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淮安市文通中學)
愛因斯坦曾經(jīng)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因為解決一個問題也許只要一個物理上或?qū)嶒炆系募记蓡栴},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看舊問題,卻需要創(chuàng)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標志著科學的真正進步?!庇纱丝梢?,提問在人們的學習過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對提問環(huán)節(jié)進行設計和創(chuàng)新,進而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以下的方法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第一,在課堂教學中常常會出現(xiàn)即興提問這種現(xiàn)象,但這種提問是不夠嚴謹?shù)?,同時也不能達到提問應有的目的。為了避免即興提問這種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在課堂教學之前,教師要對提問環(huán)節(jié)進行設計,如提問的數(shù)量、提問的內(nèi)容、提問的對象等,這樣才可以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第二,初中生的邏輯思維、學習能力以及個性等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因此教師要根據(jù)他們的特點對課堂提問環(huán)節(jié)進行設計。教師可以設置一些差異化的問題,這樣可以使每個學生都參與到課堂教學中,進而可以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例如:在講解《樂音的特征》這一節(jié)的內(nèi)容時,教師可以對課堂提問環(huán)節(jié)進行設計。在講解“響度”這部分的內(nèi)容時,教師可以設計以下幾個問題:1.怎樣才可以使鼓敲得更響?2.鼓聲的強弱與哪些因素有關?3.響度的定義是什么?4.振幅的定義是什么?5.響度與振幅的關系是什么?6.影響響度的因素有哪些?上述6個問題之間的聯(lián)系是比較緊密的,通過對問題的思考和探究,學生可以得出這樣的結(jié)論:聲音的強弱稱為響度。響度與聲源的振幅有關,振幅越大,響度越大。通過對提問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可以保證問題之間的連貫性,進而可以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教學內(nèi)容。
孔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庇纱丝梢姡n堂提問的時機是很重要的。在課堂提問之前,教師可以通過一些小實驗、情境以及活動等使學生產(chǎn)生疑問,這樣可以使他們處于“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狀態(tài),進而為教師的提問提供一個好時機。課堂教學的時間是有限的,而且時機稍縱即逝,因此教師要準確地掌握學生心理的變化,進而把握好提問時機。例如:在講解《光的折射》這一節(jié)的內(nèi)容時,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展示一些與折射相關的圖片或視頻等。教師可以展示以下的內(nèi)容:筷子插在水中、光從空氣射到水中、捕魚、岸上的人看河中的魚等。通過對展示內(nèi)容的分析和探究,學生會產(chǎn)生以下問題:為什么感覺插入水中的筷子被折斷了呢?光從空氣射入水中,光的傳播方向為什么會發(fā)生改變?明明是朝著魚插過去的,為什么插不中,怎樣才可以準確地捕到魚?岸上人看到的是魚的真實位置嗎?學生產(chǎn)生了問題,他們渴望獲得答案,這時就是教師提問的最佳時機。準確的提問時機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同時可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教師提出的問題一般是具有一定難度的,是需要學生進行深入思考的,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留給他們足夠的思考時間,這樣才可以使他們得出正確的答案。對于一些較難的問題,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思考和探究,這樣可以使他們充分地發(fā)表自己的觀點,進而可以使他們更好地解答教師提出的問題。對于一些簡單的問題,教師可以讓學生獨立地進行思考和探究,這樣可以提高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同時可以使他們更好地理解教學內(nèi)容。無論是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還是采用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教師都要給予他們足夠的思考時間,這樣才可以使他們對問題進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評價,這樣可以提高他們的自信心,進而可以使他們更好地進行學習。對于回答正確的學生,教師要對他們進行表揚和肯定;對于回答錯誤的學生,教師要對他們進行引導和鼓勵。教師的評價要及時、全面和客觀,這樣才可以使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之處并進行改進,同時可以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特點對他們的回答進行評價,這樣可以使他們更好地進行學習。
結(jié)合以上的論述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提問在課堂教學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要運用多種方法來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教育學者提出了一些新的課堂提問的方法,因此在課堂教學之前,教師要對各種課堂提問的方法進行分析和探究,這樣才可以更好地進行教學。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深入和全面的了解,進而根據(jù)他們的特點進行提問和教學。
[1]蔣蘇華.初中物理課堂有效性提問及策略研究[J].學周刊,2014(6):135.
[2]張加飛.初中物理課堂有效提問策略[J].中學生數(shù)理化:教與學,2014(10).
[3]朱云俊.初中物理課堂有效提問策略探析[J].考試周刊,2016(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