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麥霞
(隴東學院 文學院,甘肅慶陽745000)
隴東打工文學社優(yōu)秀詩歌作品集《月光煮酒》2016年12月由團結出版社正式出版發(fā)行,共收錄27位打工詩人的優(yōu)秀詩歌作品[1]2。從2015年隴東打工文學社成立到作品結集出版歷時一年多,作為地方的打工詩歌匯編,這本詩集可謂是厚積薄發(fā)。80年代起,隴東詩人優(yōu)秀的詩歌作品就屢見報端,甘肅詩歌八駿中有四駿就來自甘肅慶陽。在“21世紀中國現代詩群流派評選暨作品大展”中,隴東詩群被評為“21世紀中國十二家影響力現代詩群流派”[2],開始引起了全國范圍的關注?!暗赜虻淖兓?‘打工文學'終于走向全國,‘打工'已成為中國人生活中的一種常態(tài)。”[3]地處內陸的隴東地區(qū)是典型的傳統(tǒng)農耕區(qū)域,打工文學的形成比80年代中期在深圳出現的打工文學晚了20多年。正因這20年的不斷發(fā)展,隴東打工文學出現的新特點和新變化,以及在文學上的成熟成就了這本詩集。
作為一部打工詩歌作品集,《月光煮酒》的命名極富詩意?;蛟S我們慣性地認為,打工文學作品集肯定是關于苦難的述說,這樣詩意的命名似乎不合情理,但翻閱《月光煮酒》給我們留下最為深刻印象的就是情,真摯感人的情感是這本詩集最為顯著的特色。別林斯基說,“感情,是詩歌天性的最主要動力之一,沒有感情,就沒有詩人,也沒有詩?!标翱思乙舱f,“詩歌在文藝領域上獨樹一幟。旗幟高標著兩個大字:抒情。”[4]22-26在這本詩集里,對于故鄉(xiāng)及親情的書寫占了55%之多,相對于打工生活描寫的詩篇顯得偏重。同時對于愛情的朦朧表達在詩集中占有10%左右。其他題材的占了40%。下面筆者就從情感表現角度來分析隴東打工詩歌集《月光煮酒》。
詩集里大量的詩歌是長期漂泊的打工詩人對于故鄉(xiāng)深情的回望,這種對故鄉(xiāng)的回憶已經不是簡單的鋪排,而是一種文化鄉(xiāng)愁、精神鄉(xiāng)愁。用異鄉(xiāng)的月光煮酒,使人不由想起古詩“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寂寞。對月思鄉(xiāng),他鄉(xiāng)的艱難、困苦、磨難,心中的焦灼和思念,都融入了這杯思鄉(xiāng)之酒當中。
時間對于人的回憶有著奇妙的影響,打工詩人離開故鄉(xiāng)外出打工,在空間距離上的相隔,那昔日瘠薄的土地,留下了他們童年和青春記憶的山峁溝壑。留下過他們奮斗和歡笑的山山水水在他們的記憶中籠上了美麗的面紗,都化作牽引他們鄉(xiāng)思的情愫,激動著詩人的靈魂,激發(fā)著他們的創(chuàng)作欲望[5]。正如普希金的詩所言:“那過去的都將成為美好的回憶”,詩人們筆下充滿詩情畫意的鄉(xiāng)村,是他們在城市生活中構建出的想象物,是他們漂泊靈魂的精神家園。劉玲娥的《新城塬》就構建了這樣一個世外桃源:新城塬的天空有鳥雀鳴過時/云朵或輕或沉/綠草們紛紛扎根/我安頓下肉體和靈魂/在她的上面安置我的夢想,青春,愛情,以及/以后的墓地/親人們一直希望有雨的日子有陽光溫暖身體/他們在貧瘠的土地上提壟撒種/喂養(yǎng)他們饑餓的孩子和蒼老//多少朝夕/親人們把憂傷欣喜連同鋤頭銹跡一起/植進泥層深處/歲月長成白發(fā),衰老的容顏和日益蹣跚的步履。[1]33在詩中,詩人精心構想了新城塬這樣一個與世無爭的地方,一切都遵循著自然規(guī)律生息,陽光、綠草、鳥雀、親人、夢想都再此升起,無關紛爭,無關世俗。劉小荷的《洛河,我的家鄉(xiāng)》、秦江波的《故鄉(xiāng)清晨》《故鄉(xiāng)黃昏》、賈錄會的《一路鄉(xiāng)愁 一路風景》(組詩)《想起村莊》《再寫村莊》、張子萍的《雪賦長塬》《北溝黃昏》都是詩人重構的美麗故鄉(xiāng)。通過描寫鄉(xiāng)村的自然環(huán)境和淳樸的民間風情,來展示詩人心中的故鄉(xiāng)。曾經封閉落后的窮鄉(xiāng)僻壤,在作家飽蘸情感的筆下變得充滿詩情畫意。
