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妍
摘要:“一V就是NP”句式是在現(xiàn)代漢語中十分常見的一個句式。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首先從“一”和“就是”的用法以及“V”和“NP”的類型兩個方面分析“一V就是NP”句式的內部結構。其次,在分析“V”和“NP”的類型后得出結論是:“一V就是NP”句式中的“V”和“NP”有選擇性限制,這一點導致了“V”和“NP”之間不同的語義關系。最后,從語用方面,分析“一V就是NP”句式的主觀義及其成因,概括“一V就是NP”句式使用頻率較高的語境。
關鍵詞:“一V就是NP”句式;內部結構;語義關系;語用
中圖分類號:H136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1-7836(2018)12-0123-03
一、引言
現(xiàn)代漢語從句法、語義、語用三個層面立體地考察漢語語法。近年來,語用研究是人們重點關注的問題之一。本文在分析“一V就是NP”句式的內部結構以及“V”和“NP”的語義關系之后,重點從語用方面分析該句式。目的是在傳統(tǒng)的句式研究基礎上,增加語用研究這一方面,使人們更立體地了解“一V就是NP”句式[1]。
二、“一V就是NP”句式的內部結構
(一)對于“一V就是NP”句式中“一”的分析
在“一V就是NP”句式中,“一”既是句式中的語法標志,也是語義基礎。“一”在該句式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沒有“一”,該句式不能成立[2]。因此,想要研究整個句式的特征,必須深入把握“一”的語義特點?!耙弧敝饕幸韵麦w意義。
1.動量義
在漢語的發(fā)展過程中,在動詞前加上數(shù)字來表示動量逐漸演化成“V+動量”,但是現(xiàn)代漢語口語中存在著一些仿古現(xiàn)象,“一V”就是其中的一種,成為了在現(xiàn)代漢語中唯一可以出現(xiàn)在動詞前的數(shù)字(不包括成語、歇后語等固定短語,因為它們的結構已經(jīng)固定)[3]?!耙弧币呀?jīng)演變成副詞,但是它的本義依然是數(shù)詞。動詞性成分前加數(shù)字“一”時,表示動作行為或狀態(tài)變化的次數(shù)為“一次”,而不是多次。例如:
(1)他親自上形勢教育課,一講就是2小時,4天講了7場,工人們端坐在大俱樂部內,聽他講世界亞麻市場的三大競爭區(qū)域。
在上述例子中,不論“NP”延續(xù)了多長時間,都表示“講”和“說”這個動作在說話人的心中發(fā)生一次。需要注意的是,在“一V就是NP”句式中,“一”表示的動量是相對于“就是”后面的“NP”而言的,所以在動詞后不能再出現(xiàn)表示動量的詞語。
2.瞬時義
“一次”和“多次”相比是非常短暫的、瞬時的、不會持續(xù)很長時間的,使 “V”這一動作行為或狀態(tài)變化體現(xiàn)出“瞬時”的語義特征。需要說明的是,這種“瞬時”是一種主觀的、相對的,不是客觀時間上的絕對“瞬時”。當數(shù)字“一”前置于動詞性成分時,它的基本語法意義是行為、狀態(tài)瞬時完成或持續(xù)一段極端事件可獲得某種結果。例如:
(2)真快,一晃就是大姑娘了,再過幾年,還不定會什么變化。
3.時間義
“一”是最小的正整數(shù),是一個數(shù)字序列的起始點。這個意義影響了該句式中“一”的語義特征。根據(jù)后面的動詞性成分的不同,時間義的具體表現(xiàn)也不同。本文分為兩種情況。第一,當“一”后面是持續(xù)性動作行為或狀態(tài)時,“一”表示整個動作行為或狀態(tài)的開始。例如:
(3)思成他們戴著口罩,在嗆人的塵土和難耐的穢氣中一待就是幾個小時。
