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成明,吳方基
(嘉應(yīng)學(xué)院政法學(xué)院,廣東梅州 514015)
一
《后漢書》卷八七《西羌列傳》記載:“湟中月氏胡,其先大月氏之別也,舊在張掖、酒泉地。月氏王為匈奴冒頓所殺,余種分散,西逾蔥領(lǐng)。其羸弱者南入山阻,依諸羌居止,遂與共婚姻。及驃騎將軍霍去病破匈奴,取西河地,開湟中,于是月氏來降,與漢人錯(cuò)居。”[1]P2899《史記》卷一二三《大宛列傳》記載更為詳細(xì):“大月氏,……控弦者可一二十萬,故時(shí)強(qiáng),輕匈奴。及冒頓立,攻破月氏;至匈奴老上單于,殺月氏王,以其頭為飲器。始月氏居敦煌、祁連間,及為匈奴所敗,乃遠(yuǎn)去,過宛,西擊大夏而臣之,遂都媯水北,為王庭。其余小眾不能去者,保南山羌,號小月氏?!盵2]P3161-3162小月氏是區(qū)別于大月氏而言的,在霍去病“開湟中”后,“保南山羌”的小月氏便降漢,居于湟中,號稱湟中月氏胡。
上面引《西羌列傳》說“及驃騎將軍霍去病破匈奴,取西河地,開湟中,于是月氏來降”,依此說,小月氏是在漢朝“開湟中”之后才降漢,進(jìn)入湟中成為湟中月氏胡。那么要知道小月氏是哪一年成為湟中月氏胡,就要先了解漢朝是什么時(shí)間“開湟中”?《漢書》卷五五《衛(wèi)青霍去病列傳》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 夏,霍去病出北地攻匈奴,“濟(jì)居延,遂臻小月氏,攻祁連山”,戰(zhàn)爭中與小月氏接觸,有一部分小月氏加入漢軍,戰(zhàn)爭有功,“賜校尉從至小月氏爵左庶長?!盵3]P2480-2481但此時(shí)漢朝并沒有占領(lǐng)湟中,也就是說這一部分加入漢軍的小月氏并不是湟中月氏胡。據(jù)《后漢書》卷八七《西羌列傳》載:“及武帝征伐四夷,開地廣境,北卻匈奴,西逐諸羌,乃度河、湟,筑令居塞;初開河西,列置四郡,通道玉門,隔絕羌胡,使南北不得交關(guān)。于是障塞亭燧出長城外數(shù)千里。時(shí)先零羌與封養(yǎng)牢姐種解仇結(jié)盟,與匈奴通,合兵十余萬,共攻令居、安故,遂圍枹罕。漢遣將軍李息、郎中令徐自為將兵十萬人擊平之。始置護(hù)羌校尉,持節(jié)統(tǒng)領(lǐng)焉。羌乃去湟中,依西海、鹽池左右。漢遂因山為塞,河西地空,稍徙人以實(shí)之?!盵1]P2876-2877李息、徐自斥逐諸羌離開湟中的時(shí)間是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這在《漢書》卷六《武帝紀(jì)》有記載:“西羌眾十萬人反,與匈奴通使,攻故安,圍枹。匈奴入五原,殺太守。(元鼎) 六年冬十月,發(fā)隴西、天水、安定騎士及中尉,河南、河內(nèi)卒十萬人,遣將軍李息、郎中令徐自為征西羌,平之?!盵3]P188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漢朝“開湟中”后,小月氏是不是同時(shí)也就降漢而進(jìn)入湟中呢?然而情況并不是如此?!妒酚洝肪矶?《建元以來侯者年表》記載,元封四年,稽谷姑“以小月氏若苴王將眾降,侯?!盵2]P1055同年,扜者“以小月氏王將眾千騎降,侯?!盵2]P1056這表明直到元封四年(公元前107年),小月氏才降漢,進(jìn)入湟中,從而號稱湟中月氏胡。
二
