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學院 云南 650214)
自媒體的快速發(fā)展,以及智能手機與平板電腦等設備的廣泛普及,傳統的閱讀方式正逐步被數字化閱讀所取代,進而推進學術期刊出版的轉型。自媒體具有自主化與平民化等特點,在出版界中凸顯出較強的影響力。當前,自媒體發(fā)展對學術期刊的發(fā)展造成一定的沖擊,推動學術期刊出版方式的轉變,數字化出版架構在學術期刊領域的應用受到重視,也給學術期刊出版及其發(fā)展帶來機遇與挑戰(zhàn)。綜合考慮學術期刊出版轉型的實際需要,全面研究因自媒體發(fā)展帶來的閱讀方式轉變、期刊版權與評價等問題,對學術期刊出版造成的嚴重影響,采取針對性措施切實解決自媒體背景下學術期刊出版遇到的實際問題,推動學術期刊出版的數字化發(fā)展,實現學術期刊出版與自媒體的有機融合。
我國學術期刊的規(guī)模龐大,內部競爭壓力較大,但市場化程度不高,紙質化的學術期刊出版依然占主導。網絡化、數字化的自媒體發(fā)展迅猛,信息傳播方式發(fā)生了巨大改變,傳播速度更快,資源的共享與開放程度更高,促使學術期刊出版向數字化方向轉變;互聯網與計算機的廣泛普及,使人們能夠借助網絡多渠道地獲取免費的網絡資源。在這種時代環(huán)境下,數字化出版是學術期刊發(fā)展的必經之路。眾所周知,版權是學術出版收益的重要來源之一,亦是學術期刊質量的重要保障?;ヂ摼W下的自媒體時代,人人都能成為信息的傳播者,拓展了學術期刊的盜版市場,追責難度更高。我國現有法律對網絡版權缺乏有力的保護,有關網絡版權保護的內容不明確,學術期刊數字化出版產生的網絡版權得不到保護,缺少新的收益方式與版權保護技術,影響了學術期刊出版的數字化發(fā)展。
智能手機、計算機與平板電腦等智能終端設備是自媒體發(fā)展的基礎設施,這些智能設備的便捷性特點,網絡資源的多樣性和豐富性,以及數字化閱讀方式的普及,促進人們閱讀方式的轉變與閱讀內容的碎片化,對傳統的紙質閱讀方式與學術期刊紙質化出版造成很大沖擊,碎片化的閱讀方式逐漸成為更多年輕人的選擇。與傳統媒體相比,自媒體具有信息量大與成本低等優(yōu)勢,自媒體發(fā)展呈持續(xù)上升趨勢,傳統媒體與傳統出版業(yè)的生存空間與發(fā)展受到嚴重影響,學術期刊出版的調整與轉型迫在眉睫,自媒體與學術期刊出版的融合勢在必行。學術期刊自身具有整體性和深度性的特點,既能體現各領域學術研究的水平,又是學者們討論和表達學術問題及觀點的重要途徑。學術期刊的出版不僅注重排版的趣味性,更注重學術內容表達觀點的理論性與整體性,防止因學術期刊出版內容的緣故而造成用戶對學者所表達的觀點產生誤解,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基礎上與自媒體融合,對學術期刊出版的改型與發(fā)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不同學術期刊在定位與價值性等方面有著明顯差異,而期刊評價是區(qū)分學術期刊優(yōu)劣的重要方式與評價指標,對學者選擇學術期刊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具有直接影響。學術期刊評價是指權威學術主體結合學術期刊的總體情況,以評價學術期刊的價值性為目的,依據合法程序與規(guī)范指標對學術期刊作出科學評價,在學術界具有較高的認可度?;ヂ摼W是自媒體得以發(fā)展的基礎,在信息傳播方式與傳播途徑等方面與傳統媒體有著明顯區(qū)別,自媒體的主要運作平臺是依托互聯網而產生的微信、微博等公眾平臺。自媒體的快速發(fā)展,助力各類資源的數字化發(fā)展,以及資源的開放與共享。著作與論文是評價學術期刊價值的重要依據,但是這種評價是基于傳統評價方式的基礎之上。由于學術期刊出版與自媒體的融合度有待提升,學術期刊數字化出版并未形成規(guī)范標準,導致自媒體發(fā)布的學術期刊成果缺少評價依據與新的評價程序和指標。學術期刊在自媒體上的發(fā)布尚未形成嚴格標準的衡量標準,網絡資源的開放性與不安全性,使得自媒體發(fā)布學術期刊成果的瀏覽量與轉發(fā)量等用于評價期刊人氣的數據容易被偽造或篡改,造成學術期刊評價結果可靠性與公正性的降低,突出了學術期刊數字化出版的評價環(huán)境與標準不成熟這一問題。