第二,當“一”后面是非持續(xù)性動作行為或狀態(tài)時,“一”表示整個動作行為或狀態(tài)結束之后造成某種情況的開始。例如:
(4)這一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高科技項目的實驗室在“象牙塔”里一擱就是8年。
(二)對于“一V就是NP”句式中“就是”的分析
《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中指出,“就是”表示強調肯定,“就”也表示加強肯定。那么我們很難理清“就是”在“一V就是NP”句式中到底是詞還是短語[4]。經(jīng)過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當“就是”是短語時,“是”常讀去聲,當“就是”是一個詞時,“是”常讀輕聲。在“一V就是NP”句式中,“是”讀輕聲,“NP”重讀,強調的是“NP”所指代的內容。因此,“就是”在“一V就是NP”句式中表示強調肯定的副詞。
(三)“一V就是NP”句式中“V”的類型
1.能進入該句式的動詞
本文把能夠進入“一V就是NP”句式的“V”具體分為以下三類:
第一類:動作性動詞。動作性動詞是表示動作或行為的一類典型動詞。一部分動作動詞如走、站、住等,都可以進入此句式。例如:
(5)時隔不久,我到國外出差,一走就是三個星期。
第二類:趨向動詞。趨向動詞是表示移動趨向的動詞,包括兩個小類:一是單純趨向動詞,例如:來、去、進、出;二是復合趨向動詞,在此句式中,最常見的是“來”和“去”與單純趨向動詞組成的復合趨向動詞。例如:
(6)一來就是七八百家客戶,把大小賓館都住滿了。
第三類:心理動詞。心理動詞是反映心理活動的動詞。一些心理動詞,例如琢磨、考慮、算計等都可以進入此句式。例如:
(7)我坐在方木凳上,一琢磨就是半天。
2.不能進入該句式的動詞
本文將不能進入“一V就是NP”句式的動詞分為以下五類。
第一類:動賓式動詞。動賓式的動詞不能進入“一V就是NP”句式,此類動詞本身是“動詞+賓語”的形式,后面一般不能加賓語。但是,動賓式動詞中的動詞一般可以進入該句式。例如:我們不能說“一吃飯就是兩個小時”,但我們能說“一吃就是兩小時”。
第二類:動補式動詞。“一V就是NP”句式中“NP”語義指向“V”,表示動作本身或涉及的對象或持續(xù)的時間或發(fā)生的次數(shù)。動補式動詞本身已經(jīng)包含動作的結果,不與“一V就是NP”句式中“NP”發(fā)生聯(lián)系。
第三類:使令動詞。使令動詞表示命令或請求,其用法一般是形成一個兼語結構。但是,由于使令動詞本身不自足的語義,所以不能進入“一V就是NP”句式。
第四類:判斷動詞。判斷動詞表示判斷、說明,不表示過程和階段的語義,因此不能進入“一V就是NP”句式。
第五類:能愿動詞。能愿動詞的語法特點是:不能接賓語、助詞,不能重疊。它的語法特點決定了能愿動詞不能進入“一V就是NP”句式。
(四)“一V就是NP”句式中“NP”的類型
本文研究的結果是:“一V就是NP”句式中“NP”的類型主要包括:名詞、數(shù)詞、名詞性短語、數(shù)量短語等。我們可以將“NP”的類型分為以下幾種。
第一種:一V+就是+名。例如:一去就是處長/一買就是奢飾品/一借就是名著。
第二種:一V+就是+數(shù)。例如:一賣就是仨/一讀就是倆。
第三種:一V+就是+數(shù)·量。例如:一挑就是五十本/一寫就是十篇/一看就是五部。
第四種:一V+就是+量·名。例如:一踩就是個坑/一按就是個洞/一戳就是個窟窿。
第五種:一V+就是+數(shù)·量·名。例如:一走就是三十個人/一去就是百十個軍人/一喝就是五瓶啤酒。
第六種:一V+就是+數(shù)·量·(的)·時間。例如:一審就是二十年的時間/一走就是一年時間/一住就是七年時間。
三、“V”與“NP”的語義關系
(一)A類“一V就是NP”
