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普
日本一項研究表明,吃飯速度才是導致發(fā)胖不容忽視的因素,并對健康產生極大影響。研究小組以大學生為對象,就肥胖和進食方式之間的關系進行了為期三年的跟蹤調查。結果顯示,在熱量水平差別不大的情況下,“快食”(吃飯速度快)者與吃飯速度正常者相比,發(fā)胖風險高了4.4倍,吃飯快的男性比女性受影響更大。研究人員指出,迄今為止關于肥胖和快食的關系均為短暫的橫向觀察,像本次研究對同一對象進行長年縱向研究尚屬全球首次。
與喜食油膩、吃太飽等其他進食習慣相比,吃飯過快更影響體重。隨著年齡增長,基礎代謝率逐步下降,人們越來越容易發(fā)胖。專家提示,為防止中年后發(fā)胖引起的高血壓、糖尿病,從年輕時就應注意改掉吃飯快的不良習慣。
狼吞虎咽除了影響體重,還在其他方面悄悄傷害你。
損傷消化系統(tǒng)
吃得太快會使大塊食物進入胃,迫使胃加大蠕動力度,加重了胃腸消化負擔,長此以往會導致胃病。
降低食物攝入安全性
唾液中的酶可以將一些有毒害的物質消解掉,但如果吞咽得太快,唾液就起不到相應的保護作用。據統(tǒng)計,40%的癌癥與食物中的亞硝酸類化合物、化學合成劑、防腐劑等致癌物質有關。而唾液在阻擊這些壞物質的過程中,起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便秘
咀嚼時大腦會作出反應,指示消化器官做好相應準備。吃飯?zhí)炀蜁蚱七@個過程,造成消化代謝功能的紊亂,引起便秘。
大腦變笨
專家說,細嚼慢咽時,大腦皮層的血液循環(huán)量會增加,從而激發(fā)腦神經的活動,可有效提高腦力,尤其對預防老年癡呆很有幫助。
保證每餐在固定時間吃,吃飯時要細嚼慢咽。最好用15~20分鐘吃早餐,半小時左右吃中晚餐。40多年前,人們平均每餐咀嚼900~1100次,用時20~30分鐘;如今,人們平均每餐咀嚼500~600次,用時5~10分鐘??谇蛔o理和肥胖治療領域的專家們推薦,一口飯嚼20次,給大腦充足的時間來接收吃飽的信號。老年人消化功能較弱,一口飯最好嚼25~50次,才能給飲食中樞足夠的興奮時間,幫助食物消化。這看上去也許較難做到,但嘗試轉變意識,盡可能吃一口多嚼幾次,就會有很大的改觀。
餐具方面,可以使用淺盤和透明餐具,用小湯匙代替筷子,或者輪流使用勺子和筷子吃飯,保證每口食物都能充分咀嚼,有助減少熱量攝入。
一日三餐是我們身體機能正常運轉的基礎,做到科學飲食、合理搭配,可以為健康加分,但若想把三餐的好處放大,就要抓住飯后半個小時的養(yǎng)生關鍵時間。飯后食物進入胃腸道,血液也主要集中在此,心腦血管的供血就會相應減少,血液循環(huán)整體受到影響。如果利用好這段時間做有益養(yǎng)生的事,對健康可謂事半功倍。
早餐后半小時:吃點水果、按摩膝蓋
無論是面包、牛奶等速食早餐,還是以粥、油條、豆?jié){為主的傳統(tǒng)早餐,都存在營養(yǎng)單一的問題。早餐后吃一點水果是對早餐很好的補充。最佳的選擇是獼猴桃和草莓,因為這兩種水果維生素的含量非常豐富,早晨攝入豐富的維生素可以提神醒腦,保證一上午的工作效率。另外,早餐后吃水果還可以促進消化,有利于營養(yǎng)吸收。
吃完早飯,可以按摩一下膝蓋或者敲打小腿外側。從中醫(yī)理論上講,早晨7:00~9:00主胃經,胃經在中醫(yī)經絡里被稱作“長壽經”,經過膝關節(jié)。飯后20分鐘左右,用手反復摩擦膝關節(jié),可以使胃經通暢,是很好的養(yǎng)生方法。另外,還可以敲打小腿外側5分鐘,這里有人體最重要的一個穴位——足三里,飯后拍打有助延年益壽。
