg且降低到正常范圍內(nèi),或下降≥20mmHg;有效:DPB降低<10mmHg,但在正常范圍內(nèi),或DPB降低10~19mmHg、SBP降低≥30mmHg;無效:均未達到前兩項標準。
對本組患者采取相關措施治療1個月后,顯效76例,有效56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達到96.35%,患者血壓水平相比治療前,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平均血壓水平控制在(131.43±13.49)~(86.13±3.12)mmHg。治療期間多數(shù)患者采用聯(lián)合用藥方案,出現(xiàn)1例死亡,死亡原因為腦出血。
高血壓為臨床常見慢性疾病,近年來我國老齡人口增加,老年高血壓發(fā)病率持續(xù)增長。高血壓被公認為引發(fā)多種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由于老年患者年齡較大,常合并多種疾病,其臨床治療相對較為困難[5]。臨床應重視老年人高血壓,掌握其臨床特征,并制定相關防治措施,以減少心腦血管事件發(fā)生,保障其生命安全。
本次研究分析出老年高血壓臨床特點見下:(1)多數(shù)患者臨床表現(xiàn)為收縮壓升高,舒張壓正常或偏低;(2)合并癥及并發(fā)癥較多,老年患者因年齡較大,生理機能逐漸衰退,容易引發(fā)心、腦、腎等合并癥,如心絞痛、腦卒中、腎功能不全等心腦血管疾病[6-7];(3)血壓波動幅度較大,臨床表現(xiàn)為患者在劇烈活動、情緒激動、受涼等血壓水平會大幅增加,夏季血壓水平通常較低,或在較長時間內(nèi)存在較大血壓波動;(4)舒張壓、收縮壓水平相差較大。老年患者器官多出現(xiàn)退行性病變,動脈硬化較為明顯,心臟射血時其主動脈無法完全膨出,使得驟降血容量無法有效緩沖,進而造成收縮期血壓升高,而舒張壓偏低[8]。
目前臨床對老年高血壓多采用藥物治療,近年來關于高血壓防治的降壓藥發(fā)展迅速,根據(jù)患者病情特點可單用或聯(lián)合用藥治療。常用降壓藥包括β受體阻滯劑、利尿劑、α受體阻滯劑、ACEI、鈣通道阻滯劑、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阻滯劑6大類[9]。在對患者進行降壓治療時應注意以下幾項:(1)年齡<85歲、存在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的患者應給予抗高血壓治療。>85歲血壓水平較高或存在靶器官損傷的患者應給予藥物治療;(2)對老年患者用藥劑量應由最小開始,根據(jù)治療效果逐漸增加劑量,避免引發(fā)心肌梗死、腦卒中等心腦血管疾病[10];(3)嚴格掌握用藥適應癥與禁忌癥,根據(jù)患者病情特點選擇適當?shù)慕祲核幬?,用藥期間定期對患者進行立位血壓監(jiān)測,并謹慎使用容易引發(fā)體位性低血壓的藥物。
綜上所述,臨床應重視老年人高血壓,掌握其臨床特征,加強臨床防治措施與健康教育,以控制血壓水平,降低出現(xiàn)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提升患者生活質(zh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