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云
(貴州省貴定縣昌明小學 貴州 貴定 551300)
教育的改革發(fā)展,使我們在語文教學中做到及時的調整,無論是教學的理念和施教的方法都需要做到適當?shù)男屡f交替,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學習興趣為教學目的為主,從而促進學生的長期學習質量。在課堂中,教師應該采用多種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興趣,讓孩子們在愉悅輕松的氛圍中圍繞兩大模塊展開,互相交流提高,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激發(fā)主動性,活躍課堂,綜合歸納眾多評價意見,取長補短,既簡便易行,又符合小學生的心理成長需要,教師適度把握,穿插進入課堂教學內(nèi)容,是一個不錯的教學方式,當在實踐中體會總結發(fā)展。
與此同時,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與意識也應該得到培養(yǎng),在積極、自由的課堂之上學生的創(chuàng)意意識與能力更容易得到激發(fā),所以,積極向上的課堂氣氛應該建立起來。學生在學習當中占據(jù)著主體地位,而主體地位的基礎是課堂氛圍的狀況。同時,積極向上的課堂氛圍對于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有一定的幫助。教師應該擁有個人正確的價值觀,學生的人格尊嚴應該得到教師的尊重,以此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曾強師生之間的情感,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可以激發(fā)學生本身具有的強大的潛力。在課文講解時,教師可以運用網(wǎng)絡上的資源,找出可以與其配套的故事,幫助小學生更好地去學習課文中所講內(nèi)容,并且可以讓小學生在和諧自然的氛圍中去學習知識,了解知識,最后掌握知識。
小學生年齡還小,容易對各種新奇事物感興趣,但小學生還沒有接觸社會,生活經(jīng)驗欠缺,因此在實際生活中小學生的好奇心常常會受到打擊,其理解與想法有時會脫離實際。但由于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著強烈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小學語文教師才能采取有效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動機。筆者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有的小學語文教師不能幫助學生積累生活經(jīng)驗,認為小學生提出的問題沒有價值,輕易將其置于一旁不加理會,甚至對小學生進行批評,筆者認為只有保護小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創(chuàng)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
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提出,要在語文學習中鼓勵學生大膽置疑、勇于探究,要為學生接觸實踐生活創(chuàng)造大量的機會,引導學生主動學習,開展個性化學習。同時再次提出學生才是學習活動的主體,語文教師的職責是引導與啟發(fā)學生。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推進,筆者認為要真正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才能主動投入到探索與研究當中,才能逐步提高自己的主動意識。要在語文教學中為學生預留大量的自主學習時間,鼓勵學生開展自主探究、自主學習,保證學生在學習中不斷發(fā)現(xiàn)、不斷創(chuàng)造,從而使學生感受到學習成功的樂趣。才能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幫助學生樹立學習語文的自信心。
我國古代圣人孔老夫子曾主張因材施教,即根據(jù)不同的學生特點展開不同模式的教學。對于新課改的落實有一定的幫助。所以,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當中,應該根據(jù)學生的興趣、個人特點進行不同的教學,使得教學教材與教學方法相適應,擴大學生的發(fā)展空間,故此,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建議:第一,教學過程當中,突出教學的層次性,使得上等生、中等生、下等生都能夠吸收教師的教學內(nèi)容;第二,對學生進行適當?shù)墓膭?,使得?yōu)等生能夠更好地發(fā)展,中等生朝著優(yōu)等生方向前進,下等生在取得進步之后能夠有信心像中等生發(fā)展。以此增強學生的自信心;第三,對每個學生都給予適當?shù)年P注,發(fā)現(xiàn)不同層次學生的優(yōu)缺點,揚長避短,使得學生獲得較大的進步。
在實際教學中,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是一個不容回避的問題。有的學生思維敏捷,善于表達,而有的學生則內(nèi)秀于心,羞于交流。對于這樣的情況,教師應該拋棄原來那種 “統(tǒng)一要求,統(tǒng)一方式”的教學方法,轉而實施分層式教育。所謂分層教學,就是指不同學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比如那些學習能力強的學生,老師簡單指導后就可以叫他們自行拓展;而對于那些學習能力不是很強的學生,老師應全面講解,啟發(fā)他們進行課外延伸;而那些能力差的學生,老師應該悉心教導、細心講解、認真引導,直到學生學會為止。
語文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到學習評價中,凸顯學生主體地位。學生參與學習評價主要為:自我評價;對同學、老師的評價。自我評價使學生在評價中認識自己及他人的不足,學習他人的長處,通過評價能夠提高學生自我學習能力,對教師教學方法有新的認識。學生參與到評價活動中,打破以往教師獨自講解的場景,有利于學生主體地位的凸顯,符合當前新課標教學理念。同時,為激勵學生進行積極學習,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應及時予以學生鼓勵和贊揚,贊美應真誠,使學生真正地感受到教師的關愛,發(fā)現(xiàn)自己的優(yōu)點,建立學習自信心,產(chǎn)生學習動力。
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是時代發(fā)展的必然趨勢,而構建高效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環(huán)境,則是每個教師的教學目標和追求,這需要教師改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做好課堂教學導入工作,創(chuàng)建合理的教學情境,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從而有效的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加強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掌握和應用,促進語文教學效率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