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何文鑫
工作7年,獲獎無數,帶完一屆學生,滿以為自己教學經驗豐富的羅爵慧遇到了難題——學科整合教學。在這個難題面前,羅爵慧覺得自己又成了一個零基礎的學生。
羅爵慧是成都市鹽道街小學得勝分校一位青年教師。在遭遇發(fā)展瓶頸時,她不斷觀摩其他教師的整合課,上網查資料了解相關動態(tài),語文先行小組為她出謀劃策……直到下課鈴聲響起,一堂以“成長”為主題的語文整合課完美謝幕,孩子們成長了,羅爵慧也成長了。
先行小組——這是成都市鹽道街小學得勝分?;凇敖萄幸I學校發(fā)展”理念而成立的一種集學習、研究、實踐、輻射等功能于一體的全新組織機構。
孩子進入校園,低段的時候還搶著回答問題,氣氛活躍。到了高段就一潭死水,偃旗息鼓了。老師們年復一年地滿堂講,學生總是以迷茫或呆滯的眼神看著老師。
在對課堂進行基本規(guī)范后,鹽道街小學得勝分校的老師們不再滿足于簡單地把課上對、上完、不出差錯。他們力圖探索一些適合自身優(yōu)勢,減輕學生負擔,提升課堂效果的新方法。
單打獨斗,肯定事倍功半;抱團發(fā)展,方能大有作為。先行小組,這個想法一經提出,學校領導層和骨干教師一拍即合,一群有較好基礎、有成長愿望、有科研意識的老師聚攏在了一起。
2013年,鹽道街小學得勝分校正式成立了課堂改革先行小組,參與者5人,旨在思想先行、理念先行、行動先行,為學校的課堂改革開創(chuàng)一片新天地。
先行小組的成立,基于三個需要:學校發(fā)展的需要、教師發(fā)展的需要、教育教學的需要。首先,學校的快速發(fā)展需要更多優(yōu)秀教師,需要探索出一種適合本校實際的可持續(xù)培養(yǎng)模式。其次,成熟教師經驗需要梳理傳承,青年教師渴求發(fā)展提升,建立教師間的學習交流平臺十分必要。第三,教育教學需要統(tǒng)一的標準來全面提升品質,教育教學技術不斷更新需要老師們快速學習適應,建立學習型組織很重要。
鹽道街小學得勝分校黨支部書記、副校長杜冰說,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先行小組成員從學校的教學、德育常規(guī),以及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提升等方面做到思想先行,發(fā)揮引領作用。
如今,先行小組成員已達二十余人,其中80%是黨員。杜冰說,黨員教師要起到示范引領作用,積極吸納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在實踐中先行先試,帶領全校教師走又紅又專的道路。
先行小組是在該校課題“支持學生理解性學習的階梯教學策略研究”背景下成立的,相當于學校發(fā)展室的下一層研究推廣機構。先行小組具有四重職責:一是學習,以沙龍學習和獨立學習相結合的形式組織教師積極吸收先進的教育理念;二是研究,參與先行研究與備課組的常態(tài)研究相結合;三是實踐,由骨干教師指導進行課堂改革的實踐性探索;四是輻射,將研究和探索的成果在全校范圍內推廣應用。
一方面,先行小組是自上而下的改革引領。立足于學??傉n題,分學科、分年級進行選題,以先行小組成員為代表的教師找出共性問題,進行研究——實踐——再研究,經歷螺旋上升的循環(huán)過程。另一方面,先行小組是自下而上的實踐支撐。以骨干教師帶動青年教師就共性問題進行實踐探索,研究成果作用于相應課題組,支撐學??傉n題。
羅爵慧的成長,是先行小組的一個典型案例。第一次試講“成長”一課,“說教味”太濃,“語文味”太淡。孩子們七嘴八舌說得很熱鬧,但語文能力提升并不明顯,羅爵慧很著急,很焦慮。
從概念的應用看,第一學段主要在于做有關平行四邊形的拼圖,第二學段多運用平行四邊形的文字定義,與長方形、正方形等圖形建立聯系,有一定的抽象和推理要求,第三學段則將定義應用于嚴格的演繹推理.
