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淑珍
【摘 要】戲曲它是一門具有高度綜合性的表演藝術, 出現(xiàn)在戲劇舞臺和綜合文藝晚會的舞臺上,備受廣大觀眾的青睞。作為一個創(chuàng)作集體的導演來說, 除了了解自身藝術的基本特性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工作環(huán)節(jié), 那就是要很好地指導青年演員塑造角色。
【關鍵詞】戲曲角色;表演藝術;自身修養(yǎng);人物特性
中圖分類號:J81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8)35-0025-01
我國戲曲的產(chǎn)生可上溯到原始社會反映農(nóng)牧業(yè)生產(chǎn)的歌舞。它歷經(jīng)唐代的“參軍戲”,宋代的話本,元代的雜劇。元雜劇的產(chǎn)生標志著我國戲曲開始走向輝煌。它是把歌曲、舞蹈、表演等有機結合起來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為今天戲劇的內(nèi)涵作了某些規(guī)定。在此基礎上,人們進行話劇、歌劇、舞劇的嘗試,把西方的話劇與東方的戲劇結合起來,從而產(chǎn)生對戲劇的現(xiàn)代認識;即戲劇是一種以表演為中心,融合了文學、美術、音樂、舞蹈等藝術因素的一門綜合性藝術。
1958年會昌縣采茶劇團成立,劇團堅持深入基層,以宣傳政策、服務群眾為己任,始終與生活同行、與時代同行。六十多年來,會昌縣采茶劇團從破舊祠堂中起步,克服困難,艱苦創(chuàng)業(yè),演員隊伍人才輩出。然而,隨著市場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文化市場經(jīng)濟大潮的沖擊,原有單一演唱格式適應不了社會發(fā)展和人民群眾對藝術的多元化需求,縣采茶劇團陷入困境。職員們大多外出謀生,在風雨飄搖的行列中度過了近20個春秋。
如何乘著文藝事業(yè)全面深化改革、實現(xiàn)歷史上的再次崛起,作為戲曲導演責無旁貸,2000年,導演陳鳴重回劇院,擔起劇院導演的責任。跟劇院班子一道以戲立院、打造精品、服務基層;做強會昌縣采茶劇團的藝術品牌。帶領劇組成員精心編制精品劇目的同時,不斷參加國家級大小各類賽事。2003年,自導自演的采茶戲《姐妹招商》在中國博興國際小戲藝術節(jié)上榮獲銀獎,這是劇團自1958年建團以來首次參加國家級比賽,可謂開門紅,劇團上下備受鼓舞。2005年,采茶戲《鴛鴦樹》獲得江西省第三屆藝術節(jié)劇目一等獎,同年《鴛鴦樹》、《果鄉(xiāng)情》再次參加中國濱洲博興國際小戲藝術節(jié),榮獲八項綜合大獎,兩部小戲同時進京展演,2015年《畬山情歌》再度進京展演。作為一名戲曲導演,如何指導青年演員塑造角色采取的措施是:
一、不斷學習,努力提升演職員自身的藝術素質(zhì)
戲曲是一門具有高度綜合性的表演藝術,是以演員唱、做、念、打的綜合表演為中心的藝術形式。作為這個創(chuàng)作集體的組織者、指揮者——導演來說, 除了了解自身藝術的基本特性即綜合性、程式性、虛擬性、節(jié)奏性的藝術,二度創(chuàng)作的藝術,組織舞臺行動的藝術,去履行導演藝術的職能之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工作環(huán)節(jié),那就是要很好地指導演員進行角色創(chuàng)造。
首先要苦練基本功,要有終生奉獻戲曲事業(yè)的精神,對自己的選擇無怨無悔,并為之努力拼搏。我們都知道:戲曲演員要比電影演員、歌劇演員、話劇演員更辛苦,唱、做、念、打基本功的訓練強度都要比其他演員付出更多的汗水。同時作為一名戲曲演員,要博覽群書努力學習文化知識。中國文學、中國歷史,要學會對任何藝術作品的鑒賞,音樂作品的鑒賞。切記:“梅花香自苦塞來,寶劍鋒中磨勵出”,“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二、熟讀劇本、分析角色、認真撰寫劇中角色的基本特性
導演二度創(chuàng)作是以精讀劇本并進行周密的分析作為提升表演做準備,并在此基礎上對劇中角色進行劇本分析的方向性指導;并在共同分析劇本中達到統(tǒng)一認識、統(tǒng)一創(chuàng)作意圖,當戲曲演員接到舞臺劇本時,除熟讀劇本外。寫出劇本和角色分析、作品的主題思想、時代背景、作品的傾向性、劇情的發(fā)展線索、矛盾沖突等,另外,撰寫自己所擔任角色身份、年齡、思想喜好、所處的特定環(huán)境,找出人物之間在劇情發(fā)展沖突所發(fā)揮的作用,對自己所飾演的角色與劇中其他角色的關系,思想感情、矛盾沖突在哪里?他的行為對其他人物思想的轉(zhuǎn)變有什么推波助瀾的作用。最終完成大腦的形象勾勒,鮮明、準確描述和刻畫。
三、分清人物語言個性,了解戲曲音樂、鑼鼓、板經(jīng)的設計和應用
塑造人物形象是以舞臺行動為核心來進行的。其中有循序漸進的過程。在行動分析的基礎上就需要進一步揭示人物的思想情感、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人物的個性語言,進一步準確地了解戲曲音樂、鑼鼓、板經(jīng)的設計和應用。一部好戲必須有一組好的音樂,它就像這部戲的翅膀,能駕馭整臺戲,讓它飛起來。戲曲演員必須讀懂和唱熟整部戲的所有音樂,并在作曲老師的指導下,設計好自己的演唱技巧,唱出角色的心靈之聲,聲情并茂演繹劇中人物復雜豐富的內(nèi)心世界,充分表述劇中人物甜、酸、苦、辣的人間冷暖。另外,整部戲的音樂配器也尤為重要,合理安排、管樂、絲弦、彈撥、打擊樂器、匹配,根據(jù)劇中人物的個性音樂、選擇特種樂器,淋漓盡致地刻畫出人物的個性特點,通過各種樂器的聲音效果,鮮明地刻畫人物、角色的生動形象。
另外,中國戲曲,特別是現(xiàn)代戲曲的服裝、化妝、頭飾的設計,都有千差萬別的變化。俗話說:“什么山頭唱什么歌,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一片地域亮一份景”所以在充分展示現(xiàn)代元素的同時,更應該注意考慮的是地方特色,而演員本身,必須與導演、服裝、化妝認真研究勾通,設計出自己所擔任舞臺角色的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