需要提醒的是,很多人習慣早上鍛煉,但飯后半小時可不是運動的好時間。吃完飯馬上運動,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如果運動強度較大,還會引起腹痛或胃腸道疾病,對心腦血管疾病患者也有危險。因此,吃完早飯至少過半小時再去鍛煉。
午餐后半小時:喝杯酸奶、打個盹兒
午飯后來杯酸奶很有必要。酸奶中含有大量的乳酸、醋酸等有機酸,它們不僅賦予了酸奶清爽的酸味,還能幫助形成細嫩的凝乳,從而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繁殖。同時,使腸道的堿性降低,酸性增加,促進胃腸蠕動和消化液的分泌。并且,研究發(fā)現(xiàn),酸奶中的酪氨酸對于緩解心理壓力、高度緊張和焦慮感也有幫助。
午飯后半小時是調整身體和精神狀態(tài)的關鍵時刻,專家建議,上班族可以利用午飯后打個盹。中午打盹可緩解壓力、提高記憶力,即使只有十幾分鐘,效果也立竿見影,但老年人午飯后不宜馬上睡覺,因為飯后血液會集中在消化系統(tǒng),血流速度減慢、血液黏稠度增加,心臟、大腦等重要器官的血流量相對減少。此時如果立即睡覺,可能加重心腦供血不足,出現(xiàn)胸悶、頭暈、乏力等不適,嚴重者可能誘發(fā)心腦血管意外。
晚餐后半小時:散步鍛煉、拍打經絡
忙碌的一天中,晚餐后的時間最充裕,人們也喜歡在晚餐后安排很多事情。
首先,這是散步鍛煉的好時光。晚餐后,進行30分鐘左右的散步,可增強胃腸蠕動,促進血液循環(huán),減少脂肪堆積。
其次,專家也推薦利用這段時間拍打經絡,主要針對任脈,也就是小腹以上正中間的部位,有很多重要的穴位分布在此,吃完飯從上到下輕輕拍打20分鐘,可以幫助消化、強身健體。
最后,也可以用泡腳的方式來保養(yǎng)肝腎。泡腳能使腎經、肝經都得到養(yǎng)護。特別是腳底的涌泉穴,是腎經的首穴,經熱水刺激后,可消除一天的疲勞,補充腎氣。泡完腳,可用雙手掌心輪換著對腳進行按摩揉搓,還可請家人幫忙,自上而下捶叩背部,能改善內分泌、寧心安神、促進睡眠。
“飯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飯后一支煙,賽過活神仙”……關于飯后習慣的諺語有很多,不少老百姓會習以為常地照做,但其實,飯后有些做法對健康很有影響。
忌喝濃茶
吃了火鍋或油膩的菜,很多人喜歡喝杯茶來解解油膩。茶雖然含有維生素和茶堿等營養(yǎng)物質,但飯后喝并不是一個好的選擇。飯后飲茶,會使食物中的蛋白質與茶葉中的單寧酸結合形成沉淀,影響蛋白質吸收。如果剛剛吃了紅肉,茶葉中的鞣酸會影響紅肉中鐵的吸收,長此以往易導致缺鐵性貧血。
建議:正確的方法是飯后至少半小時后再飲茶,量也不要太多,盡量飲用淡茶。
忌抽煙
“飯后點支煙”是不少男性的常見做法,但這個時候吸煙比平時吸煙的危害要高出很多。煙本身含有六百多種有害物質,飯后人體處于消化吸收的狀態(tài),全身血液循環(huán)和基礎代謝加速運轉,若此時吸煙,煙草內的毒素會通過血液到達身體的各個部位,尤其對消化道、呼吸道、肺功能影響最大。
建議:不僅飯后盡量不抽煙,平時也最好完全戒煙,并遠離二手三手煙。
忌大量飲水
