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 艷
(青海省西寧市南山路小學)
圖畫書,又稱繪本,是小學生愛不釋手的一種圖書。小學生之所以對圖畫書如此癡迷,是因為他們的思維仍然主要以形象思維為主。圖畫書中的內容主要以惟妙惟肖的圖畫為主,并配有少量的文字。當然,也有一些圖畫書,一點兒文字也沒有。圖畫書不僅僅向孩子們展現(xiàn)了各種各樣繪聲繪色的故事,還向孩子們呈現(xiàn)了形形色色異彩紛呈的知識。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圖畫書可以幫助孩子拓寬視野,形成多元智能。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由于受到小學生視野過窄、想象力不夠豐富等諸多因素的影響,致使學生對文章中描寫的美景佳境無法想象,對文章中流露的真情實感不能感悟。鑒于這種狀況,部分教師嘗試把圖畫書教學和語文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借此彌補學生視野過窄、想象力不夠豐富的不足,并取得了顯著的成果。下面筆者將在借鑒這些理論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簡要闡述圖畫書教學和語文教學有機結合的一些淺見。
圖畫書教學與語文教學有機結合的重要前提是教師要依據(jù)語文教學的內容優(yōu)選圖畫書。只有教師在緊緊圍繞語文教材教學內容的前提下,精心挑選一些與教材內容相關的圖畫書,才能借助圖畫書教學促進語文教學。
鑒于此,在圖畫書教學與語文教學結合的過程中,教師要在立足教材教學內容的基礎上,通過各種途徑搜集并整理一些與教材內容相關的圖畫書。如此一來,教師就可以引領學生通過“閱圖”促進“閱讀”了。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小學四年級語文下冊《桂林山水》這一課的時候,筆者就通過各種途徑搜集了與課文內容相關的圖畫書。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領略“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美景,筆者特意從旅游網(wǎng)上搜索了一些宣傳桂林美景的畫冊,并利用這些畫冊制作了精美的課件。教師通過引領學生閱讀這些畫冊,讓學生更加準確透徹地理解了課文內容。
在教師的步步引領下,學生全神貫注地閱讀了內容豐富、栩栩如生的圖畫書。全神貫注地閱讀圖畫書促成了富有成效的閱讀課文內容。
圖畫書中形象逼真的畫面、惟妙惟肖的人物、美輪美奐的景物等都是學生非常感興趣的。如果教師能夠將圖畫書的內容與語文教材中的教學內容緊密地聯(lián)系起來,那么,學生對圖畫書的濃厚興趣也就會自然而然地轉移到語文教學內容上來。
為了更好地把圖畫書教學與語文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教師要想方設法引導學生認真地研讀圖畫書,巧妙地借助學生對圖畫書的興趣激發(fā)學生對語文教材教學內容的興趣。
例如,教學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七月的天山》這篇課文的時候,筆者專門從學校圖書館借來了一本描繪天山美景的繪本。在課堂上,筆者用投影將這本繪本的內容投放到了大屏幕之上。學生在閱讀這本繪本的時候,對天山美景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進而產(chǎn)生了閱讀這篇課文的濃厚興趣。
在教師的巧妙引導下,學生將對圖畫書的濃厚興趣順其自然地轉移到了語文教材的教學內容上來。由此可見,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研讀圖畫書,以“圖趣”激發(fā)“讀趣”。
小學生由于受到自身心智發(fā)展水平等因素的影響,致使他們無法完全想象語文教材中一些文章描繪的美景佳境,不能夠切實感受語文教材中一些文章流露的真情實感。與文章不同,圖畫書可以將這些美景佳境一覽無余地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可以將這些真情實感毫不掩飾地呈現(xiàn)在學生眼前。
基于此,教師在將圖畫書教學和語文教學有機結合的過程中,可以指導學生仔細審視圖畫書細節(jié),借此指引學生以“美圖”解“美文”。
在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憶江南》這首古詩的時候,筆者在網(wǎng)絡上搜集了一些展現(xiàn)江南美景的圖片,并將這些圖片制作成了一本電子畫冊。學生通過仔細審視這本展現(xiàn)江南美景的電子畫冊更加透徹地理解了古詩的內容。
在教師的層層點撥下,學生仔細地審視了圖畫書的細節(jié),為學生透徹地理解文章內容提供了現(xiàn)實的支撐。由此可見,教師可以通過指導學生審視圖畫書,以“美圖”解釋“美文”。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將圖畫書教學與語文教學恰如其分地結合起來,利用圖畫書充分挖掘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讓學生更加透徹地理解語文教材中的相關內容。
當然,圖畫書教學與語文教學結合的策略遠不止這些,在小學語文教材中,幾乎每一篇課文都配有精美的插圖。這些插圖的作用和圖畫書的作用相差無幾,教師也一定要充分發(fā)揮這些課本插圖的作用,挖掘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幫助學生更深刻、更透徹地理解課文內容。
[1]張瑜.繪本教學與低年級語文課堂的結合[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新干線),2017(7):92.
[2]李亞.基于圖畫書的小學語文教學的實踐研究[J].小學生(教學實踐),2014(1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