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琰琰
(河南師范大學,河南 新鄉(xiāng) 453000)
中國畫是先用墨筆勾線,然后再設(shè)色,所以畫面看上去物象都好像是有骨頭一樣。所謂沒骨就是純用色塊表現(xiàn)物象,墨骨畫法的特點是顏色非常鮮艷,一般是用青綠色表現(xiàn)山石,用赭石色表現(xiàn)土地,用白粉來表現(xiàn)云彩,用朱砂渲染楓葉,這樣就給人一種色彩濃艷明快的印象。
公元1585年,歷史走到了明末萬歷年間,明王朝搖搖欲墜之時。這一年,連吳門祖師爺文征明的曾孫文震亨也辭世,“明四家”稱霸江湖之事早已成為了一個傳說,一個孩子降臨在錢塘湖畔。面對黑暗腐化的政治,面對后繼無人的畫壇,他在心里默念:“我一定要出人頭地,重新奪回屬于家鄉(xiāng)的榮耀?!蹦鞘堑乃€不知道,以后自己會成為一派掌門,而此派正是以自己念念不忘的家鄉(xiāng)的為名。
他就是藍瑛。玉有瑛華,玉彩即瑛。一個連名字都帶有畫面感的人,注定成為一位杰出的畫家。他的畫和他的名字一樣,有著讓人炫目的色彩。大家最熟悉的莫過于《白云紅樹圖》。
藍瑛年輕時在松江一帶游學,中年后兼取宋元諸家之長,以落筆縱橫恣肆、渾厚練達著稱。晚年更是進入爐火純青的化境,終成自己的獨特風格。他的用筆頓挫、靈動跳宕、疏秀蒼勁,與浙派的狂放剛猛迥然相異,說他是浙派而貶其畫作“甜庸”,實在是天大的冤枉。藍瑛的作品中,屢見“師”、“仿”、“法”等字樣,這誠然與他年輕時大量模仿元代畫家筆墨有關(guān),但以摹古為追求畫技進步之方法的藍瑛,并沒有將摹古作為繪畫的終極目標。但在呈現(xiàn)自己的藝術(shù)世界時,藍瑛的“仿作”卻有著清晰的個人特征,與他所師法的前朝畫家決然不同。
《白云紅樹圖》,此圖左上自識:“白云紅樹,張僧繇沒骨畫法,時順治戊戌清和畫于醉鶴軒,西湖外民藍瑛。這幅《白云紅樹圖》,已經(jīng)是完全的沒骨了,幾乎看不出勾勒的痕跡,以石青、石綠罩色山石,是中國青綠山水畫的常用手法。這時藍瑛已經(jīng)是74歲,畫中沒骨法加青綠重色作紅樹青山,白云繚繞,山下瀑布溪橋,景物幽勝。畫法工整,樹石皴點細密。運用石青石綠、朱砂、赭石、鉛粉每種顏色暈染勾描,色彩鮮艷。云用白粉渲染,再加上朱砂、汁青、花青等亮眼的顏色甚至白粉直接畫樹葉,大膽的撞色,整個畫面呈現(xiàn)出別致的裝飾感。通幅氣勢雄峻、巍峨壯觀?!栋自萍t樹圖》的畫法特點是沒骨,色彩特點是濃艷。較之58歲在揚州的一套更為成熟、別致。同樣因裝飾感而深受西方人喜愛,甚至影響了著名印象派畫家的日本浮世繪,也還要再過一個多世紀之后才出現(xiàn)。
藍瑛一直自謂此法出于張僧繇,其實完全出于他自己的獨創(chuàng),他根本沒有見過張僧繇的畫,只不過為自己這種獨創(chuàng)的新法尋找大來頭而已。藍瑛的這種沒骨畫法在他之前還不曾出現(xiàn)過。他自己獨創(chuàng)而又那么完美,在畫史上是應(yīng)該引起注意的。他畫的《白云紅樹圖》在畫壇上被認為既有職業(yè)畫家嫻熟的技巧又有著文人畫的筆墨情趣。為什么藍瑛的畫作會有著文人畫的風格呢,這跟他與明末大畫家董其昌的交往有關(guān)。
藍瑛是一位特別勤奮的畫家,到了晚年其創(chuàng)作力仍然十分旺盛,《白云紅樹圖》就是這一時期的作品。他的一生創(chuàng)作了許多沒骨山水畫,比如《華岳高秋圖》、《仿張僧繇山水圖》、《云壑高秋圖》、《丹峰紅樹圖》等,藍瑛的門人山水畫皆不惡。武林派應(yīng)該在畫史上有像樣的地位。但在當時,他卻到處受到攻擊,其實藍瑛及其武林派的畫成就俱在,無可“抹倒”。但在當時受到很多所謂“正宗”人物的攻擊,他的畫不能像戴進一樣波及全國成為一代畫壇的主流。但是藍瑛的沒骨山水畫的影響也是不容小覷的,為以后的沒骨畫打下了堅實的基礎(chǔ)。
究竟藍瑛是怎么開宗立派成為一代宗師的,我們現(xiàn)在不得而知。畫史上總有一些畫家,并不像文人畫家那樣喜歡寫事作文,沒有詩文和著作存世,后人便無法從中勾畫出他的生平事跡與交游,藍瑛便是如此神秘的畫家之一。他在畫史中不辨面目,我們很難知道他出生的家庭如何,接受了怎樣的教育,他的性格如何,又在漫漫人生途中受到了哪些挫折。好在藍瑛是一位高齡且勤奮的畫家,他沒有給我們留下風雅韻事傳頌千年,卻給我們留下了數(shù)百幅畫作。這些博物館中的藍瑛的作品風格迥異,有些敷色濃艷,像裝扮入時的摩登女郎,讓人眼前一亮;有些卻意味深長,像氣質(zhì)上等的幽蘭佳人,讓人流連忘返。站在畫前,你完全不需要事先記下他的生平事跡,再對號入座去分析每幅畫的歷史背景和創(chuàng)作緣由。因為我們對他知之甚少,你完全可以憑自己感覺去揣測,藍瑛是個行事霸道的老夫子,藍瑛是個立志要改變江浙畫壇的有為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