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羽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征求意見稿)》(2016年9月版)指出:“學生在語文學習中,能繼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理解、借鑒不同民族和地區(qū)文化?!睘榇?,引領學生誦讀經典,“弘揚傳統(tǒng)經典,傳承中華文化”,成為語文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而要讓學生“理解、借鑒不同民族和地區(qū)文化理解、借鑒不同民族和地區(qū)文化”,則須探索并實踐經典誦讀中的文化浸潤途徑。
傳承文化經典,踐行經典誦讀。師生共同誦讀經典是一個品味人生、修身養(yǎng)性的美妙時刻。學生看到老師如此樂學,怎能不提起誦讀興趣?教學相長,加強教師自身的修養(yǎng),提升教師自身創(chuàng)作古詩詞的能力,將有效保證傳統(tǒng)經典在全校的深入滲透。
筆者所在學校在每學年開展教研組活動時,都注意教師自身素養(yǎng)的提升。好的教育需要教師把自己“打開”,讓自己“自由”,讓自己“釋放”,讓自己“回歸”。教師應該是學校教育的一本“教科書”,教師是文化人,是有知識和技術之人,“文脈”就牢牢掌握在我們的手中,因此教師首先應該做 “自己”——不忘初心,讓自己“回歸”。語文老師先要愛上古詩文經典,整個語文組才能營造出熱愛古詩詞的濃厚氛圍。
教師如何做“自己”?首先應該做回“學生”,回歸自身經典誦讀的學習姿態(tài)。只有具有“學生“的謙遜姿態(tài),才能養(yǎng)德長才。筆者所在的語文教研組曾為每位老師統(tǒng)一訂購了《教學記周記本》,供老師們在課余時靜心閱讀學習。大師文章,含義雋永,價值永恒,富有啟迪,常讀常新,能有效提升語文老師品鑒經典的能力?;诮浀湔b讀的積累,語文組還編印了《蘇州中學傳統(tǒng)文化普及讀本》,對古典詩詞從體式到格律、從用韻到表意,進行了深入淺出的闡釋,成為全校師生學習古詩詞的校本教材。
古詩文是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古典文學中的精華。常吟古詩,可以陶冶情操,豐富想象,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對語言文字的興趣和敏感力,有益于培養(yǎng)其詩學素養(yǎng)。同時,語文教材中所選入的古詩文均為凝聚精華,膾炙人口,世代流傳的,有著不可磨滅的生命力和不可抗拒的魅力的經典詩詞篇章,它們是文化精神及為深刻、極有特征、極其精美的聚光點,它們的深層蘊藏著人們的思想行為的價值觀、道德理想、人生追求以及對世界感知的方式和審美情趣。
筆者在經典誦讀教學中琢磨出解讀古詩文的良方,即在時空的橫縱坐標變化中閱讀古詩文,將古詩詞經典還原到那個時代,讓學生真切體會到作品流露出的人生況味。以“明文第一”的《項脊軒志》為例,本文借記物、事,擷取日?,嵤潞图彝ガ嵤聛肀憩F(xiàn)母子、夫妻、兄弟之間的感情。文中永遠不變之物是“項脊軒”,而時間與相應承載的物件一直在變化。作者要寫兒時歸家兄弟分爨之事,于是把描寫的落腳點放到了“犬雞”上;要寫母親對子女的關心,于是重點圍繞書房的門扉之物傳達情感;要寫祖母激勵自己投入讀書,于是轉而落腳到祖母為官時的“象笏”;要傳達對妻子的無限思念,妻子親手種植的“枇杷樹”便躍然紙上??梢哉f,不變的“項脊軒”與一直在變化的時與物形成了本篇抒情散文濃厚的情感。教師在課堂上給學生這樣品鑒的抓手,對學生自己解讀經典文篇,對學生自己的寫作都產生有效的提升。
巴菲特曾給年輕人兩個建議:一是接近成功人士,讓他們的想法影響你;二是走出去學習,讓精彩的世界影響你。閱讀經典、誦讀經典的過程就是與“成功人士”接近的過程,多接觸定能對學生的認知提升產生積極作用。
傳承文化經典的又一個有效途徑,就是為學生搭建活動平臺,讓學生展示經典誦讀的多元成果。
筆者所在學校的學生,曾在語文組的支持協(xié)助下,舉辦了頗具古典風味的詩詞創(chuàng)作與誦讀大會。從活動策劃,到籌備報名、啟動初賽、展開決賽,活動全程皆由學生自己組織。大賽分為詩詞知識競賽與詩詞創(chuàng)作比賽兩部分。詩詞創(chuàng)作比賽部分由組委會擬定試題,參賽選手從近體詩、詞、現(xiàn)代詩中任選一類進行創(chuàng)作。詩詞知識競賽部分則比拼題型更為多樣:有詩文填空題、主題默寫題、文學常識題、搶答題、飛花令等。大會評選出詩詞知識競賽冠軍及詩詞創(chuàng)作競賽各獎項。全校學生重溫經典詩詞之美,感受中華文化魅力,從古人的智慧和情杯中汲取營養(yǎng),提升傳統(tǒng)文化素養(yǎng),營造“賞中華詩詞、尋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校園氛圍。比賽全程反響熱烈,廣受好評,在全校掀起了一股國學經典熱潮,誦詠經典、以詩會友、傳承文化成為了學校的新風尚,受到當?shù)囟嗉颐襟w的熱心關注和跟蹤報道。
搭建廣泛討論和交流的平臺也必不可少。每學期一次的“賽詩會”也是廣大師生喜聞樂見的項目,不但有七言、五言的絕句,各式各樣的詞曲,還有賦、現(xiàn)代詩文等一大批優(yōu)秀作品涌現(xiàn)出來,形式多樣,令人目不暇接。在才華橫溢的江南學子們的筆下,有的是小橋流水,有的是高樓林立,有的是小家碧玉,有的是朝氣蓬勃……他們用多彩的文字繪出了多彩的美景,繪出了他們心中最美的姑蘇情。
“尋常一樣窗前月,備有經典便不同”,經典誦讀是一項系統(tǒng)的、長期的文化浸潤式的教育,也是一項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唯有聚合教師心力、聚焦語文課堂、聚光學生發(fā)展,才能引領師生走進積淀五千年民族精神的中華文化,讓學生在成長的旅程中“以千年文化為伴、與中華經典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