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艷麗
讀完一本書并不代表閱讀活動的完結,為了進一步鞏固學生的閱讀成果,提升學生閱讀鑒賞能力以及閱讀后的反饋能力,延讀課應運而生。
如何讓閱讀的余波在延讀課中繼續(xù)回蕩?通常在整本書閱讀結束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展開多向度的延伸活動,如語文綜合性學習、研究性學習等,拓展作品的教育意義。除此之外,還可以推薦閱讀同作家作品或不同作家同類作品,讓學生回到閱讀循環(huán)的起點,重新選擇、重新開始。
語言是表情達意的工具,借助經(jīng)典讀物能夠讓學生接觸到足夠豐富的語言。因此,延讀課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入語言層面,關注書中的表達方式,體會語言表達特色及文字背后蘊藏的感情,感知文學作品的魅力,以建構學生的言語系統(tǒng),開闊學生的精神視野。在教學羅爾德·達爾的《查理和巧克力工廠》時,細細品味文本就會發(fā)現(xiàn)這本書構思奇特,情節(jié)緊湊,在語言表達上更是獨樹一幟,充滿了兒童文學經(jīng)典的幽默元素,如:
昨天在實驗室里,我讓一個奧帕-倫帕人試了試,一把黑色大胡子馬上從他的下巴迸出來,長得飛快,一下子就鋪滿整個地板,像是一張胡子厚地氈。它長起來快得連剃也來不及!最后我們只好用一臺割草機在他的臉頰上割個不停!
作者描寫這個場景時運用了夸張、比喻等手法,極具幽默感且富有創(chuàng)造性。書中的幽默表達不勝枚舉,正是這種源于學生生活,貼近學生世界的幽默,牢牢地抓住小讀者的目光,極大地引起了他們的興趣,使他們的閱讀體驗充滿了歡樂、驚奇、緊張、魔法……
語文課程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引導學生豐富語言積累,培養(yǎng)語感,發(fā)展思維;中年級的學生正處于語言發(fā)展的重要時期,然而在口頭表達上常啰啰嗦嗦或吞吞吐吐,書面表達時又欠規(guī)范、正確、流暢,而且積累的詞匯不多,語言平常,表達的條理性不強。
這種幽默效果是怎樣通過語言表達來實現(xiàn)的呢?首先我讓同學們畫出文中最能逗笑自己的句子,通過匯報和分享,比較和提煉,發(fā)現(xiàn)原來好笑的地方都運用了比喻句,使用恰當?shù)谋扔?、有趣的比喻、有新意的比喻可以帶來捧腹的效果。教學到此,學生已經(jīng)知曉:幽默效果可以通過恰如其分的比喻來獲得。但我們知道,知識只有在體系中才有價值,教的目的是運用,要會運用必須反復操練。因此,讓學生嘗試運用比喻句給自己的表達加一點幽默元素。先從寫句子開始,過渡到寫片段,再由學生朗讀作品進行搞笑指數(shù)評比。在描寫貪吃鬼奧古斯塔斯時,一位學生寫到:照片上是個九歲男孩,胖得像個大水缸,他渾身都是肥肉。臉像一個肉包子,上面有兩只像黃豆粒似的貪婪眼睛窺視著外面的世界。學生們歡聲笑語不斷,認識到了用比喻句進行幽默表達的妙處,這種幽默語言和比喻句的寫法將會從學生的心田流向筆端。
語言的魅力不僅僅針對成人,學生對精彩語言的感知和捕捉不亞于成人。學生通過閱讀的體驗,經(jīng)歷語言發(fā)展的整個過程,就是獲得新的生命的過程,尤其是當他們捕捉到語言魅力的點,他們就會把語言的妙處儲存于頭腦,只待關鍵的恰當?shù)臅r刻把它們提取出來,運用于實踐。要想引領學生關注語言表達,學好表達,教師在延讀課之前必須先將自己融入文本,品出表達的妙處,讀出自己的感覺。教師要善于利用延讀課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地發(fā)現(xiàn)并感受經(jīng)典讀物中的語言特色,為自己的語言發(fā)展建立一個標準。
(作者單位:宜昌市西陵區(qū)桃花嶺小學)
責任編輯? 尹培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