打工者們在城市從事的是最底層最繁重的工作,貧困、失業(yè)、工傷、拖欠工資、歧視、冷漠是他們有可能會面對的現實,唯有關于故鄉(xiāng)的回憶能撫慰他們在城市拼搏中被創(chuàng)傷的心靈,故鄉(xiāng)是他們用以暫時平衡現實與他們心理劇烈反差的工具。這種強烈的鄉(xiāng)戀情結正如賀仲明所論:“抒情化的鄉(xiāng)村描寫也多源于現實壓力下的一種情感補償和心靈松弛愿望……是作者們現實生活中的一種虛構幻夢,是他們借以撫慰在重返城市的拼搏中被創(chuàng)傷的心靈的溫柔劑,是他們用以暫時平衡現實文化與他們心理文化極大反差的文化工具?!保?]124
隨著城鎮(zhèn)化進程的推進,農村的面貌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新農村建設逐漸取代了以往自然形成的村落布局和結構,舊的住宅被廢棄,伴隨著農村年輕勞動力的大量外出,農村已經陷入了空心化,村莊成了打工者們逢年及節(jié)慶短暫停留的地方。賈錄會在《與村莊有關》中寫到:“村莊空了/能走的都走了/剩下的只有土壘高墻的莊院/還沒有倒塌/青黑的苔蘚,向我訴說著滄桑/鎮(zhèn)子里聳起的一排排新農村/那兒曾是麥垛閃光的樂園/如今成了父老鄉(xiāng)親的新家/只有張大爺留守在村西頭的老窯前/被旱煙嗆得剩下咳嗽聲”[1]55-56。
農村的變化在這首詩里得到了充分的描寫。新農村整齊化一的建筑風格代替了農村原有建筑,代表著詩人們幼年溫馨生活記憶的院墻、窯洞的衰敗和廢棄,讓人傷感和不舍;而對于曾經生活在這里的老年人來說,具有更深刻的意義。土壘高墻的莊園、古老的窯洞是他們青春和奮斗的見證,是他們生兒育女的地方,記載了他們父輩、祖輩的足跡,記載了他們人生輝煌與失意地方,從此將永遠成為歷史,青黑的苔蘚,向我訴說著滄桑。張軍的《老屋》《雁陣飛過村莊》《高渠村》《山坳里,那幾孔窯洞》《村口,那棵老槐樹》《回鄉(xiāng)所見》《回老家過年》,都是回鄉(xiāng)詩人對故鄉(xiāng)既往的無限感慨和追憶。一切都將成為歷史,連同父輩祖輩的回憶,連同詩人們溫馨而貧困的童年生活。
馬克思曾說過,“人們聽到的最美的聲音來自母親,來自家鄉(xiāng),來自天堂?!痹谖覀冃〉臅r候,每當在外面受到了委屈、欺辱和傷害,都會本能地尋找父母傾訴,讓他們?yōu)槲覀冎鞒终x,安撫我們受傷的心靈,親情之愛是人類精神永遠的歸依。同理,親情是為生活所迫在他鄉(xiāng)謀生的打工者心中最難以割舍和依戀的情感。對父母親的懷念成為了打工者詩歌中最為核心的主題之一。
王宏剛的《母親,在胡同口等我》寫了幼年時母親對自己無微不至的關心和愛護,母親意味著安全和保護,長大后叛逆的“我”雖然不再需要母親的保護,但來自內心深處的安全感卻是母親給予的?!拔覐拇俗呗放c上樹/從不聽母親的勸告/黑夜的來臨/我從村口的胡同獨行/總是不知害怕的我/喜歡刺激而張揚的歲月/把母親忘在了腦后/其實,當我回頭時/母親一直在胡同口等我”[1]191-192。
