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山海
如果你故意逃避自己真正的能力,去做一個比較“差勁”的自己,那么我告訴你,你的余生都會深感不快。
——亞伯拉罕·馬斯洛(美國著名心理學家)
渴望成功又害怕成功
在美劇《摩登家庭》中,曼尼是一名充滿文藝細胞、多才多藝的中學生,他有著不俗的嗓音并且也渴望在校園音樂劇里一展歌喉。但是在試唱時,當他一站到眾人面前,就像被扼住了喉嚨,最后只能倉皇逃跑。這種場景在我們身邊并不罕見:優(yōu)等生在重要考試前突然身體不適、升遷在即卻辭職回鄉(xiāng)、在改變?nèi)松臋C會面前決定放棄嘗試。在面對機遇的時候,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很有可能是退縮和抗拒,這種情緒是很典型的“約拿情結(jié)”。
“約拿情結(jié)”是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提出的心理學術(shù)語。約拿是《圣經(jīng)·舊約》中的一名先知,先知的責任是預言和傳上帝的旨意,但是在上帝要求約拿去罪惡之城尼尼微宣揚正義時,約拿逃跑了。馬斯洛借這個故事,暗指的是人們在成功面前的懼怕心理:人們既害怕失敗,也恐懼成功。這種感覺妨礙了潛能的發(fā)揮,阻止了個人的自我實現(xiàn)。馬斯洛認為這種情緒其實是恐懼成長的一種表現(xiàn),盡管我們內(nèi)心渴望成長、追求成功、期望自我實現(xiàn),但是我們卻在無意識中感到害怕,我們害怕成長的過程,也害怕成長的結(jié)果。這聽起來是不是有點不合理?
其實這是非常正常的心態(tài)。人在面對困難或挑戰(zhàn)的時候,非常容易觸發(fā)“約拿情結(jié)”的情緒反應。對每個不同的個體而言,可以引起心理變化的挑戰(zhàn)難度或強度是不同的。這些挑戰(zhàn)可能包括職業(yè)變動、開始新生活、搬去新城市、面試或試鏡,以及開始新的人際關(guān)系例如結(jié)婚。
除了實際的人生變動以外,“約拿情結(jié)”還有更深層次的心理起因:擔心承認自己的偉大、才能或潛力可能會帶來意想不到的責任;害怕變成優(yōu)秀會顯得太突出,而無法被其他人接受;避免自己的行為會看似傲慢或太過于以自我為中心;難以想象自己是一個杰出或權(quán)威的人物。
這些心理,本質(zhì)上是渴望登頂又懼怕頂峰。馬斯洛指出,一旦我們實現(xiàn)了自己最佳的可能性,我們可能還要面臨兩個新的困境:(a)我們被困在自己的人生巔峰,畢竟頂峰不是人人都可以上去,人生之路總是孤獨的;(b)此后都是下坡路,人生的山峰起伏,既然已經(jīng)到達最高點,再往前只能下山了。
如何克服成功帶來的焦慮?
“約拿情結(jié)”作為一種能普遍獲得共鳴的心理現(xiàn)象,究竟是怎么產(chǎn)生的呢?我們需要從內(nèi)外因素進行分析。從個人的角度來看,可能是因為自身條件存在一定的限制,導致在面對機遇的時候下意識地懷疑自己的能力,哪怕自己確實具備成功的素質(zhì),可是作為當事人并不能“開天眼”,無法提前知曉結(jié)局,那么很自然就會產(chǎn)生“我不行”“我做不到”的退縮情緒;從外部因素而言,很可能是你周邊的環(huán)境,或者說是整體的文化氛圍對你的思維方式造成了影響:也許在成長過程中無法獲得足夠的安全感,而自己的文化又鼓勵低調(diào)和虛心,那么對自己的不信任和對光環(huán)的恐懼就會被培養(yǎng)起來,最終在機遇面前自然會有諸多顧慮。
我們怎樣才能克服“約拿情結(jié)”帶來的心理焦慮和失敗隱患呢?首先,我們要意識到這個“情結(jié)”的存在,只有知道自己面對的是什么,才能找到最有效的解決之道;其次,要改變自己的思維定式,要打破文化氛圍里莫名其妙的因果關(guān)系,比如:優(yōu)秀不代表傲慢,所以優(yōu)秀并不意味著最終會站得更高摔得更慘。優(yōu)秀就是能力強、成績好,我們不應該回避真正的自己,去迎合那些不知所謂的寓言故事;最后,要提升自身的水平,如果空想使你焦慮,那么不如先從自己能改變的現(xiàn)實點滴入手,增加自己成功的籌碼,畢竟只有在盡人事之后才能甘心聽天命。
英國有一位教育心理學家勞拉·麥克納尼有這樣的一次經(jīng)歷,她的學生說覺得自己不可能進入牛津大學,麥克納尼是這樣的回答的:“總有人會進入牛津大學,那么為什么這個人不能是你呢?”事實就是這個樣子,總會有人考上北大清華,總有人考第一名,總有人會成為行業(yè)佼佼者,這時候不妨問問自己,為什么自己不能去嘗試一下,成為其中的一分子呢?當然,我們不可能事事順心,并不是想了就能做到。但是,如果我們因為恐懼未知的成功,而故意表現(xiàn)得很差,或者干脆不去嘗試,那么最終我們會一無所得,還會終身懊悔。如果我們嘗試不同的可能性,反復鍛煉自己的能力,那么在面對機遇或挑戰(zhàn)時,我們能更有底氣,也更有可能圓夢登頂。就像馬斯洛說的那樣,如果我們無法避免不快樂,那么我們至少可以學會不要害怕變成優(yōu)秀的人。
在美劇《摩登家庭》中,曼尼最終在繼父的鼓勵下,大膽地在滿是乘客的公交車上高歌一曲,收獲了無數(shù)的善意和肯定。雖然最終曼尼因為種種原因沒有站上音樂劇的舞臺,但是他認識到了自己的真正能力,從此也不再恐懼成長,也不害怕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