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佩云
(太原市新建路小學,山西 太原)
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的教學內(nèi)容,有機地滲透了課標關(guān)于第三學段的階段性目標。其中,“發(fā)現(xiàn)語文規(guī)律,學習表達方法”是三學段中階段性較強,最為顯著的目標之一。
我將在下面的單元分析中側(cè)重來談此目標的實施策略。
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二單元,以“多彩的童年”為主題,選編了五篇不同文體風格的課文。導語在前,布置學習內(nèi)容;課文在中間,鋪墊學習內(nèi)容;口語交際習作在最后,要展示學習成果。各部分內(nèi)容,前后聯(lián)系,環(huán)環(huán)相扣,是一個有機的整體。
在預習提示的“導讀”,總結(jié)歸納的“交流平臺”,實踐練習的“習作”中都強調(diào)了本單元的訓練重點:
1.體會詞句表達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2.豐富語言積累,領(lǐng)悟文章的表達方式,交流和描繪自己的童年。
我將以觀童趣,品童味,悟童真,寫童樂的步驟實現(xiàn)單元目標。
辛棄疾的《清平樂·村居》,在學生借助注釋對詩詞內(nèi)容大致了解之后,我抓住“醉”字展開教學,引導學生由表及里,體會“鄉(xiāng)村景致,令人陶醉”;“孩子們的勤勞、可愛,也會使老人陶醉在幸福之中”?!白髡呖吹竭@溫馨、閑適的田園生活,怎能不醉?”在學生的聲聲吟通中“醉”。
引導學生潛心研讀文本,課堂上即使看似平靜,但探求著的腦筋照樣轉(zhuǎn)得咯咯響。
1.唐呂巖《牧童》一詩向我們展示了一幅鮮活的牧童晚歸休憩圖。讓我們感受到令人羨慕的自在,恬靜生活。
教學中,抓住“弄”字,體會詩歌情趣。“弄”還可以換成什么詞?換后你感覺有什么不同?
通過這樣的替換訓練,引導學生體會詩詞用詞的準確、生動。
2《.冬陽·童年·駱駝隊》中小作者的觀察多細致啊,描寫多生動??!竟然自己的牙齒都動了起來,甚至讀者讀時牙齒也變得不自然起來了。這是培養(yǎng)學生細致觀察,生動描述的典型范例。
教學時,我先請同學們反復誦讀,細細品味;其次,畫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詞句,并鼓勵其簡單批注體會、感悟;然后,請同學們帶著自己的理解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童年的發(fā)現(xiàn)》“我”為什么會有這個發(fā)現(xiàn)。通過讀議,讓學生明白,這跟“我”的敢于提問,不斷探究,大膽想象是分不開的,從而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感染。
教學要重視有感情的朗讀,有助于深入體會作者好學探究的
1《.祖父的園子》教學中,我抓住文章的文眼,“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樣,就怎么樣,都是自由的。”引領(lǐng)學生走進、研讀文本,體會并做仿寫練習。
“祖父的園子”在學生的筆下頓時明亮絢麗起來,引導學生感悟,學生對“自由”的理解逐漸深刻與豐滿,使教學如同一篇散文,形散神聚。此時再來讀讀對祖父園子段落的描寫,才會更加有滋有味。
2.詩歌《我想》寫了一個孩子一連串美妙的幻想。
教學中,我引導學生總結(jié)這首詩在表達上的特點。隨后一起模仿,寫出自己的美妙想象。為了緊扣單元主題,場景放置在“可愛的校園”中。
這樣充實的一節(jié)課下來,我由衷地感到“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語言文字訓練也不例外。
3.本單元口語交際,主題是“難忘的童年”。扎實的課例教學,已為這里的表達打足了底色。鼓勵學生應用這些表達方法表達,完成習作。精神和大膽的想象及其情感。
薛法根老師曾說過:“我們的語文課,光說不寫,學生練就了張巧嘴,卻留下了一只笨手。”我們的課堂,既要學“語”,又要“習”文,首先,我們要做的就是鉆研教材,選擇“以讀帶寫”或“以寫促讀”的寫作點,給學生創(chuàng)造寫的“空間”。
教材僅僅是引領(lǐng)學生走進語文殿堂的一枚鋪路石,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還有賴課外的大量語文實踐活動。
1.在教學完《古詩詞三首》之后,鼓勵學生搜集、誦讀、積累有關(guān)寫童真、童趣的詩詞,組織主題活動等,激發(fā)積累古詩詞的興趣。
2《.冬陽·童年·駱駝隊》,閱讀資料袋后,推薦學生閱讀《城南舊事》,也可以集體閱讀片段,以激發(fā)其閱讀整本書的興趣。
3.學習完《兒童詩兩首》之后,可以舉辦兒童詩朗誦會等活動,以豐富他們的語言積累,激發(fā)讀寫兒童詩的興趣。
4.在“回顧·拓展二”中,有“課外書屋”。我推薦的是高爾基的《童年》。目的是引導學生讀好書,讀成本的書,在讀書中積累語言,在讀書中體會情感。
真實、樸實、扎實地教語文,才會讓學生受益終身。威廉·布菜克說:“從一粒沙中看到世界,在一朵花里看到天堂,把無限放在你的手掌上,把永恒在剎那間收藏。”每一篇充滿童真童趣的課文,就像一粒沙,能通過它看到天堂的一朵花,師生從中讀到了“無限”,收獲了“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