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選民
【關鍵詞】 寄宿生;安全管理;責任;管理;聯系卡
【中圖分類號】 G6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24—0023—01
當前,各地區(qū)寄宿學校寄宿現狀各不相同,一二線城市的寄宿制學校建設較為規(guī)范,管理制度健全,也總結出了大量的適合寄宿制學校安全管理的經驗。但是,像莊浪縣這樣,由于地理條件、經濟情況的制約,僅有1/5的中小學生住在校內,其余4/5的學生分布在學校周邊區(qū)域,各種因素導致安全管理存在重大安全隱患的地區(qū)不多,需要我們針對不同的情況制定不同的策略,探求一種行之有效的管理辦法。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人們對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要求提高,越來越多的農村家長不惜一切代價將孩子轉到縣城學校,導致縣城學校大班額現象頻發(fā),因此,學校周圍民房全成了學生臨時居住區(qū)。寄宿生的隊伍越來越龐大,相應帶來的安全管理問題逐漸增多。在學校安全管理要求不斷加大的前題下,中小學校外寄宿生安全管理的問題逐年增多。
一、寄宿生安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 經濟條件限制,住宿宿舍安全隱患大。學校周圍的學生租住點,大多是房東看到目前寄宿現象,臨時搭建起來的房屋,主體多為磚木結構,面積大約10余平方米,內設置土炕,簡單的電線用于照明和電褥子取暖,門窗簡陋,屋檐低矮。每到中午和下午吃飯時間,各門前支出簡易的火爐,用于做飯。茅草等用于燒炕的材火堆放靠窗位置,顯得雜亂,人員密集,導致消防安全隱患極大。還有一部分,居住在臨時搭建的活動板房里面,這種材質,一旦有明火,連逃生的機會都沒有,更不能談應急處理。
2. 家長意識淡薄,自身安全防范能力差。由于大多數孩子由爺爺或奶奶在寄宿點照看孩子,他們大多對生活條件的要求不是太高,對現代化生活用品引起安全事故防范意識淡薄,尤其對消防安全防范和防觸電、防溺水安全防范意識不足。同時,疏于管理,孩子對自我行為控制能力不夠,造成的安全事故更是不容忽視。
3. 學校力量薄弱,校外安全管理能力低。作為學校,我們應該幫助寄宿生,提高安全意識,增強安全防范能力,但由于學校師資力量的薄弱和校外寄宿生涉及面廣,學校沒有能力時刻將寄宿生的安全如同校內寄宿生安全管理一樣對待,加之房東和家長對學校在寄宿點檢查時提出的整改意見充耳不聞,更是加大了安全管理的難度。
4. 政府管理遺漏,政策強制執(zhí)行工作難。對于校外寄宿生居住的環(huán)境,家長和房東是你情我愿,他們不說自己的房屋和自己的行為存在問題,而是在政府檢查督促整改時,直接交由政府解決住宿等問題,導致政府在管理時強制執(zhí)行不能進行。當然,在政府層面,一直在極力改善辦學條件,全面改薄項目不斷的加大,校舍逐年在加固更新,校內學生公寓逐年增加,但要達到所有寄宿生將不再在校外居住,還有一段路要走。
二、提高寄宿生安全管理的策略
1. 明確責任,簽定一份寄宿生安全責任書。家長是孩子的第一監(jiān)護人,不論是學校還是校外,其監(jiān)護人的責任不會隨著地方的更改而更改,學校在入學時候,學校召開家長會,會同當地派出所簽訂由寄宿生家長、房東為主要責任人、學校和派出所做為監(jiān)督人的四方責任書,明確房東在學生在校期間的管理責任和家長監(jiān)護責任,而學校和派出所則是監(jiān)督檢查,督促寄宿生整改存在的安全隱患。通過家庭、房東、學校和派出所四方的共同努力,各盡其責,保障寄宿生安全。
2. 宏觀管理,繪制一張寄宿生住宿分布圖。作為學校,為了能夠準確掌握校外寄宿生的分布情況,每學期開學,將寄宿生在校外的寄宿地點繪制成一張圖,圖上標明寄宿生寄宿的地點、房東,最好將寄宿生分布圖分成幾個片區(qū),然后學校確定包片區(qū)領導,定時不定時地深入住宿點,查看校外寄宿生住宿情況,一旦發(fā)生安全事故,能夠第一時間確定學生位置,形成宏觀管理。
3. 精細落實,建立一份寄宿生信息聯系卡。為了準確的了解掌握寄宿生的基本情況,每個班在開學初,建立詳細的寄宿生寄宿檔案。其中內容包括學生基本信息之外,還要詳細登記寄宿地點,房東姓名和電話、監(jiān)護人基本信息,居住房屋情況等等內容,在每天到校后,定時清點人數,如果發(fā)現未到校的寄宿生,可以第一時間聯系家長和房東,確定學生去向,保障學生安全。
4. 深入檢查,下發(fā)一份寄宿生整改通知單。在中小學校外寄宿生管理中,學校不能單獨工作,要會同當地政府、派出所等職能單位,成立學校寄宿生安全管理工作領導小組,定期不定期排查校外寄宿生,督促加強安全隱患排查整改,保障校外寄宿生的安全。學校對校外寄宿生要重點突出日常檢查,檢查時,對存在隱患的住宿點下發(fā)紙質整改通知書,責令按期整改,確保住宿安全。對存在突出重大隱患的,如房屋是危房或板房、飲水源不安全、電線電路老化等住宿點,要下硬手整改或動員學生搬離。
(本文為2018年平涼市教育規(guī)劃課題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立項號[2018]PLG398)編輯:蔡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