米飯、饅頭吃干了,肉菜吃咸了,飯后大量喝水也不可取。這會稀釋胃液,減緩其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易引發(fā)腹脹等不適。
建議:如果覺得飯后口干難忍,建議少量飲水,不可一下喝太多。
忌大聲唱歌
剛吃完飯,身體中的血液多集中在胃部,大腦處于缺血狀態(tài),此時如果唱歌,會增加大腦的興奮度,使得用于幫助消化的血液趕來支援大腦,導致胃部缺乏血液供應,影響正常消化。
建議:如果想飯后唱歌娛樂一下,最好在1小時后進行。
忌馬上駕駛
飯后大腦缺乏血液供應,身體反應能力也會跟著下降,馬上開車極易引發(fā)錯誤操作或發(fā)生緊急情況時反應遲鈍。
建議:飯后最好休息30分鐘后再駕駛。
忌劇烈運動
有些人覺得吃撐了,就想去運動一下消消食,但這種“飽腹感”只是胃感覺到了脹滿,營養(yǎng)卻還沒被吸收進體內,身體仍處于“饑餓”狀態(tài)。如果此時匆忙起身,會有一部分血液集中到運動系統(tǒng),延緩了消化液的分泌,容易誘發(fā)功能性消化不良。
建議:飯后散步應該緩步慢行,走路的速度適合控制在每分鐘30步左右。太極、慢跑、跳舞等中強度運動,最好在飯后30分鐘至1小時后進行。
忌馬上刷牙
刷牙本來是一個好習慣,愛護牙齒的人,每天會堅持早晚刷兩次牙。但有些人飯后馬上刷牙,甚至不管吃了點什么都要趕緊刷牙,其實這樣反而不利于牙齒健康。用餐時吃的大量酸性食物會附著在牙齒上,會使牙齒表面的牙釉質軟化,甚至與牙齒軸層中的鈣、磷分子發(fā)生反應,將鈣、磷分離出來,牙齒會變得軟而脆。此時刷牙會破壞牙釉質,損害牙齒健康。
建議:有飯后立即刷牙習慣或是剛吃完酸性食物的人,最好等30分鐘再刷牙,這時牙齒的保護層已恢復,刷牙就不會損傷牙齒了。同時,提倡飯后立即漱口,這對牙齒保護很重要,可以減輕口腔內的酸性環(huán)境。
飯后的表現(xiàn),就好像腸胃的晴雨表。如果飯后出現(xiàn)以下四種問題,就需要當心了。
脹氣
脾胃消化能力弱的人,胃動力較差,食物積聚在胃底,常會出現(xiàn)脹氣。這時應少吃不易消化的食物,如豆類、結實的面食等,還要改掉狼吞虎咽的習慣。如果癥狀嚴重,應考慮是否有慢性胃炎、胃下垂等疾病。
腹瀉
飯后立即腹瀉,稍有受涼或吃東西不當就會發(fā)作,有時有便意但上廁所卻無大便,人也沒有消瘦,有可能是慢性過敏性腸炎鬧的。如果一吃辛辣油膩、生冷食物就會腹瀉,有的人還會伴有腹痛,腹瀉后腹痛感會減輕,則可能是腸道功能紊亂。出現(xiàn)這種情況,飲食就得清淡一些,忌食辛辣肥膩、生冷的食物,還要做好腹部保暖。
嘔吐
如果出現(xiàn)飯后嘔吐,首先要排除胃腸道是否有占位性病變,以及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等器質性病變。胃鏡檢查沒有異常的,可能是腸胃功能減弱,加上飲食不當引起的,原因多見于暴飲暴食、過量飲酒以及吃辛辣食物。除了改變不良飲食習慣,還可適當吃點胃動力藥或胃黏膜保護劑。此外,常年服用一些藥物的人,如阿司匹林、消炎痛、地高辛、紅霉素等,也可能出現(xiàn)胃腸反應,發(fā)生嘔吐。
打嗝
有的人經常打嗝,不光吃飽后打,有時飯前也打。打嗝的病因有很多,多由消化不良引起,慢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等病癥也會導致打嗝頻繁。此外,如果突然打嗝不斷,并伴有消瘦、食欲減退等癥狀,需要引起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