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代香
(福建省南平市政和縣南門小學,福建 南平)
在小學語文研究性閱讀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指導,讓學生在教師指導的基礎上開展自主閱讀、合作閱讀,使學生能夠通過閱讀課文研究出課文的主旨思想和感情色彩,研究出課文總體和段落分別表達的含義。學生在研究性閱讀的過程中,一直處于一種主動學習的姿態(tài),這有利于鞏固學生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使學生能夠發(fā)展研究學習能力。以下就結合具體的研究性閱讀的情況進行詳細介紹。
小學語文研究性閱讀,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以自主、合作的方式,對課文進行研究,研究性閱讀同時體現(xiàn)了“自主、合作、探究”的閱讀教學原則,使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模式得到了相應的創(chuàng)新。具體來說,研究性閱讀的意義主要有,發(fā)展學生的研究學習能力和自主閱讀能力兩點,以下分別介紹。
研究性學習是一種新穎的教學模式,該教學模式提倡學生以自主和合作的方式對學習內(nèi)容進行研究,以學生的研究性學習作為課堂的主體,強化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在小學語文的研究性閱讀教學中,學生圍繞課文,進行自主的、合作的研究,通過自身的學習發(fā)現(xiàn)課文的內(nèi)涵。學生在研究閱讀過程中,完全能夠發(fā)揮主體作用,利用自己的創(chuàng)意與同伴的合作,進行對課文的研究,使學生的語文能力與研究學習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研究性閱讀教學是以學生自主閱讀為主導的閱讀教學方式,在研究性閱讀中,學生根據(jù)學習小組,分別選擇不同的閱讀任務,通過自主閱讀整篇課文或分段課文,將自己閱讀的體會進行總結,并根據(jù)總結進行小組間的交流,有效發(fā)展了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在學生自主閱讀的過程中,他們能夠根據(jù)課文間上下段落的聯(lián)系,總結出課文的整體脈絡;能利用查字典的方式,自主疏通課文中的生字生詞,從而完成自主閱讀;能夠根據(jù)自己的感想,體會課文的感情色彩。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在研究性閱讀中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使學生通過研究性閱讀,獲得自主閱讀能力的不斷發(fā)展。
在研究性閱讀的過程中,雖然是以學生自主閱讀、合作閱讀為主導,但是教師要對學生的閱讀技巧做出相應的指導,對學生合作閱讀的過程要加強體現(xiàn),以下分別進行論述。
在小學語文研究性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注意對學生的閱讀技巧進行指導。在學生自主閱讀時,讓他們利用一些閱讀技巧,可以有效提升他們的閱讀效率。例如精讀與略讀的技巧,我們可以讓學生先略讀課文,快速掌握課文大意,之后再精讀課文,讓學生深入體會課文內(nèi)涵,最后再回過頭來重新略讀一遍課文,以獲得更深的認識。學生在接受閱讀技巧指導的過程中,會將一篇課文的閱讀技巧逐漸遷移運用到多篇課文的閱讀之中,逐漸形成閱讀技巧的積累,并最終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能力。我們還可以指導學生邊說邊讀,一邊讀課文一邊說出其中的重點字詞或句子,以此加深印象。學生利用這種說讀技巧,能夠更好地抓住課文的關鍵詞,更好地掌握課文的整體含義。我們也可以指導學生養(yǎng)成摘抄課文的習慣,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愛好,選擇課文中自己喜愛的部分進行摘抄,用以豐富自身的文學積累。學生具備了這些閱讀技巧之后,他們在自主閱讀的過程中就會更加高效,從而有效提升研究性閱讀的學習質(zhì)量。
研究性閱讀,需要體現(xiàn)出學生合作閱讀的形式,讓學生在合作中群策群力,發(fā)揮集體的智慧,提升閱讀質(zhì)量。學生在單人的自主閱讀過程中,由于個人的語文閱讀能力與認知層面有限,語文思維較窄,他們很可能出現(xiàn)一些錯誤,或者造成閱讀的低效化。而在合作閱讀過程中,學生通過以小組為單位的合作,制訂共同的閱讀任務,每個人負責不同的分工,能夠產(chǎn)生比單人自主閱讀更高的效率。而且,學生在合作閱讀過程中不僅得到了語文素養(yǎng)的發(fā)展,更能發(fā)展社會交往能力,學會與人合作,學會尊重他人,進而促進學生的社會功能獲得提升。因此,合作閱讀的方式應該是研究性閱讀的主要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中學習、在合作中促進,共同完成學習研究任務。
