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成潔
(江蘇省宿遷市宿城區(qū)蔡集中心小學,江蘇 宿遷)
由于新課程的改制,信息技術課程在教學觀念上也發(fā)生了變化,著重強調了提升小學信息技術有效性的問題,要把提升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有效性作為重要的教學問題進行探討研究。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獲得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者的協(xié)調發(fā)展。這是教育部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專家組成員余文森教授對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定義。讓學生在認知上從不理解到理解,從才疏學淺到知識淵博;在態(tài)度上,從不愛學習到熱愛學習,使學生收獲知識的同時還能提高學習態(tài)度,讓學生得到長足的進步。所以,對于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來講,就是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有效的時間里,正確使用教學教材,選用合適的教學方法,建立良好的學習氛圍;激勵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當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自我探究學習的方法;學生之間相互學習經驗,更好地互相傳遞信息技術知識,進而在學習交流的過程中,提升信息技術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能力;樹立正確的信息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全面健康地發(fā)展。
教師不僅要正常授課,還要負責學校信息資料的整理,領導文件的收取和書寫學校信息文件;還要在校園網絡中做管理人員,對于校園網絡日常的管理和維護也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對于全校計算機房的網絡設備還要定期進行故障排查和維護;還有的時候要為其他的科目教師制作公開課或者參加學科比賽要用的信息課件。這樣看來,信息技術教師身兼多職,精力不能完全放在教學上,使得教師上課不專心,課程設計亂,給予學生的課程知識不全面甚至有錯誤,導致教學質量下降。
學習的特殊性由信息技術的實踐性來決定。信息技術對于實際操作要求很高,實踐性很強,不摸電腦是學不會信息技術的,所以應該讓學生多上機操作。教學指導大綱規(guī)定要有70%以上的上機操作時間。在信息技術的課堂上,老師的課程安排大多是講演操作,講解的過程要占用大量的上課時間,學生只能憑借記憶來學習老師教給的知識點,但是記憶有局限性,在一堂課當中因為學生實際操作的太少,導致學生只學到記憶中的那點內容,當上機操作時出現問題卻不會解決;課堂上老師沒有充足時間進行指導,出現問題老師還得重復講解,學生都是聽得多,實際操作太少,使得教學質量下降。
就目前來看,信息技術運用在社會的每一個角落,發(fā)展更新很快,它的重要性在社會上是不言而喻的。但對教育教學來講,對信息技術的關注度不高,無法和語文、數學、英語等學科相提并論,對于信息技術教學的要求僅在了解上,在升學上不會因為成績而受到影響。所以,導致大部分教師教學的態(tài)度不夠端正,不會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教學當中,對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效果不夠重視,使信息技術的教學質量無法提高,課堂教學過程變成了形式教學。
經濟的高速發(fā)展使信息化建設成為加快社會建設的一種途徑,發(fā)展信息化建設離不開信息技術教師,只有他們努力付出,才會培養(yǎng)出更多更優(yōu)秀的技術人才。推動社會的信息化發(fā)展,需要更多的信息技術教師。在學校里,不僅信息技術教師可以教授信息技術,也可以把課程和其他學科相結合,進而使其他學科老師也參與到信息技術的傳播中,使學生不僅在信息技術專業(yè)課上能學到專業(yè)知識,在其他學科上也能學到信息技術知識。
在課堂上,一定要規(guī)范課堂紀律,因為學生沒有自主約束力和控制力,上課期間,禁止玩游戲,禁止做與課堂教學無關的事情,這些紀律能更好地維護課堂氛圍,從而提高課堂質量。利用好多媒體教學軟件,授課過程中可以廣播教學,以聲像相結合的方式講解課程,使學生在上課期間不會乏味,多給上機操作的時間,操作期間可以使用多媒體進行實時的監(jiān)控,查看學生是不是在按要求完成學習任務。
好的課堂氣氛很重要,學生學起來也不會乏味。所以,設計好的教學方案是很重要的,以學生為主,教會學生自主學習。信息技術課程是以實際操作為主的課程,所以需要給學生更多的上機操作時間,老師講的再多,學生不去操作練習是永遠學不會的。把老師講解的知識變成自己的只有上機操作才能達到最佳效果,當學生學懂信息技術知識,他們會通過自己的創(chuàng)新運用到很多方面,比如網絡頁面的制作、網絡視頻的制作等等,教師應該給他們更大的創(chuàng)作空間,讓學生們更好地發(fā)揮自己對信息技術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