姚鷂是以母親為題寫母親詩歌最多的一位詩人。在《月光煮酒》收錄他的15首詩歌里,4篇以母親命名,而《五月的思念》《我會回到您身邊》《五月的高原》《傷心的高原》《五黃六月》《童年的時光》都是對母親的思念之詞。往日生活的細節(jié)一幕幕浮現在詩人眼前,是那樣的美好和祥和?!扒宄吭诠u的鳴叫中醒來,院子里的木屑被掃帚劃過;麥垛在初升的陽光中,閃著金黃而幸福的光芒。母親的藍圍裙隨著腳步輕快,一只瓷盆在光滑的手中旋轉;桑樹上垂下紅色的果實時,您的腰肢又靈活又年輕?!保?]196-197而漸漸地母親開始老去“唉,一切都遠去了,老母親!絲線在繡花針的燈后滑落;小路已在您的眼中模糊,黃昏使田園罩上了一份憂傷。”[1]197打工在外,身不由己的艱辛,使作者難以陪伴在年老的母親身邊,重病的母親成了詩人最深的牽掛。每當思念母親的時候,詩歌變成了唯一的寄托。
對打工者來說,他們時刻在為自己的處境擔憂。社會財富積累,城鄉(xiāng)差距進一步擴大,高房價使得打工者很難在城市立足,打工者與城市的關系更加脆弱,城市只是他們謀生的場所。在這里沒有家庭和親人,沒有一個長久屬于自己的空間和職業(yè),失業(yè)和貧困時刻在困擾著他們,生活不安定帶來的焦灼感時刻煎熬著他們[7]?!白鳛榇蚬ふ撸麄冸y以融入城市,也遠離鄉(xiāng)村,其 ‘失落'是絕對的,‘尋找'只是過程,也即表現了一種始終處于城鄉(xiāng)文明二元沖突中的懸浮狀態(tài)?!保?]在《母親》這首詩里,詩人向年邁多病的母親傾訴著他在異鄉(xiāng)的艱難?!澳赣H,我的心兒累在了城市里,沒有女人對他流下柔柔的眼淚,母親,我的生命飄逝在了南國的風里,沒有人再把他的名字呼喚。把所有的情愛埋進了你灰白的發(fā)絲里,把最后一抹思念染在你的藍布裙上;唉,勤勞善良慈祥寬厚的母親,我再也返不了自己多愁的故鄉(xiāng)?!保?]202打工者們?yōu)榱松嬈此l(xiāng),生活中的艱辛和危險,災難、疾病,常常不期而至,對于安定、保護和愛的渴望便成了一種本能。而母親及故鄉(xiāng)與漂泊者的心是連在一起的,所以詠懷母親,詠懷親情,是打工詩歌一個最為經常的主題。
高自剛的《父親和?!酚觅|樸的筆調回憶小時候在農村耕作的情景:“包產到戶那年/隊里分給我家十畝地/一頭老黃牛//每當礳地的時候/老牛拉左邊/父親拉右邊/我站在礳上/父親說/牛老了我還小/不能累垮了牛/也不能掙壞了我/看著眼前兩個彎曲的脊梁/我淚眼模糊/分不清哪是父親/哪是牛。”[1]317《父親和?!犯腥酥辽睿綄崪\白的語言,樸素的敘述方式卻承載著深厚的情感。父愛如山,深沉而偉大,農村生活貧困而艱辛,但這樣的生活重負下,父親的善良、堅韌深深地打動了年幼的詩人。雖然牛不會說話,但父親卻有著悲憫之情,寧肯自己受累,也不虐待年老的牛,對年幼的我也是一腔關愛。站在負重前行的父親身后,看著和牛一樣彎曲著脊梁的父親,“我”淚眼模糊。父親是在沉重生活重負下默默前行的牛,他是千千萬萬中國農民中的一個,他們的犧牲換來了祖國的繁榮和明天。讀過朱自清的《背影》,再讀高自剛的《父親和?!啡匀皇谷烁袆印堒姷摹督o父親》《除夕,給父親上墳》《清明》都是對去世父親的思念。
愛情是人類永恒的話題,正如司湯達所說,“當愛神拍你的肩膀時,就連平日不知詩歌為何物的人,也會在突然之間變成一位詩人。”愛情詩是打工詩歌群體一個最基本的題材,在打工詩群的詩歌創(chuàng)作中,愛情這一敏感詞在他們渴望愛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記。在眾多的打工詩人筆下,他們的愛情呈現出了不同的色彩,或美好甜蜜,或苦澀煎熬,或傷痛別離,或無奈。不同的生活處境,不同的遭遇使他們的愛情各不相同,但別離則是他們的愛情必須面對的磨難,打工者長期在外的漂泊生活,使他們的愛情變成了一種奢侈品,愛在他們的筆下更多了一份苦澀、憂郁、朦朧和飄忽不定之感[9]。