該類“一V就是NP”表示主體進行某一動作或行為,對“NP”進行判斷或者描述[5]。由于“V”與“NP”之間的語義關系還要經(jīng)過一系列的動作或行為才能得出最后結論,因此,該類“一V就是NP”句式中“V”與“NP”之間的語義關系比較松散。例如:
(8)是一口漂亮的普通話,一聽就是北京味兒。
進入A類“一V就是NP”句式中的動詞,一般是“看”“聽”等感知類動詞或者“想”“猜”等思維類動詞。在A類“一V就是NP”句式中,“就是”中間有時隱含了一個動詞,一般是“知道”“發(fā)現(xiàn)”等表示結果義的感知或認知類動詞。
(二)B類“一V就是NP”
B類“一V就是NP”句式是本文研究的重點。該類句式中“V”和“NP”之間語義關系緊湊,使用頻率較高。在B類“一V就是NP”句式中,不同的“V”和不同類型的“NP”有著不同的限制關系,因此使該類句式的“V”和“NP”有著不同的語義關系。從語義的角度考察,“V”和“NP”有以下幾種語義關系,每一類又各有變換式。分類情況如下:
1.“NP”是“V”的施事。該類語義關系中的“V”可以是:單純趨向動詞,如:來、去等;復合趨向動詞,如進去、回來等;帶施事賓語的不及物動詞,如:畢業(yè)、復員等?!癗P”是名詞性成分,如:名詞、數(shù)名結構等。例如:
(9)以往公司每年都搞采購招標會,一來就是七八百家客戶。
根據(jù)此類“V”和“NP”的語義,B類“一V就是NP”句式的變換式可以是“NPV”,例如:七八百家客戶來、好幾十萬學生畢業(yè)。
2.“NP”是“V”的受事。該類語義關系中的“V”可以是能夠進入該句式的動作動詞,如:借、請。“NP”是這個動作或行為的承受者,是“V”關涉支配的對象。例如:
(10)北京的老太太買冰棍都一買就是一盒,因為這樣比一根一根買要便宜近一半,批量價格優(yōu)惠連老太太都懂。
3.“NP”是“V”的結果。該類語義關系中的“V”可以是能夠進入該句式的動作動詞,多數(shù)為借助手腳或工具驚醒的動作或行為,如:壓、按、踩?!癗P”發(fā)生在動作或行為之前并不存在,這時,“NP”是“V”的結果。例如:
(11)老人的腳由于長時間浸泡在水中,一按就是一個小坑。
4.“NP”是“V”發(fā)生的次數(shù)。該類語義關系中的“V”可以是能夠進入該句式并且可以重復的動作動詞,如:看、讀。“NP”一般是數(shù)量短語。在這種情況下,“NP”是“V”這個動作或行為發(fā)生的次數(shù)。例如:
(12)她練習很用功,一練就是十幾次。
5.“NP”是“V”時量。該類語義關系中的“V”可以是:非持續(xù)性動詞,如:丟、散;強持續(xù)性動詞,如:坐、躺;弱持續(xù)性動詞,如:學、洗。“NP”表示動作或行為發(fā)生或持續(xù)的時間。例如:
(13)帕林覺得受到了挫折,他有點惱火地在他的臟草地上背著那厚厚的書,一背就是幾個小時。
根據(jù)以上四類“V”和“NP”的語義,B類“一V就是NP”句式的變換式可以是“VNP”,例如:買一盒、戳窟窿、練十幾次。
6.“NP”是“V”原料、方式、工具等。該類語義關系中的的“V”可以是能夠進入該句式的動作動詞,如:包、補。“NP”是有區(qū)別特征的事物,可以限制“V”的使用。例如:
(14)他一吃就是大碗。
根據(jù)此類“V”和“NP”的語義,B類“一V就是NP”句式的變換式可以是“用+NPV”,例如:用大碗吃。
四、“一V就是NP”句式的語用分析
(一)“一V就是NP”句式的主觀義及成因
“一V就是NP”句式離開具體語言環(huán)境時,該句式表示指大性的強調[6]。這種主觀上的指大不僅僅指面積或體積大,它所表示的主觀義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類:
1.表示時間長,例如:
(15)蔣經(jīng)國1925年16歲時赴蘇留學,1937年返國,一去就是12載,回來時已近而立之年了。
2.表示難度大,例如:
