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輝
(福建省莆田市仙游縣城東中心小學,福建 莆田)
從某個程度上說,作文實際上就是作者個性特征和思想的外在呈現,由于成長環(huán)境、生活閱歷、教育背景等各個方面的不同,學生之間存在一定的個性化差異,寫出來的文章也應該是各有特色。然而,如今小學生寫出來的文章如同一個模板刻出,千篇一律。這是如今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表現比較突出的問題之一。本文在此基礎上,就如何基于個性化角度實施語文作文教學展開論述。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作文教學一直以來就是教學的難點,讓很多的語文教師感到頭痛。寫作過程是一個輸出知識的過程,教師無法替代學生,也不知道如何引導學生有效輸出自己的知識。在這種情況下,很多語文教師采取模板教學方式,即教師給學生提供一篇范文,讓學生圍繞范文進行寫作。比如范文是《可愛的小貓》,教師則指導學生寫《可愛的小狗》《可愛的小鳥》,作文中作者寫小貓是如何的乖巧,教師則讓學生仿寫自己的小狗是如何的聽話。這種模板教學法導致學生寫出來的文章千篇一律,毫無新意,毫無特色。很多學生沒有融入自己的絲毫情感就完成一篇文章,這樣的文章連自己也無法打動,更不要說再去引起讀者的共鳴[1]。因此,語文教師要摒棄這種作文教學方式,樹立個性化作文教學理念,讓學生在借鑒他人文章的基礎上寫出自己的特色,融入感情,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
舉個簡單的例子,在學完《桂林山水》這篇文章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寫自己的小區(qū)公園的美景以及家鄉(xiāng)的相關美景,通過這種方式表現自己對于大自然的熱愛情懷。通過這種教育模式的實施,學生可以寫出有著自己個性的文章內容。因為每個人對于家鄉(xiāng)的感受存在差別,他們會產生不同的情懷,在實際的寫作中可以傳達不同的思想,避免寫出千篇一律的文章,可以富有感情。
在語文作文教學中,語文教師不僅要樹立個性化教學理念,還要對學生的寫作過程進行個性化指導,幫助學生寫出具有自己特色的文章。由于學生生活閱歷、成長環(huán)境、認知能力、理解能力等各個方面不同,所以在寫作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寫作特色也有所不同。語文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幫助學生在寫作過程中發(fā)揮自己的特色。例如,有的學生喜歡看各種小說名著,文化涵養(yǎng)深,語文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在寫作過程中盡可能引經據典,以此豐富文章的內涵,讓文章更具有說服力;有些學生性格活潑,生活經驗豐富,語文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引入各種生活實例,讓文章充滿生活化氣息,顯得更加平易近人。總而言之,語文教師要抓住學生的性格特點、興趣愛好、情感態(tài)度等各個方面的因素,對學生進行個性化指導,幫助學生發(fā)揮自己的特色,寫出與眾不同的文章[2]。例如,教師在組織進行敘事作文訓練的時候,可以指導學生使用一些寫敘事作文的技巧,例如加入豐富的細節(jié)描寫,讓作文內容活起來,把“媽媽說我真懂事”當作例子,利用豐富的語言細節(jié)描寫,也可以加入動作細節(jié),“媽媽摸著我的頭說,你真懂事”,利用這些比較簡單的例子,可以讓學生產生寫作靈感,并且利用教師教授的技巧和模式進行寫作。
寫作的過程是一個知識和情感輸出的過程,也是學生展現自我個性的過程。然而,很多語文教師在作文教學中給予學生的寫作太多的條條框框,導致學生的思想和個性無法得到充分的發(fā)揮[3]。比如,教師給學生一個全命題,要求學生寫多少字數,采取什么樣的題材等等,太多的限制不僅不利于學生個性的發(fā)揮,對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也會造成一定的阻礙。就筆者教學經驗而言,語文教師可以從作文命題方式下手,采取半命題的形式進行命題,給學生創(chuàng)造展現自己個性的舞臺。比如,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我最愛的_____”這種類型的作文題目,可以讓學生從動物的角度出發(fā),寫自己最愛的小貓、小狗,也可以從人物的角度出發(fā),寫自己最愛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或者最愛的老師、同學均可。此外還可以寫一個風景、一件事情、一個物品。這種半命題作文給了學生更多的自由發(fā)揮空間,學生的個性會在這個過程中得到充分的展現,思維也會變得更加發(fā)散。這不僅有利于學生寫作水平的提升,還能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和綜合素質的提升。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作文個性化教學是作文教學的改革趨勢,小學語文教師要抓住這個趨勢,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通過樹立個性化作文教學理念、運用個性化作文教學指導以及實現個性化作文命題等方式進行個性化教學,找到適合學生的教學方式,給學生搭建展現自我的舞臺,以此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