對往日愛情的美好回憶是打工詩人寫的最多的情詩,既然現實不可掌控,唯有美好的回憶才能填補他們現實的缺失感。張子萍的《懷秦之灃河釣水》寫到:“每一丸糖果/都有你微笑的名字/桌兜里的故事/總跳躍在食堂的砂鍋里/柳蔭飄搖中/你的背影/是灃河的水草/我們青春的夢?!保?]77青春美好的回憶如電影畫面,定格在了詩人的記憶中,糖果般甜蜜的愛情記憶,清貧的生活里留下了他們愛情的美好印記,如灃河的水草般搖曳多姿。和江華關于愛情的回憶則充滿了苦澀和不舍,在《雨中,我的小雨傘》中,家鄉(xiāng)曾經的小路,愛人相互偎依,在風雨中互相扶持,溫馨而美好,如今暴雨已經沖垮了小路,“我”摔倒在泥濘之中,小雨傘從手中滑落,“我”多么孤單無助,而你卻已經遠去,目光中不再有關愛,只有寂寞深深籠罩在詩人的心上。
對遠方愛人的思念是打工者們內心流淌的一股愛的甘泉,枯燥而艱辛的打工生活中,愛的思念甜蜜而心酸[10]。在曹新慶的《幸福和你有關》中,詩人回憶和愛人相守、相知、相伴的美好時光:“幸福和你有關/洗衣做飯刷鍋洗碗說說笑笑其樂無邊/即使發(fā)脾氣也不會讓愛的速度減慢/只想說,有你相伴、此生無憾……”秦江波在《一家人的事情》寫到:“瓜兒剛發(fā)芽/女兒就把芽兒掐/妻子想罵,但最終從兜里掏出了電話/兒子見了電話,雙手猛抓/妻子怕摔了懷里的他/誰知他搶去了電話,又掉在了地下/妻子給我打電話/話很多,卻不知道說啥/只讓我回家,別把工打//媽媽六十三,妻子三十二/女兒三歲多,兒子剛會爬/一家人的事,亂??!”[1]82他的這首小小的敘事詩意趣橫生,借助對在家留守妻子的生活小節(jié)活靈活現的描寫:“童稚的女兒無心之錯,兒子搶電話的憨態(tài)可掬,妻子手忙腳亂的辛苦一幕幕惹人疼愛”,寫出了作者對家鄉(xiāng)妻兒的思念之情。
相逢是如此的美好,久別戀人多么期待愛人的回歸,這一天是多么美好而甜蜜,詩人在心中想象了千百次。王新榮的《窗外》“還是那個黃昏,我卻意外地看見/你背著包,步履匆匆地往回趕/而事實上,不是你,只是一個路人/如你往日歸來一般/踏入我的視野/一瞬間,我的內心顫動了整個黃昏/忘記了炒在鍋里的菜/忘記了呼呼著響的液化氣……”[1]75-76期待愛人的出現,恍惚中竟然將路人當作了愛人,一幕小小的插曲泄露了詩人內心的秘密,有時候失望也是一種幸福,因為有期待才會有失望,有愛才會有期待,小小的失望伴著甜蜜在詩人心頭回蕩,忘記了時間,忘記了一切。秦江波的《等你的季節(jié)》想象相見的歡愉,如夢如幻,風神搖曳。
打工詩人生活的漂泊和對命運的難以掌控,使他們筆下的愛情籠罩著悲憫、沉重、理性、樸實等特征[11]。愛情對他們來說是奢侈的,加之愛情本身的飄忽不定,難以捉摸,使他們渴望擁有愛情,但對長久幸福的愛情卻缺乏信心。王新榮的在城市行走 (組詩)里的《渡口8號》這樣描述:“風總是在這一刻恰到好處的來臨/我的肩膀顯得瘦弱、單薄/此時我看見了一個人笑和溫度/貼在另一個人的臉上。幸福/不屬于我,我感到莫名的孤獨……”[1]74-75在城市中漂泊,愛人難覓,孤獨之情揮之不去。劉小荷的《沒有下文》“你若來,無須語言,我懂你。你若去,無須解脫,我懂你。正如此時,以對望的姿態(tài),接受頭炷香的沐浴。用帶有溫度的話語慰藉彼此的慰藉。讓夜雨中涌起的波濤,停頓在無語的早晨?!保?]64-65正如詩題《沒有下文》,渴望擁有愛情,但對長久的愛情缺乏信心,貌似釋然的話語透露出內心的無奈。
