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林市重點國有林管理局子弟小學 黑龍江 157100)
學生口語表達能力關系到學生讀寫等多種綜合能力的提高,對于孩子智力的提高以及形成概念的方法也有很大影響。如何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呢?在使用新課程的過程中,我做了以下幾方面的努力和探索。
語文學習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人們常說“量變引起質(zhì)變”,尤其是低年級學生,在掌握字詞時,讓學生用一兩個字詞(或更多的一組字詞)來說一段連貫的話,學生不僅需要先理解字詞,還需要掌握如何來使用這些字詞,如我在講課文《王二小》時,讓學生用本課所學的 “常?!薄耙贿叀贿叀薄皰呤帯薄绊槒摹薄巴蝗弧薄跋麥纭钡汝P鍵詞練習復述課文,這樣的練習不僅鞏固了字詞,同時“范本”得到了較好地利用,也逐漸將書面語言內(nèi)化為自己的語言了,對于低年級學生而言,需要大量積累詞語,只有豐富了學生的詞語積累,他們的口中才會言之有物,才能為下一步的寫作奠定基礎。
我們教材中選編的課文大都文質(zhì)兼美,如《荷葉圓圓》、《棉花姑娘》、《夏夜多美》等課文中有很多精彩的語段值得我們?nèi)ゼ毤毱肺?,認真揣摩。教學中,我充分利用這寶貴的文本資源,抓住“范本”中的好詞佳句,模仿訓練,使語言表達能力得到較大程度地提高。
如,在講《棉花姑娘》這篇課文時,通過讓學生補充句子,碧綠碧綠的( ),雪白雪白的( ),對學生進行詞語訓練,在講《荷葉圓圓》時,抓住文中的四次比喻讓學生仿說,在講《要下雨了》這篇課文時讓學生補充句子,( )正忙著( ), 從而進行句子的訓練在講《夏夜多美》時,讓學生用語氣助詞“嗎,吧,呀”等練習說話,這些訓練不僅讓學生積累了知識,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一篇課文,與之相關的內(nèi)容延伸,可以說是非常可觀的,如我在講完《兩只小獅子》這篇課文后讓學生談感想,這一環(huán)節(jié),就已在不自覺地實現(xiàn)語言表達訓練了。再如我在教學《要下雨了》這篇課文時,讓學生回家查閱資料,還有哪些自然現(xiàn)象能夠預報天氣,在課堂上,同學們爭先恐后交流自己查找到的相關資料,有的說他知道 螞蟻搬家,蛇過道;老牛大叫雨就到;有的說他還知道麻雀滾土洗個澡,下雨日子遠不了;還有的同學說老鷹高空盤旋叫,轉(zhuǎn)陰降雨先預報……通過交流使學生的語言表達得到了鍛煉。在講這篇課文時我還利用表格的形式讓學生用“因為……所以”的句式來說說要下雨前小動物們的表現(xiàn),
(1)因為要下雨了,所以燕子( )。
(2)因為要下雨了,所以小魚( )。
(3)因為要下雨了,所以螞蟻( )。
(4)因為要下雨了,所以天氣 ( )。
通過這種訓練學生會不僅深刻地理解了課文,同時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了鍛煉。
如:在教學《稱贊》一文時,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找出小刺猬和小獾互相稱贊的句子,“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個比一個好!”和“你的蘋果香極了,我從來沒有見過這么好的蘋果?!边@兩句話。通過抓重點詞“真”“一個比一個”“香極了”等指導學生朗讀,然后讓學生加上表情讀、動作示意讀。老師在評價中不時地稱贊和表揚學生,讓學生體會稱贊帶來的好心情。為了讓學生更好地身臨其境地朗讀,體驗人物的心情,我讓學生進行了口頭練習表揚同學,把表揚的對象和內(nèi)容概括出來,并隨機采訪被表揚的同學受到稱贊后的感受。讓學生感受“稱贊”給被稱贊者帶來的變化,體會“稱贊”給稱贊者帶來的收獲,體會互相稱贊帶來的無比喜悅。通過這樣的語言訓練使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提高。
教材中有豐富的教學資源,只要老師善于發(fā)現(xiàn),就能找到許多的口語訓練素材。如在教學課文《坐井觀天》時,在學生學完課文后,讓孩子們想象青蛙跳出井口會看見什么,會說些什么呢?根據(jù)學生的說,我相機出示相應的圖片,孩子們的情緒一下被調(diào)動起來,紛紛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暢所欲言,說得有聲有色。有的學生說:“當小青蛙跳出井口時,他驚呆了!他看到到處開滿了五顏六色的花兒,還有高高的大樹。”有的說:“假如青蛙從井里跳出來,它會發(fā)現(xiàn)藍藍的天空無邊無際,好大呀;還會發(fā)現(xiàn)地上的花草樹木各式各樣、有高有矮,很漂亮?!庇械恼f:“青蛙如果跳出井口,它會看到無邊無際的天,青蛙會說我以后再也不住在井里了,謝謝你告訴我天是無邊無際的,我以后要向你學習?!比绱朔N種,顯示了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在模仿課文語言的過程中提高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再如在教學課文《假如》時,我問同學們:假如你有了一支馬良的神筆,你會畫什么呢?”同學們紛紛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有的說:“假如我有一支馬良的神筆 我會給戰(zhàn)爭的地方人們畫上和平,讓那里不再打仗。”有的說:“假如我有一只馬良的神筆,我會給干旱的地方畫上河流,讓那里不再干旱?!边€有的同學說:“假如我有一支馬良的神筆,我要到貧窮落后的地方去畫畫,為窮人帶來財富。”等等,孩子們的發(fā)言,充分顯示了學生豐富的想象力,這樣的訓練也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學以致用”,學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用。低年級教學中教師要創(chuàng)設情境,使學生有實踐語言的機會。低段教材中有不少描寫小動物的課文或故事,如《從現(xiàn)在開始》、《風娃娃》、《小柳樹和小棗樹》、《酸的和甜的》等,孩子們十分喜愛小動物,也愛聽童話故事。教完課文后,我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把課文故事講一講,或是演一演,回家還可以講給自己的父母親友聽,同時還可以讓學生發(fā)揮想象來續(xù)編故事,這樣讓學生在聽故事、講故事、表演故事的過程中不斷積累語言并運用到說話中,使文本語言內(nèi)化為學生自己的語言,逐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實踐證明:只要我們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多給學生機會,激發(fā)其表達的欲望,把握契機,有步驟地進行指導,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就一定會得到很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