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白城大安第一中學 吉林白城 137000)
搞好復習,首先應當有科學合理的復習計劃。高三階段學習時間緊迫,更應當重視復習計劃的制定,將每一階段的復習任務、復習目的以及復習方法等均考慮進去。
第一階段為高中第一學期,約有五個月左右的時間,占全部復習時間的一半左右。
該階段忌如下幾種情況:
一忌拋開考綱,盲目復習。高考的每一科目都會有相應的《考試說明》,只有對《考試說明》引起高度重視,在其指導下明確考試范圍以及重點,才能使復習更具有針對性。
二忌急于求成,忽視基礎。文科背誦知識很多,一些學生為了騰出更多的時間背誦重點、難點,便對基礎知識有所忽視甚至置之不理,這種復習方法是十分錯誤的,要知道,要想在高考文科考試中取得好成績,打好扎實的基礎至關(guān)重要。
三忌雜亂無章,缺乏系統(tǒng)。很多學生認為文科知識相互之間的銜接沒有理科那么緊密,知識獨立性較強,因此復習時按照意愿隨意挑選復習內(nèi)容,沒有邏輯性,系統(tǒng)性,事實上,文科知識的復習同樣應當做好銜接和聯(lián)系,講究方式方法。
四忌浮光掠影,只重皮毛。一些學生將死記硬背作為學習文科知識的方法,缺乏對知識的深入理解、思考,只理解皮毛,不能抓準自己的漲分點,從而限制了復習效果的提升。
1.在復習時間方面應當做到合理安排,切忌在短時間內(nèi)為自己規(guī)定過多的復習量,囫圇吞棗只會造成時間的浪費??梢愿鶕?jù)自己的學習現(xiàn)狀,將一周時間按科目進行劃分,每晚主攻一兩門科目即可。
2.每天午休前以及晚飯后用來完成當天作業(yè),晚自習看資料。休息日可以自己安排做某一科目的練習題。
3.做題講求效率與質(zhì)量,會做的、簡單的可以一帶而過,將更多時間和精力放在不會做或是不熟練的題上。每一科目準備一個記錄本,主要用來記自己不懂的內(nèi)容以及做錯的習題等,并逐一攻克。
學習從閱讀開始,同時閱讀也是提高學習效率的重要手段。在閱讀步驟方面,首先應當??唇滩哪夸浺约案髡鹿?jié)子目錄。這是由于教材目錄是對于整體知識內(nèi)容的濃縮,且系統(tǒng)完整、邏輯嚴密,通過目錄,各章節(jié)內(nèi)容以及之間的關(guān)系一目了然,是學生進行復習時的一張導游圖,經(jīng)常瀏覽,能夠?qū)滩恼鹿?jié)內(nèi)容以及相互之間的關(guān)聯(lián)了然于胸。
課前預習,可以使學生在對學習內(nèi)容有所了解的基礎上進行新課的學習,這是學好新課的基礎,能夠使學習更具有目的性、目標性。但是很多文科生常常忽視預習的重要作用,沒有預習習慣,使得他們對新課知識的學習沒有必要準備,因而顯得比較慌亂,教師的講課內(nèi)容生吞活剝,不得要領。而學生不重視課前預習,除了觀念上的認識之外,時間緊迫也為一個重要原因。而養(yǎng)成課前預習習慣,能夠培養(yǎng)學生獨立學習和思考的能力。此外,課后復習可以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掌握更加牢固,并有利于學習新課程的銜接,因此也應當對課后復習的重要作用引起重視。
要想做好筆記,首先學生應當學會預習以及聽課,這是提高筆記質(zhì)量的前提。
高三學生筆記重點應當放在如下幾方面:重要概念、結(jié)論以及相應的分析;重要的知識歸類或知識框架;精典的例子或練習題;教師對一些問題的思考方法以及新的見解。
記筆記的目的是為了對所學知識進行更好的記憶與應用,因此學生應當養(yǎng)成復習筆記的好習慣,通過反復多次復習,將筆記的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揮。通常筆記當天即應抽出時間整理筆記,同時進行一次復習。之后在記筆記后的1-2周進行第二次復習,此后可以結(jié)合自己的知識掌握程度、記憶效果延長復習間隔時間,進行復習是為了使對知識的記憶更加牢固,同時能夠發(fā)現(xiàn)新問題,并理清各部分關(guān)聯(lián)性。
1.堅持不懈:高三的生活是艱苦而乏味的,但為了能有一個美好的前程,就一定要肯吃苦,不放棄。平常心:得意也淡然,失意也坦然。面對高三的30多次考試,考試成績出現(xiàn)上下波動都是正?,F(xiàn)象,關(guān)鍵是要能在考試中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之處及時改正。
2.適度調(diào)整:高三生活很苦,長期緊張壓抑的環(huán)境會使人心情沮喪,效率低下。課后或周末適當娛樂,放松心情有助于更好地學習,但一定要分清主次。在追求夢想道路上放慢腳步不是為了退縮,而是為了整理好心情再出發(fā)。
3.實干精神:喊破嗓子不如甩開膀子,行動永遠比語言更響亮。如果大家有了好的計劃,方法,或是一個夢想,就一定要趕緊去做而不是去和別人說。對于失分的原因應當加強分析,抓住問題關(guān)鍵積極改正,指導下一階段更好地學習。
總之,文科復習方法應當因人而異,使其符合每一名學生的特點,并在老師的指導以及督促下轉(zhuǎn)化成實際行動、日常習慣,具備學習的主動性,為自己今后更好地發(fā)展貢獻出全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