學術期刊出版與自媒體的融合,是互聯網時代學術期刊數字化發(fā)展的必然選擇,也是擴展學術期刊出版的生存與發(fā)展空間的重要途徑。學術期刊是學術成果物化的表現形式,而版權與收益問題也是影響學術期刊出版的重要因素??紤]到自媒體時代學術期刊出版轉型的實際需求,在加快推進學術期刊出版向數字化方向轉型的同時,應堅守學術期刊出版的學術定位與使命,積極履行學者以學術期刊為載體進行學術成果交流與共享的期刊功能,發(fā)揮好學術期刊為學術成果交流提供平臺的積極作用,促進學者間對學術觀點的交流,以及學術成果的開放與共享,全力呈現高質量與高水準的學術成果,為科技、文化與經濟等各領域的理論發(fā)展提供有力支持。
自媒體時代,從學術期刊出版轉型的實際需求出發(fā),促進學術期刊出版規(guī)范的標準化,推動學術期刊出版的數字化發(fā)展。因此,自媒體發(fā)展背景下學術期刊出版應重視學術成果的質量,提高學術期刊的競爭意識,從學術期刊的辦刊宗旨與擅長領域等各方面進行綜合考慮,結合學術期刊出版的具體情況,對學術期刊的市場定位予以明確,推進學術期刊數字化出版的持續(xù)發(fā)展。以人性化為價值取向,以推動自媒體與學術期刊出版的融合為中介,優(yōu)化學術期刊出版內容的選取與表達方式,提升讀者對學術期刊的認可度與忠誠度。加強學術期刊出版的精準市場定位,加大對學術期刊核心特色品牌的發(fā)展力度,將學術期刊出版向大眾市場延伸,著力于特色化的學術期刊辦刊,形成學術期刊的特色產品,從而推動自媒體時代學術期刊出版的更好發(fā)展。
為加快學術期刊出版與自媒體的有機融合,加強自媒體建設,擴大學術期刊的知名度與影響力,促進學術成果開放度的提升與共享范圍的擴展,首先要改變學術期刊出版方式,充分利用網絡傳播工具,擴大知名度,增加讀者對學術期刊的了解與認識;其次,加快推進學術期刊出版的數字化發(fā)展,依托微信與微博等自媒體公眾平臺對學術期刊的最新信息進行即時推送,加快學術成果的傳播速度??紤]到不同的自媒體平臺具備的不同的信息傳播優(yōu)勢,學術期刊應加快建設微博與微信公眾平臺,突破傳統體制的限制,建立方便人們查閱和獲取資料的便捷方式,在這樣的互聯網公眾平臺,學術成果的表達不再受時間與空間的束縛,實現了讀者和學者之間的實時交流,提升學術成果傳播的時效性與讀者閱讀的針對性。
改革學術期刊評價機制,以學術期刊數字化出版的特點為依據,合理調整與創(chuàng)新學術評價方式與評價標準,創(chuàng)設包括數字化學術資源在內的多元化與動態(tài)化的評價機制,避免專業(yè)評價信息向數據轉化時出現遺漏與丟失,依靠行業(yè)專家與同行組成評委會對學術期刊整體質量作出科學評價,改革學術期刊出版的收益機制,延長學術期刊出版的產業(yè)鏈,推動學術期刊與自媒體的融合,加快自媒體視閾下學術期刊出版的轉型,形成學術期刊出版的新生態(tài),達到學術期刊與自媒體協同發(fā)展的目的。
自媒體發(fā)展對傳統媒體包括出版業(yè)的發(fā)展造成很大沖擊,學術期刊出版的發(fā)展受到影響。綜合分析自媒體時代學術期刊出版的實際情況與發(fā)展困境,充分考慮學術期刊出版的版權與收益問題,以及傳統期刊評價方式、標準與指標的不適宜,加快推進自媒體與學術期刊出版的融合,加強學術期刊的自媒體建設,明確學術期刊的市場定位,依托自媒體實現學術期刊形態(tài)的創(chuàng)新,規(guī)范學術期刊數字化出版,從而推動學術期刊的持續(xù)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