打工詩人借詩歌表達自己的愛情理想,這個愛人有時是模糊的,有時甚至是虛幻的,沒有現實所指。情感生活的壓抑,長久的、真情真愛的稀缺,才導致了打工詩人對理想之愛抒寫的朦朧飄忽之感。劉小荷在《心弦》中寫到:“打開記憶的閘門/風兒吹起了流年的舊夢/面對你我猶如迷途的羔羊/破繭而出的情觸到了塵封的心弦/顧影自憐的我看到了真實的自己/消瘦了憔悴了還得裝作無所謂//看天空如此之藍/夜幕來臨,晨曦出現有遠行/沒有人知道我在想什么/就這樣靜靜地坐著/沒有了惆悵和感傷?!保?]67-68王新榮在《酒杯》寫到:“灑下來的酒水,像眼淚/砸疼了兩個人的傷/而我不善飲酒/在一片紅暈里/找不到回家的路/你擁著我/站在新華街的小巷里/霓虹燈迷亂……”[1]76沉郁、苦澀是部分打工愛情詩歌的基本基調,相聚短暫,別離的不可避免,前路不可預知,城市生活的善變,使打工詩人筆下的愛情更多的是朦朧的、飄忽不定的。
徐志摩曾寫到,“我只要你們記得有一種天教歌唱的鳥,不到嘔血不住口,它的歌里有它獨自知道的別一個世界的愉快,也有它獨自知道的悲哀與傷痛的鮮明;詩人也是一種癡鳥,他把他的柔軟的心窩緊抵著薔薇的花刺,口里不住地唱著星月的光輝與人類的希望,非到他的心血滴出來把白花染出大紅也不住口。他的痛苦與快樂是渾成的一片?!保?2]隴東打工詩歌在內容上繼承延續(xù)了傳統(tǒng)底層打工詩歌關注現實、批判現實的現實主義精神,但是作為打工詩歌誕生20多年以后的隴東打工詩歌群體,他們的詩歌創(chuàng)作表現出了對于打工詩人情感的深切關注,是對打工詩歌過于淺白、直露抒情方式的一種超越,是對詩歌抒情傳統(tǒng)的一種回歸。
[1]高自剛.月光煮酒[C].北京:團結出版社.2016.
[2]先朝陽.隴東打工文學社在慶陽市成立[EB/OL].[2016-02-23].http://gansu.gscn.com.cn/system/2016/02/23/011267921.shtm l.
[3]周航.打工文學”核心問題研究論綱[J].長江師范學院學報,2011(2):9-16.
[4]彭金山:中國新詩藝術論[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
[5]莫險峰,藍珍仔.從“根”性內涵看打工文學的情感底蘊[J].中小企業(yè)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4(3):172-176.
[6]賀仲明.中國心像:20世紀末作家文化心態(tài)考察[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2.
[7]韋繼豐.現代性視野中的打工詩歌[D].南寧:廣西民族大學,2010.
[8]周航.“打工文學”主題譜系再探[J].理論與創(chuàng)作.2009(2):43-44.
[9]丘河.痛并快樂著的詩歌之路——從雨曉荷式情書看打工詩歌中的愛情[EB/OL].[2017-06-13].http://blog.sina.com.cn/qiuhehe.
[10]石孟儒,何曉琪.無處安放的鄉(xiāng)愁——試論打工詩歌中“鄉(xiāng)愁”表達與身份焦慮[J].現代語文(學術綜合版),2014(12):41-42.
[11]胡琰.淺論打工詩歌中的身份認同問題[J].北方文學(下半月),2010(5):112-118.
[12]王光明.詩歌情感論[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3(3):6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