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紅梅
(蘇州工業(yè)園區(qū)蓮花學校 江蘇 蘇州 215006)
文章一旦選入教材便擁有了獨特的價值,即教學價值。每篇課文一定有其獨特的教學價值,優(yōu)秀的教師必須善于挖掘課文最佳的教學價值。王榮生教授曾提出,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這充分說明了課文最佳教學價值挖掘之重要性。課文最佳教學價值的挖掘,是教師基于學生的學習現(xiàn)狀,找準學生語言發(fā)展的生長點,選擇符合學生學習需要的教學內(nèi)容,進而通過有效的教學組織,使學生在充分的學習活動之后有所收獲。下面筆者結(jié)合《大自然的文字》一課的教學,談談具體的做法。
《大自然的文字》是蘇教版語文六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它是一篇科學小品文,生動形象地介紹了大自然的文字以及辨識這些文字的意義。筆者搜索了二十幾篇關于此文的教案及說課稿,發(fā)現(xiàn)大家基本上都將教學目標定位為了解文中大自然文字的含義,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和探索大自然奧秘的興趣。文中幾種大自然的文字的含義真的很難理解嗎?為此,筆者提前抽測了任教班級中學習基礎較為薄弱的5名學生,發(fā)現(xiàn)其中4人都能從文中找出這幾種大自然文字傳遞的信息。既然學生通過自主閱讀就能發(fā)現(xiàn)文中大自然文字的含義,為何廣大教師還要將其定為課堂上的教學重點呢?原來,教參上本課的教學目標中已明確這一點。
通過深入解析文本以及研讀課程標準,筆者發(fā)現(xiàn)《大自然的文字》不同于一般的說明文,它是一篇科學小品文。學生在五年級時學過《神奇的克隆》、《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等科學小品文,但那時關注的只是文章的說明對象、說明方法和說明順序,對于科學小品文生動有趣的表達則未加關注。學生進入六年級后,除了關注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更應引導學生關注文章的表達。
從學生的學習起點和文本的表達特色出發(fā),筆者把兩課時核心教學內(nèi)容進行了明確——
第一課時:正確流利朗讀課文,整體把握文章主要內(nèi)容,了解文中介紹的大自然文字的含義。
第二課時:探究課文的趣味性,揣摩并學習用生動的語言有序地介紹一種大自然的文字。
一般來說,文本核心內(nèi)容的學習不僅是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所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難免陷入困境。這就要求教師在學生學習過程中,進行精心的設計、精當?shù)狞c撥,從而有效突破學習過程中的難點。
針對《大自然的文字》中充滿趣味的表達,筆者在全課的教學中設計了兩個層次的學習活動。
第一層次:探趣——讀懂寫法
師:這篇課文哪些地方讓你覺得很生動、很有趣呢?
(生自主探究及小組合作后組織交流)
生:炎熱的夏天,遠遠聳立著一座白色的云山,從這座云山向左右伸出兩個尖頭,山變得就像鐵匠的鐵砧了。 作者用比喻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砧狀云的形狀。
生:那些冰塊從寒冷的北方“爬”過來,沿路把大大小小的石塊帶著一起走。作者用了擬人之后,讀起來感覺冰塊不再冷冰冰的了,而是像人一樣,而且“爬”字讓我感覺冰塊移動的速度很慢。
師:同學們剛剛交流的都是比較容易發(fā)現(xiàn)的生動有趣之處,還有些生動的地方需要比較才能發(fā)現(xiàn)。請看——
A它是怎么到這兒來的呢?誰有這么大的力氣把它搬到森林里來的呢?而且,它又是怎樣穿過茂密樹林的呢?認識大自然文字的人,立即會說,它不是人搬來的,而是冰搬來的。
B它是冰搬來的。
生: 原文用了設問,用一連串的問題把我們的好奇心全都勾起來了。
師:讀到后面才恍然大悟,哦,原來是這樣啊,真有趣。自問自答增強了課文的趣味性。通過剛剛的交流,我們發(fā)現(xiàn)作者善于運用比喻、擬人、設問等修辭手法來增強文章的趣味性,我們可以說作者巧用修辭(板書)。除了巧用修辭讓文章變得更生動有趣,你還有別的發(fā)現(xiàn)嗎?比較一下,看看你能不能發(fā)現(xiàn)?同樣是說冰塊能搬動石頭,百科全書上是這樣介紹的(出示):
冰川是由積雪融成的、能自行運動的巨大冰體。冰川在運動過程中把它攜帶的碎屑物轉(zhuǎn)移到他處。冰川搬運的物質(zhì)稱為冰運物。冰川搬運能力很大,可將直徑10~20米以上的巨大巖塊搬走,重量可達萬噸以上。
(生自主探究及小組合作后師組織交流)
生:我覺得百科全書上的介紹比較沒勁,還有些詞感覺很怪。
生:我們小組發(fā)現(xiàn)原文是先描述人們看到的情景,然后提出問題,最后再給出答案的。
師:同樣是介紹科學知識,原文作者通過巧構(gòu)段落,由表及里,一步步說清了這巨型花崗石傳遞的信息,讀來趣味盎然。除了巧用修辭、巧妙構(gòu)段之外,有些趣味性要特別用心才能發(fā)現(xiàn),建議大家從材料的選擇和組織方面好好想想。大自然的文字千千萬,作者為什么只選擇了文中的那些來介紹?為什么首先介紹天上的星星呢?
(生自主探究及小組合作后組織交流)
生:文中介紹的這些大自然的文字較常見,具有代表性。
生:我覺得介紹星星的段落像一個故事,比較容易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所以作者就先介紹星星了。
師:作者在選擇材料和安排材料時都是深思熟慮的,我們可以說是巧選材料。通過剛剛的交流,我們發(fā)現(xiàn)作者通過巧用修辭、巧構(gòu)段落、巧選材料的方法生動形象地介紹了大自然中的文字。我們不光增長了知識,還讀出了趣味。
第二層次:寫趣——嘗試表達
師:大自然中還有許多文字,除了課文中提到的,你還知道哪些呢?我們也來當當小作家,讓更多的人了解大自然的文字,出示寫作要求:請你選擇一種大自然的文字,模仿課文的寫法,把這種文字生動形象地寫下來。
生練筆后組織交流,關注學生模仿了課文中的哪些寫法。
……
這節(jié)課上兩個層次的學習,從“讀懂寫法”到“嘗試表達”, 逐層深入,直擊學習難點,讓學生在課堂上獲得了語文學習的成就感。
挖掘文本的最佳教學價值,需要教師熟知各類文體的不同特點,依據(jù)體式,選擇合理的教學內(nèi)容;除了熟知“這一類”的教學模式,又需挖掘“這一篇”區(qū)別于其他同類文章的教學價值。此外,教師還必須根據(jù)所教學生的學習現(xiàn)狀,找準學生語言發(fā)展的生長點,聚焦教學重點,集中精力尋求突破,實現(xiàn)文本教學價值的最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