湟中地域范圍有多大?胡三省注云:“湟中,湟水左右地也”,在《資治通鑒》卷六十七獻(xiàn)帝建安十九年條,胡三省又說:“湟水源出西海鹽池之西北,東至金城允吾縣入河。夾湟兩岸之地,通謂之湟中?!盵4]P2133關(guān)于湟水,《水經(jīng)注·河水二》曰:“南有湟水出塞外,東逕西王母石室、石釜、西海鹽池北,故闞骃曰:其西即湟水之源也。《地理志》曰:湟水所出。湟水又東南流逕龍夷城,故西零之地也……湟水又東南逕卑禾羌海北,有鹽池……湟水東流逕湟中城北,故小月氏之地也……湟水又東逕臨羌縣故城北……湟水又東逕西平城北……湟水又東逕土樓南……湟水又東,右合蔥谷水……湟水又東逕東亭北……湟水又東,安夷川水注之……湟水又東逕安夷縣故城……湟水又東逕樂都城南……東逕破羌縣故城南……湟水又東逕允街縣故城南……湟水又東流,注于金城河,即積石之黃河也。”[5]P23-26湟水流域很長,依胡注,整個(gè)湟水流域的左右地都是湟中的地理范圍。但是,今秦裕江在《臨羌故城湟源南古城說質(zhì)疑》一文中考證,湟水之源(即今湟源縣地及其以西的湟水流域)在西漢直至東漢中期以前都屬于羌人,不為漢朝管轄,為漢塞外地,這一結(jié)論并得到了考古上的論證[6]。胡注忽略了時(shí)間上的差別,東漢中期以前的湟中不包括湟水之源地區(qū)(即今湟源縣地及其以西的湟水流域),只是指塞內(nèi)的湟水流域谷地?!顿Y治通鑒》卷二十五宣帝元康四年條注引師古曰:“湟水出金城臨羌塞外,東入河?!盵4]P836可知“塞內(nèi)”即是“臨羌塞”之內(nèi)。今湟中縣南、西、北三面靠山,秦裕江認(rèn)為這山即是漢朝因以為“塞”的“山”[6]。“臨羌塞”即是由這些山組成。這就可以明確說,東漢中期以前湟中指臨羌塞以內(nèi)的湟水流域谷地。
三
湟中地域如此廣大,湟中月氏胡具體居住在哪里呢?《水經(jīng)注·河水二》云:“湟水東流逕湟中城北,故小月氏之地也?!妒葜尽吩唬何髌健堃粗g,大月氏之別,小月氏之國。范曄《后漢書》曰:湟中月氏胡者,其王為匈奴所殺,余種分散,西踰蔥嶺,其弱者南入山,從羌居止,故受小月氏之名也?!盵5]P23此處小月氏即湟中月氏胡,湟中城就是湟中月氏胡的居住地。《十三州志》說,湟中城在“西平、張掖之間”。此后胡三省注《資治通鑒》卷六十七獻(xiàn)帝建安十九年條也說“又有湟中城,在西平、張掖之間,小月氏之地也,故謂之小湟中?!盵4]P2133就是來自于《十三州志》。西平、張掖都是郡,湟中城在兩郡之間,地理位置太不明確。下面筆者將進(jìn)一步考證出湟中月氏胡更明確的居住地域。
據(jù)上引《水經(jīng)注·河水二》曰:“湟水東流逕湟中城北,故小月氏之地也?!宜謻|逕臨羌縣故城北……”[5]P23-24依湟水的流向來看,湟中月氏胡居住地(湟中城) 位于臨羌故城的西面,湟水的南邊。《水經(jīng)注·河水二》指出,臨羌故城是“漢武帝元封元年,以封孫都為侯國,王莽之監(jiān)羌也?!盵5]P24東漢繼續(xù)沿用。臨羌的西面有臨羌塞,湟中城是在塞內(nèi)還是塞外?對此,《后漢書》卷一六《鄧訓(xùn)傳》載:“先是小月氏胡分居塞內(nèi)……時(shí)迷吾子迷唐,別與武威種羌合兵萬騎,來至塞下,未敢攻訓(xùn),先欲脅月氏胡……(鄧訓(xùn))遂令開城及所居園門,悉驅(qū)群胡妻子內(nèi)之,嚴(yán)兵守衛(wèi)?!盵1]P609當(dāng)時(shí)鄧訓(xùn)在臨羌城。《后漢書》卷八七《西羌傳》記載,章帝建初二年,“武威太守傅育代為校尉,移居臨羌”,章和元年,傅育死后,“以隴西太守張紆代為校尉,將萬人屯臨羌”,“永元元年,紆坐征,以張掖太守鄧訓(xùn)代為校尉”。[1]P2881-2883這期間護(hù)羌校尉一直駐守臨羌。迷唐“欲脅月氏胡”之時(shí),鄧訓(xùn)能驅(qū)使小月氏胡妻子入城,說明小月氏胡是住在臨羌城附近的。后來《鄧訓(xùn)傳》接著說:“羌掠無所得,又不敢逼諸胡,因即解去。由是湟中諸胡,皆言‘漢家常欲斗我曹,今鄧使君待我以恩信,開門內(nèi)我妻子,乃得父母’。”[1]P609-610湟中諸胡即小月氏胡。李賢注曰:“湟中,月氏胡所居”。這里的湟中指湟中城,也就是說臨羌城附近的小月氏胡即是湟中月氏胡。
歸結(jié)之,湟中月氏胡既是“分居塞內(nèi)”,又在臨羌城西面附近,即是說湟中月氏胡居住地位于臨羌西塞與臨羌城之間。秦裕江考證,臨羌故城在今湟中縣多巴鎮(zhèn)一帶[6],而臨羌西塞指今湟中縣的西面山,由此可以確定,湟中月氏胡居住地在湟水之南,今湟中縣西面山至多巴鎮(zhèn)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