具體來說,合作閱讀在研究性閱讀中,可以是組織學生分別對整篇課文進行自主閱讀,之后小組合作交流意見,也可以是組織學生分工自主閱讀不同的課文段落,之后老師為大家講課。在學生自己閱讀整篇課文的過程中,學生能夠?qū)φn文產(chǎn)生整體印象,并根據(jù)自己對課文的整體印象與同學交流,交換彼此的看法,利用交流的過程取長補短,達到促進閱讀效率提升的目的。在學生分工自主閱讀不同的課文段落之后,老師為大家講課的過程中,學生能夠?qū)⒏嗟膶W習精力放在更少的學習內(nèi)容之上,從而加深自身對所負責段落的理解,通過小組間交流的方式為大家介紹自身負責的段落,學習他人負責的段落,達到促進閱讀效率提升的目的。
具體教學中,學生們針對某篇課文進行研究性閱讀,會利用各自不同的方法創(chuàng)新研究性閱讀的過程,以下就以小學三年級的《亡羊補牢》一課和小學二年級的《守株待兔》一課為例,為大家介紹具體教學中的研究性閱讀過程。
我們在小學三年級的《亡羊補牢》一課的研究性閱讀教學過程中,首先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展開座位排列,每小組圍繞在一起進行合作閱讀。之后要求學生每人負責閱讀一個段落,將自己閱讀段落的體會分享給大家。合作閱讀開始,學生分別在小組長的安排下負責自己閱讀的段落,展開自主閱讀。我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對學生的閱讀方法進行指導,幫助學生提升自主閱讀質(zhì)量。在學生自主閱讀段落結束后,小組中的學生根據(jù)課文段落劃分,依次為其他同學“講課”。負責閱讀第一段的學生首先發(fā)言,他描述了從前有一個人養(yǎng)了幾只羊,發(fā)現(xiàn)羊少了一只,原來是羊圈破了個窟窿,狼在夜里鉆進窟窿把羊叼走了。他根據(jù)課文中的生字、難字,為大家解讀了羊圈的圈字、窟窿兩字和叼字,讓其他同學理解了第一段的段落大意。之后負責閱讀第二段的學生,為大家朗讀了街坊勸他補羊圈和他推諉的過程,表明了第二段說明羊圈主人不聽街坊的勸告,為后文埋下了伏筆。負責閱讀第三段的學生,繼續(xù)為大家講解了第二天羊圈里的羊又被狼叼走一只的情況,說明了羊圈主人犯下了錯誤。最后負責閱讀第四段的學生為大家講解了羊圈主人及時修補了羊圈,羊再也沒有丟的故事結局,總結了亡羊補牢的思想內(nèi)涵。在學生進行合作閱讀之后,我組織學生對課文的思想進行討論。學生根據(jù)合作閱讀的結果,討論亡羊補牢故事對我們的現(xiàn)實教育意義。有的學生認為,亡羊補牢的故事就是要告訴大家及時解決問題,以防問題持續(xù)發(fā)酵,造成更大的影響。有的學生認為,亡羊補牢的故事教育我們要善于聽取他人的意見,以便糾正自己的錯誤。有的學生認為,亡羊補牢的故事教育我們要時刻反省自身,及時發(fā)現(xiàn)自身的問題并加以改正。最后我總結學生的體會都很好,希望他們在現(xiàn)實生活中能夠運用剛才討論所總結的思想,促進自身健康發(fā)展。
我們在小學二年級的《守株待兔》一課的研究性閱讀教學過程中,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分別進行整篇課文的自主閱讀,之后進行交流討論活動。在學生自主閱讀開始之前,我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了《守株待兔》動畫片作為課程的導入,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之后我向?qū)W生提出了閱讀問題:“守株待兔的故事帶給我們怎樣的啟迪?”讓學生帶著問題開始自主閱讀。學生在自主閱讀過程中,首先利用略讀的方法,把課文略讀一遍,疏通課文中的生字,掌握課文大意。之后利用精讀的方法精讀課文,認真思考閱讀問題。在學生對課文有較為熟練的掌握之后,再略讀一遍課文,以獲得更深的體會。之后學生在小組內(nèi)分別討論自己閱讀課文的感想。學生普遍表示守株待兔這種做法不可取,有的學生表示,人需要勤勞才能豐衣足食,不能依靠一次僥幸就成天偷懶?;?;有的學生表示,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應該腳踏實地,不能憑著僥幸心理進行學習和生活。在這次研究性閱讀過程中,學生們利用自主閱讀、分組討論的方式,有效掌握了《守株待兔》課文的內(nèi)容,使他們的研究學習能力與自主閱讀能力得到了提升。
總而言之,研究性閱讀轉(zhuǎn)變了小學語文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方式,從傳統(tǒng)的以師為本轉(zhuǎn)變?yōu)樾滦偷囊陨鸀楸?,讓學生充分發(fā)揮了主觀能動性,有效促進了閱讀教學的開展。在研究性閱讀的過程中,學生通過自主閱讀、合作閱讀,互相幫助、共同促進,在發(fā)展語文素養(yǎng)的同時,加深了同學之間的感情,獲得了許多語文學科之外的收獲。研究性閱讀對于促進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大有裨益,應該受到廣大語文教育工作者的重視,在更廣泛的范圍內(nèi)得到開展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