(16)他一讀就是英文原著,從來不看翻譯本。
3.表示數(shù)量多,例如:
(17)此時,諸多的人生感觸浮上心頭,更有不少的友誼情思縈繞腦際,于是提起筆來,向友人抒發(fā)情懷,往往一寫就是好幾封。
4.表示級別高,例如:
(18)今天一來就是四個教授,軍容大震,向部里報上也體面些。
5.表示程度深,例如:
(19)拔管子的時候,經(jīng)常一拔就是一個水泡。
經(jīng)過分析,“一V就是NP”句式的主觀義成因有以下三點:第一,在語言表述的過程中,我們把表述者所表達的量分為“客觀量”和“主觀量”,“主觀量”包含主觀評價的意義。“一V就是NP”句式中,“NP”不論是數(shù)名結構,還是數(shù)量名結構,該句式至少是表述者的心目中認為的主觀大量。第二,從肯定和否定的角度分析,“一”表示極小量,“一V”也表示量小。但是,在該句式中的“一V”不僅表示量小,也表示該動作的影響力,后指“NP”。這種動作或行為一旦發(fā)生,就產(chǎn)生了一定程度的結果。第三,“一V就是NP”句式在表示程度深、級別高等語義時,通過語義之間的對比,使句式產(chǎn)生主觀義。在表述者表達之前,會有一個語義預設,當“NP”超出表述者的心理預期時,“NP”就帶有“不同尋常的、不一般的、超出預期”的色彩,所以表達了一種指大主觀義。
(二)“一V就是NP”句式常出現(xiàn)的語境
該句式出現(xiàn)的語境概括起來有以下幾種:
1.前半部分的“V”表述一種情況、現(xiàn)象或事件,后半部分的“NP”在此基礎上,說明這種情況、現(xiàn)象或事件的程度,多表示程度深、數(shù)量多的語義。例如:他很喜歡看足球,一看就是一通宵。在這個句子中,“喜歡看足球”是一種現(xiàn)象,“一看就是一通宵”表示了此現(xiàn)象程度深。
2.前半部分的“V”提出一種情況,后半部分的“NP”在此基礎上,從數(shù)量、程度、時間等方面進一步說明,經(jīng)常用“而且”連接前后的句子。例如:他經(jīng)常出差,而且一走就是小半年。在這個句子中,“一走就是小半年”進一步說明了“經(jīng)常出差”。
3.前半部分的“V”說明原因,后半部分的“NP”表示結果。例如:因為她想考高分,一學就是一整天。在這個句子中,“考高分”是“一學就是一整天的”原因。
4.前半部分的“V”說明某種客觀事實,后半部分的“NP”與之相反或出乎意料之外。常有“沒想到”“可是”等詞出現(xiàn)。例如:一般人在這待不了多長時間,沒想到你一干就是一年。在這個句子中,“待不了多長時間”和“一干就是一年”形成反差,有轉折的語義。
5.“V”與“NP”肯定和否定并用,帶有假設的語氣。例如:他從來不隨隨便便看書,一看就是英文原版。在這個句子中,先否定,再肯定,形成鮮明的對比。
6.前半部分的“V”先表示讓步,后半部分的“NP”在“讓步”的基礎上出現(xiàn)與之相反的情況。經(jīng)常出現(xiàn)“除非”等詞。例如:他除非不說,一說就是大新聞。在這個句子中,“不說”與“一說就是大新聞”對比,產(chǎn)生超出預期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吳為善.構式語法與漢語構式[M].上海:學林出版社,2016.
[2]汪化云.論時態(tài)副詞“一”[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1994(1).
[3]吳春仙.試說“一V就是NP”句式[J].世界漢語教學,2001(3).
[4]謝艷彬.現(xiàn)代漢語“一V就是NP”句式考察[D].長春:吉林大學,2014.
[5]劉守軍.“一X就Y”格式分析[J].淮海工學院學報,2010(10).
[6]王弘宇.說“一A就C”[J].中國語文,2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