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 偉 朱少進 張 珀 周 望
(安徽理工大學,1 醫(yī)學院解剖學教研室,2 臨床醫(yī)學專業(yè)2013級,3 臨床醫(yī)學專業(yè)2015級,淮南 232001)
在解剖1老年男性尸體時發(fā)現:雙側肱二頭肌深面均存在副頭變異,向下在肱骨內外側髁連線水平稍上方與肱二頭肌匯合后止于橈骨粗隆。右側肌皮神經自臂叢外側束發(fā)出后依次發(fā)肌支至喙肱肌和變異肱二頭肌后與正中神經相交通。此種變異少見,現報道如下。
右側肱二頭肌的長、短頭起點正常。副頭起自肱骨干的前面,肱肌起點的外下方,距喙突距離12.1cm;肌腹位于肱二頭肌與肱肌之間,長12.7cm,最寬處寬度為2.9cm,最厚處厚度為0.8cm,在距肱骨內、外上髁連線上方,垂直距離為2.5cm處與肱二頭肌匯合后止于橈骨粗隆。右肌皮神經自臂叢外側束發(fā)出,起始橫徑為5.3mm,向下走行0.9cm后發(fā)出喙肱肌支;繼續(xù)向下走行9.1cm再發(fā)出一較大分支后移行為交通支。此較大分支經肱二頭肌短頭深面走行1.8cm后,先發(fā)出兩分支分別至此肌長、短頭后,再經肱二頭肌短頭深面、肱肌起始處和副頭的前面之間下行,走行距離5.1cm再發(fā)出副頭肌支后穿過此副頭,移行為前臂外側皮神經,行于副頭深面與肱肌之間,經肱二頭肌腱的外側穿深筋膜后與正常無異;而交通支長度為1.4cm,自外側向內側跨過肱血管后加入正中神經,向下走行4.5cm后發(fā)出肱肌支。右正中神經由內側根和外側根匯合形成,內、外側根橫徑分別為1.6mm 和3.4mm,匯合后橫徑為4.5mm,經肱動脈內側下行。
左側肱二頭肌的長、短頭起點亦正常。副頭起自肱骨干的前面,喙肱肌止點的外上方,距喙突距離10.1cm;肌腹位于肱二頭肌與肱肌之間,長12.2cm,最寬處寬度為1.9cm,最厚處厚度為0.5cm,在距肱骨內、外上髁連線上方,垂直距離為1.3cm處與肱二頭肌匯合后止于橈骨粗隆。左肌皮神經自臂叢外側束發(fā)出后斜穿喙肱肌至肱二頭肌內側頭深面發(fā)出一分支至此肌后,主干繼續(xù)下行于肱二頭肌、喙肱肌與副頭之間,經副頭內側至副頭深面與肱肌之間,在發(fā)出副頭肌支和肱肌支后移行為前臂外側皮神經,經肱二頭肌腱的外側穿深筋膜后與正常無異。
此例雙側肱二頭肌副頭變異,雙側肌皮神經在發(fā)出肱二頭肌支和喙肱肌支后終末支走行于肱二頭肌副頭與肱肌之間,而右肌皮神經發(fā)出交通支加入正中神經,此種變異提醒在肱骨干骨折的復位和固定及相關臂部手術入路保護肌皮神經時應予以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