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鴻宇,祝忠杰
(四川美術學院,重慶 400000)
我們生活在人造物的時代,人們在原始社會生活中利用聰明才智創(chuàng)造出某種工具幫助人們在大自然中生存。我們根據(jù)它們的節(jié)奏更迭不斷替代的現(xiàn)實而生活,在以往所有的文明中,能夠在歷史發(fā)展進程中存在下來的是物,例如經久不衰的勞動工具或建筑物,在今天,目睹物的發(fā)明、生產、完善和淘汰的全部過程卻是我們自己。按照西方的傳統(tǒng)思維與學術傳統(tǒng),物是人的對立面,而這里的“物”主要又是指“人工之物”。從舊石器時代開始,人工之物便是設計的產物,那么何謂設計,設計為何?這一問題較為合理的解決,才能夠完成如何設計這一步驟,因此設計過程中到底面對著誰,是為形式還是功能設計,簡單的形式產品能否被現(xiàn)代大眾接受顯得尤為重要,探究形式與功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也不是個有標準答案的問題,但卻是設計師在設計之前必須出于設計目的而考慮的問題。
形式是指某物的外觀和結構,并將其與它所構成的物質區(qū)分開來,這是物質的外觀;功能意味著事物或方法的有益和有效性。在手工業(yè)設計時代,追名逐利的商人為了更好的吸引顧客,在產品的形式上大做文章,為了追求形式美感,甚至犧牲了一部分實用功能,因此那時體現(xiàn)出一種形式大于功能的特征。1765年開始的工業(yè)革命,人類進入一個新的歷史階段。越來越多的商人放棄了具有藝術創(chuàng)造力和具有傳統(tǒng)審美趣味的手工技能的個人設計,創(chuàng)建專注于使用功能和效率的高容量機械產品。1851年水晶宮博覽會,面對大機器制造下粗制濫造的產品盛行,以威廉.莫里斯和約翰.拉斯金為代表的設計理論家試圖重新喚起人們對產品功能的關注,開展了工藝美術運動,強調對設計產品功能的追求,以及人們的審美情趣。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玻璃幕墻和鋼筋混泥土的廣泛運用在建筑中,以路易斯·沙利文為代表的芝加哥學派提出了“形式追隨功能”的理論,建筑設計以功能為前提,在此基礎上加上合適的形式,進而平衡了形式與功能兩者之間的關系。師從沙利文的弗蘭特·賴特提出了“形式等于功能”理論,這表明了他的功能主義立場并一再強調全面性格功能性的意義。路易斯·康提出了“形式引起功能”。
長期以來,人類不斷發(fā)明創(chuàng)造出這種無盡的創(chuàng)造與發(fā)明,以彌補自身器官的不足。所有這些都是由人類目的和功能性器官需求的進一步深化所驅動的。因此,人類創(chuàng)造或設計的目的出于一個原因,即生理或生存需要。但是隨著社會進步,人類的生理需求是不斷發(fā)展的、多方面的。與此同時,作為內容存在方式的形式,它與產品的效用功能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沒有形式的功能設計是見不得人的粗陋物件。時至今日,人們進入設計的黃金時代,設計界百家爭鳴,百花齊放,設計風格要根據(jù)時代的需求做出變化。
形式與功能是一個相對的范疇,它們互為一體,相輔相成。在現(xiàn)代設計活動中,特別需要結合實用功能,審美形式和科技手段,全面考慮設計作品。在探究功能和形式的關系上,我國古代哲學家孔子給出了比較合適的設計標準,即“文質彬彬”?!墩撜Z·顏淵》中說道:“文猶質也,質猶文也。虎豹之鞟猶犬羊之鞟”?!拔馁|彬彬”對于設計、藝術而言,是指內容和形式、內在美與外在美、功能與形式的和諧統(tǒng)一。這些中國傳統(tǒng)美學思想反映了人類在創(chuàng)作活動的基本需求和對終極目標的思考,在我國很多著名古代工藝美術及建筑藝術作品中都可以窺探出來,這也成為人造物實踐活動的設計指導標準和最高目標。
人文主義在人類歷史上經歷了漫長而艱辛的旅程。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人與自然之間必須建立合乎規(guī)律的人文主義秩序,這樣才能夠維護人的根本利益。設計是為人民服務的。以“一次性消費”、“用后即棄”為代表,在20世紀越演越烈、不計后果的設計浪費之風,它不僅填滿了商業(yè)家的口袋,而且以其新穎多樣的形式吸引了大量消費者。這種充滿個性甚至個人化的設計,體現(xiàn)了當代社會多樣化的社會需求,也滿足了生產者對更大利益的追求。但以浪費資源和能源,加劇環(huán)境污染和生態(tài)破壞來換取個人一時的喜好和眼前短暫的商業(yè)利益,這樣的需求應該是被節(jié)制。自然資源是有限的,我們不能為了滿足眼前的利益一味地破壞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huán)境。古代道家曾經提出“天人合一”的思想,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統(tǒng)一;漢斯.約納斯曾說“人類必須對自然和未來人類的生存責任,因此人類的行為必須考慮到其行為的后果”。
對于人造物體來說,它是人類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實踐的面向對象活動。形式和功能是產品制造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它們追求的終極目標即為人民服務。形式與功能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在物質條件極度發(fā)達的今天,有很大一部分人還沒有體會到設計解決基本問題以此帶來的溫暖,作為一個有良知的設計師,不僅要有設計和設計的能力,還要有環(huán)保生態(tài)的設計理念,最重要的是承認設計的社會責任和精神價值,如何衡量好形式和功能也是設計師的重要職責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