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兵
作為全國武術之鄉(xiāng),武漢市青山區(qū)武術文化根深葉茂。青山區(qū)鋼城第二小學借助資源優(yōu)勢,以“以武健身、以武揚德、以武勵志”為體育特色教育工作理念,開發(fā)出系列武術校本課程,實現了“以人為本、開發(fā)潛能、多元發(fā)展、體驗成功”的辦學目標。
科學設置,文化育人
為了讓校本課程促進學生個性和特長發(fā)展,學校根據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特點,遵循“易上手、利模仿”的原則,分學段編寫出簡單易學、科學合理的武術校本教材。低年段以單個武術動作和武術操為主要內容,通過趣味教學的方式,引導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武術動作,讓他們感受武術的魅力;中年段以組合動作和簡單的武術套路為內容,增強學生身體的協(xié)調能力;高年段以刀、劍、雙節(jié)棍等器械訓練為內容,并加入套路動作表演,通過由淺入深的教學,促使學生形成一定的武術技能。
在開發(fā)校本課程的同時,學校還積極營造武術教育的文化環(huán)境。如:修建以“武魂”為主題的藝術長廊,讓學生從中感受“藝無德而不立”的武術道德情操,明白“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吃苦耐勞的意義,認識歷史長河中保家衛(wèi)國、行俠仗義的武林志士。南宋抗金民族英雄岳飛“精忠報國”的故事、清末大俠霍元甲擊敗帝國列強拳師的事跡等就這樣走進了學生的心里。從這些優(yōu)秀人物身上,學生明白了什么是武德、武魂,他們的民族精神、愛國主義精神及自強不息、迎難而上、吃苦耐勞、堅持不懈的優(yōu)良品質得到了提升。
完善體系,合理實施
學校十分注重頂層武術校本課程的設計與規(guī)劃。首先,健全了武術校本課程管理體系。學校成立了以校長為第一責任人、分管教學的副校長主管、教導處主抓、各年級武術教練具體落實的組織架構,明確分工,責任到人。其次,注重制度設計。學校通過《青山區(qū)鋼城第二小學實施<課外文體活動工程>“十三五”發(fā)展規(guī)劃》《青山區(qū)鋼城第二小學關于加強武術工作實施辦法》等,保證武術教學工作的正常開展。學校還與青山區(qū)武術學校簽訂了合作協(xié)議,聘請專業(yè)武術教練為校級武術隊總教練,每學期通過專題體育工作會的方式,集體研究武術教學工作。此外,學校不斷加大武術專項經費投入,每年劃撥固定的經費購置武術服裝、器械,培訓武術教師,鼓勵師生參加各種武術活動。一系列措施,有力推動了武術活動的開展。
科研引領,提升實效
首先,學校非常注重武術教師的培養(yǎng)。通過校本培訓、定期深造、外出學習等方式開闊教師視野,提升他們的武術教學能力。其次,在武術校本課程推進過程中,學校十分注重教學研究。小學生活潑好動、精力充沛, 但興趣難以持久。武術教師針對這些特點,確定了以興趣為主線的武術教學原則,并將其融入教學計劃、教學目標和教學過程之中,讓學生積極主動、心情愉快地學習。同時,注重教學內容和形式的多樣化。例如:進行套路動作練習時,穿插比賽或游戲;學習新的動作技術時,少講解,多示范。此外,學校還要求教師教學時不求快、不求多,而是重視基本功和基本技術的訓練,為學生發(fā)展打好基礎;提倡教師運用簡單易懂、形象生動的語言進行講解,多采用直觀教學法,多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輔助教學,以提高教學實效;要求教師通過定期訪談、問卷調查、測試競賽等方式進行教學反思,進而科學、合理、有效地調整教學方式。最后,發(fā)揮專家的引領作用。學校聘請武術專家?guī)椭鷮W校武術隊建立隊員檔案資料,并對運動員的身體機能和運動技能進行跟蹤,為科學訓練提供依據。在專家指導下,教師狠抓學生的基本功練習,將其作為“課課練”的必修內容常抓不懈;套路訓練時,先不求神似,只求形似,以降低學習難度。常年的專業(yè)指導增強了學習效果,提升了學生的競技水平。
武術校本課程不僅實現了學生個性化發(fā)展的目標,而且提升了學校的辦學品質。近年來,有多名學生或在省市級武術錦標賽、運動會上摘取桂冠,或取得中國武術段位稱號,校級代表隊在武漢市第九屆運動會中榮獲集體演練第一名,學校被授予“武漢市武術傳統(tǒng)學?!睒s譽稱號。
(作者單位:武漢市青山區(qū)鋼城第二小學)
責任編輯? 姜楚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