“原因是語言訓練點不明確?!毕刃行〗M的同伴提醒羅爵慧。大家?guī)椭鞔_這堂課的語文能力訓練點——在積累動賓結構詞語的基礎上,從學會通順表達,到模仿表達,再到清楚講述自己的成長故事。經過先行小組的多次研討,這堂課的“骨架”總算建好了。
急于落實訓練點,就忽略了課堂的趣味性;忙著應對課堂上無數的生成點,就忘記了創(chuàng)設情境的貫穿性;情緒一激動,本該抑揚頓挫的話語就亂了節(jié)奏……
回憶起那段磨課的日子,羅爵慧感慨萬千:“這些大大小小的問題,不斷困擾著我。好在我不是孤軍奮戰(zhàn),先行小組的伙伴們幫我找問題、理思路。杜冰副校長、李忠霞組長耐心地指導我一句一句地說好過渡語、評價語,注意語氣、語調……”
在先行小組里,最核心的活動是課例研究。課例是老師們發(fā)言的基礎,討論的中心。每周在組內以研究課的形式進行集中學習和討論,每一次的討論都有一個明確的主題,并提供一個課例。
“每周,都有一位組員上研究課,大家輪流進行,語文、數學分組開展。課前,我們會針對要上的課進行討論,基本確定整堂課的框架;課后,再針對課堂實施狀況展開討論,思維碰撞,達成共識?!丙}道街小學得勝分校發(fā)展室主任曹彩虹說。
成都市錦江區(qū)教育局推行的“品質課堂”系列活動,更是為鹽道街小學得勝分校的老師們搭建了一個展示自我、磨礪自我、放飛自我、提升自我的重要平臺。每個月,四川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李松林、錦江區(qū)教師進修校副校長賀慧都會如期與老師們“約會”。
鹽道街小學得勝分校教師賴雙美執(zhí)教的數學研究課“小數的認識”通過“數形結合”幫助學生理解小數的意義,通過分析、對比、概括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賴雙美說:“我們把‘品質課堂’作為素質提升的一大契機,認真揣摩所選教材中蘊含的數學思想和方法,積極探索教法、精心設計教案、課后總結反思,努力構建一個個精彩紛呈的課堂?!?/p>
“每一次磨課、賽課,上展示課、公開課,都很痛苦。但上完之后,有一種很幸福的感覺?!辈懿屎绲倪@句話,代表了鹽道街小學得勝分校大部分教師的心聲。
“吁——”長長地舒一口氣,上完啦,上完啦!如釋重負,心情無比美妙!這種幸福不僅僅是因為準備了一個多月的兩節(jié)課終于告一段落,更是因為孩子們在課堂上給我無限驚喜。原來,每一個孩子每一天都在成長,原來每個孩子都可以熠熠生輝。
這是鹽道街小學得勝分校教師馬碧的切身感受。一次展示課,有個環(huán)節(jié)是讓孩子轉換角色講故事。當馬碧叫出小林的名字時,一片唏噓聲傳來,一個個驚訝的眼神望著她。同學們都知道,小林是一個“金口難開”的孩子。馬碧雖不懷疑他的能力,但也有些許擔心。
結果,小林沒有讓大家失望。他講得繪聲繪色,得到熱烈的掌聲。馬碧說:“這樣的點滴變化,著實讓我意外。以前,我怎么就沒發(fā)現孩子可以這樣‘多元化’呢?孩子的成長雖然是一個艱辛的探索過程,但每一個孩子的每一步,都應該得到老師毫無保留的信任?!?/p>
在一次又一次的課例研究中,教師收獲意想不到的成長,孩子們則像領受了陽光雨露的花兒一樣,競相綻放。
正是因為先行小組營造出的良好氛圍,學校已經不需要強行要求教師干什么、怎么干,老師們會自覺地抱團研究、探索改革。一堂課上完,老師自己覺得不夠好的話,會主動要求改課,重新上。還會利用課余時間找專家指導,找同行說課、磨課。
鹽道街小學得勝分校校長姒建明說:“學校的發(fā)展,核心在教師;學校的管理,基于教師,服務于教師;學校的教育,應該是成就教師,惠及學生。對教師最好的關心是提升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p>
鹽道街小學得勝分校從兩個層面入手來做:一是通過三度研修、三解讀、三診斷等,提升老師們的教材把握能力,盡快成為合格教師、優(yōu)秀教師。二是對發(fā)展較快的老師,通過先行小組孵化,課題、課堂一體發(fā)展,不斷在各種平臺上磨煉和展示。
教師成長了,幸福了,最終受益的是學生,是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