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偉,李宗玉 ,趙永強
作者單位:250031濟南,原濟南軍區(qū)總醫(yī)院骨創(chuàng)傷科(張大偉,李宗玉),耳鼻喉科(趙永強)
近年來,聯合國西非馬里維和任務區(qū)由于矛盾升級局勢持續(xù)緊張,恐怖主義肆意蔓延,戰(zhàn)爭已經由全面的交火向局部地域性武裝沖突轉變。自制簡易爆炸裝置在馬里地區(qū)的使用愈發(fā)突出與常見,是造成聯合國駐馬里維和部隊傷亡的主要原因。其具有破壞性大、隱蔽性強、致死致殘率高等特點。因此,探索彈片傷的規(guī)律及特點,規(guī)范彈片傷的處置,對提高彈片傷的救治效率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筆者總結了聯合國馬里中國二級醫(yī)院從2017年5~12月收治的47例彈片傷傷員受傷特點及救治體會。
1.1 一般情況 47例均為聯馬團軍方人員,男性,年齡20~49歲,平均31歲。受傷原因:自制簡易爆炸裝置彈片傷;受傷部位:頜面部 5例,軀干8例,骨盆1例,上肢14例,下肢19例;傷道類型:盲管傷39例,切線傷3例,貫通傷5例。均無意識障礙、窒息、休克、血氣胸、大出血、截癱、抽搐等癥狀。
1.2 治療經過 所有傷員均在2 h內分批送至中國聯馬團二級醫(yī)院,院前僅簡單包扎處理。入院即刻展開救治,經檢傷、分類和術前檢查(心電圖、X線檢查、血液學檢查)、破傷風抗毒素及抗生素注射處理后,所有傷員均在6 h內行清創(chuàng)手術、骨折固定術、眼傷手術、耳傷縫合以及彈片取出術。對部分盲管傷口直徑<1 cm的創(chuàng)面,局部應用細菌中性蛋白酶治療。
1.3 結果 所有傷員均治愈,并在3 w內出院。
2.1 彈片傷致傷特點 彈片傷在維和戰(zhàn)場上較子彈傷更為常見,其致傷程度主要取決于彈片的動能,即彈片的質量和速度。但同時也應考慮其他變量,如彈片的形狀、結構,旋轉和直線、入射角度及靶組織的特異性[1]。高速小彈片傷的形態(tài)上有一定特點,綜合聯馬團二級醫(yī)院以往彈片傷救治經驗,可概括為以下幾點:(1)盲管傷最為常見,究其原因可能為彈片能量較弱,不能穿透受傷組織或改變方向,使傷道更加復雜,形成盲管傷。(2)傷腔呈漏斗形或喇叭狀,入口可緊靠空腔最大處。其原因可能為彈片穿透力弱,更易將較大能量傳遞給入口周圍組織,因此,傷道呈喇叭形。(3)傷口有明顯挫傷區(qū)且不平整,寬度在0.5~2.0 cm左右。這些特點可能與組織截面密度較大和高速小彈片的穩(wěn)定性差有關。
2.2 初診遵循先救命后診治原則 由于彈片傷傷情極為復雜,涉及到的器官及組織多樣化,故在檢傷分類時極易漏診或“避重就輕”。部分傷員創(chuàng)面大而多,且全在體表,并未涉及重要臟器,易造成重傷的錯覺予以重點救治;而部分傷員損傷部位較少,體表損傷征象不明顯,但涉及主要臟器,對這類傷員未給予足夠的重視,從而延誤治療造成嚴重后果。由于恐怖襲擊導致的彈片傷多為大批量傷員,因此,應組織有效、有序的檢診與分診。委任具有豐富臨床經驗的專業(yè)技術骨干負責檢診,并對所有傷員行必要術前檢查,及時對傷情作出正確評估,避免主次不分、錯診漏診的出現。檢傷分類時,應首先判斷彈片是否累及重要臟器,傷員生命體征是否穩(wěn)定,是否存在失血性休克。若出現出血性休克,應及早行抗休克及清創(chuàng)止血處理,而不應急于摘取彈片,以免危及傷員生命。
2.3 彈片傷早期處理原則 維和二級醫(yī)院的醫(yī)療診斷設備有限,能夠利用的僅有X線儀、B超儀,彈片的定位和取出決策主要取決于醫(yī)生的經驗判斷。應根據影像學檢查大致定位彈片位置,分析彈道,針對每個彈片,盡量做到個體化設計。由于本組傷員傷情較輕,筆者將重點置于清創(chuàng)及金屬異物取出上。對于較為表淺的彈片,應根據彈片的位置和傷員的臨床表現,判斷有無血管損傷或腹腔穿透傷后,再考慮手術方案。由于二級醫(yī)院手術室有限(只有1間),一般可在局麻下床邊行簡單清創(chuàng)術,清除傷口壞死組織及彈片,初步減少震蕩區(qū)彈片壓迫及組織壞死,為下一步行損傷控制手術作好準備。對于較大且位置較深的彈片,應立足原彈道,影像學檢查定位后,循彈道方向以棒狀恒磁導針吸引或手指探查取出。若實在難以取出,可設計異位切口,建立新的簡易通道取出彈片,不應為了取出彈片損傷過多周圍健康組織。清創(chuàng)的原則是徹底清洗、去除壞死組織,充分引流[2]。感染是彈片傷最主要的并發(fā)癥之一,早期徹底清創(chuàng)是防止或減少后期感染、炎性反應,降低致殘率的重要措施。部分小彈片可予以存留,如后期發(fā)生炎癥反應、影響到肢體功能,再根據情況予以相應處理。原則上應延期縫合傷口,對于清創(chuàng)較為徹底且污染較輕的創(chuàng)面可予以一期縫合。本組有21例傷員行清創(chuàng)并一期縫合,傷口均一期愈合;26例傷員取出主要彈片后,充分引流,延期縫合,并口服消炎藥,傷口均在3 w內愈合。
2.4 彈片取出的選擇 以下情況應取出彈片:(1)彈片位于重要組織器官內(如椎管或氣管內),對生命基本體征影響較大。(2)彈片位于重要的神經和大血管旁,擴創(chuàng)可觸及,影像學檢查距傷口鄰近。(3)彈片位于功能部位,如肘關節(jié)、膝關節(jié)及手掌腳掌等部位。(4)由于彈片存在導致傷口遲遲不能愈合。此外,若彈片存留位置過深如關節(jié)腔或腹腔,體積過小,取出極為困難;或定位不清,手術成功把握不大,則可允許其存留,后期如若影響功能再進一步取出。本組有4例上肢及14例下肢軟組織金屬彈片較小且分散但不影響功能未取,這些傷員在后期隨訪中未訴不適。
隨著自制簡易爆炸裝置對聯合國維和部隊的威脅日益增加,只有不斷拓寬和深入發(fā)展彈片傷救治領域的基礎和臨床研究,同時不斷提高完善聯合國二級醫(yī)院的檢查及救治裝備和醫(yī)務人員專業(yè)素質,才能提高彈片傷臨床治愈率,從而進一步降低聯合國維和部隊的戰(zhàn)斗減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