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淺談班級管理中學生合作精神的培養(yǎng)

      2018-02-25 17:24:35江蘇南京市天妃宮小學210011
      小學教學參考 2018年33期
      關鍵詞:班隊成員交流

      江蘇南京市天妃宮小學(210011)

      李延江(特級教師)

      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是班級管理的重要任務和目標。當前的班級管理,存在學生不愿合作、不懂合作等問題,究其原因,既有家庭的因素,又有學校以及社會的因素。那么,如何在班級管理中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呢?筆者進行了一些有益的嘗試和探索,下面和大家一起探討。

      一、營造氛圍

      班主任要善于利用班隊會、板報以及課堂,積極營造合作的氛圍,激發(fā)學生合作的欲望。

      1.借助班級活動營造氛圍

      小學教師,尤其是班主任要善于利用班隊會,積極營造合作的良好氛圍,使學生體會到合作的樂趣。如可開展“我合作,我快樂”系列主題班隊會活動:將全班學生分成8個小組,各小組輪流組織主題班隊會活動,輪到的小組要策劃班隊會活動方案,圍繞班隊會主題進行合理分工,發(fā)揮個人特長,同時要相互配合,做到合作無間。通過組織主題班隊會活動,既讓學生看到個人的風采,又使學生感受到團隊的魅力,體驗到“我有團隊,團隊有我,團隊因我而精彩”的快樂。

      2.巧設課堂情境營造氣氛

      教師要善于在課堂上營造寬松、和諧、自主的合作氛圍,讓學生通過有效的合作學習,激發(fā)創(chuàng)新意識,體會合作的益處,培養(yǎng)合作能力。如教師可以巧設懸念,精心設疑,讓學生主動與同伴合作,深入探究所學知識。如教學“三角形的面積計算”之后,教師給每位學生提供一個斜邊長6cm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讓學生計算它的面積。對學生而言,求三角形的面積必須要知道它的底和高,而這個三角形不具備相關條件,因此很多學生認為算不出它的面積。教師暗示:“一個人解決不了,能不能和同學合作完成呢?”話音剛落,學生好像悟出了什么,迫不及待地一起實踐操作,很快就得出了答案。學生交流時很興奮,有的說:“把兩個這樣的三角形拼在一起就變成一個底和高都是6cm的大直角三角形,算出這個大直角三角形的面積再除以2,就知道這個三角形的面積了。”有的說:“用4個這樣的三角形拼成一個邊長是6cm的正方形,計算出正方形的面積再除以4,就能算出這個三角形的面積了?!蓖ㄟ^這樣的活動,學生真正體會到合作的好處,提高了合作能力。

      二、體驗教育

      通過開展一系列班際和社會實踐活動,學生學會合作的方法,真切體會到合作的意義,了解合作的價值。

      1.開展班際交流,促進合作學習

      班級之間經常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如拔河比賽、多人綁腿接力賽以及多人跳繩比賽等,能促進班級之間的合作,展示班集體協(xié)作進取的精神風貌,提高班集體的凝聚力。在活動中,參賽者均需以團隊的形式參與,大家只有齊心協(xié)力,相互配合,彼此鼓勵,才能取得好成績。這種方式增強了班級的團隊合作精神和班級之間的溝通,使學生在體驗與競爭中感受到合作的重要性,從他人的成功和自己的失敗中吸取經驗教訓。同時,這些賽后的總結與反思,都是后續(xù)活動開展的寶貴經驗。

      2.參加社會實踐,增強合作交流

      如教師可在3月份組織敬老小組到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陪他們聊天,為他們打掃衛(wèi)生、表演節(jié)目;4月份組織環(huán)保小組到公園、街道和社區(qū)清掃垃圾,清除牛皮癬;5月份組織勞動小組到生態(tài)園參觀考察,體驗生產勞動;6月份組織交警小組協(xié)助交警執(zhí)勤,體驗交警的艱辛與責任……這些活動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舞臺,豐富了學生的活動經驗。更重要的是,在活動過程中,小組成員之間坦誠交流、彼此尊重,學會如何把自己融入集體之中,接納不同的觀點,體會到成功合作的快樂,建立融洽的人際關系。

      三、學科滲透

      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需要全體教師參與,各科教師要合理利用學科課程資源,巧用小組合作等形式,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

      1.以任務帶動小組合作

      要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在學科教學中,教師要盡可能多地設計小組活動任務。如教學“圓的周長”時,教師要求學生在8分鐘內合作探索圓的周長,具體要求如下:每個小組任意畫3個大小不同的圓并剪下來,分別測量其周長和直徑,計算出周長除以直徑的商(得數(shù)保留兩位小數(shù)),再總結歸納本組的發(fā)現(xiàn)。這樣的學習任務,促使小組成員明確分工,互相配合。

      2.以表演促進小組合作

      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音樂藝術的集體表演形式,也是一種很好的培養(yǎng)學生合作精神的方法。如教學一年級的音樂課《動物說話》時,教師根據(jù)教學重、難點,讓學生用不同的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一年級學生很少接觸樂器,對樂器的音色了解甚少,如進行個體表演,則比較單調。教師可以采用分組配樂的形式,讓小組成員先在組內討論哪個同學用什么樂器為哪種動物的叫聲配樂,再展示各組的討論結果,為歌曲現(xiàn)場配樂。這樣教學寓教于樂,生動活潑,促進了小組成員之間的合作。

      四、家校合作

      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應通過家校合作,滲透合作教育,使家庭與學校相互交流、相互補充,形成教育合力。

      1.善用家校網(wǎng)絡,滲透合作教育

      父母是孩子成長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是最早的,而且是最深遠的。如果孩子能在民主、合作的家庭氛圍中成長,那么孩子與父母合作的愉快經驗就會成為孩子與他人合作的經驗。因此,教師可通過家校通、微信以及QQ等形式,加強學校與家庭之間的溝通,讓家長及時了解學校開展的各種活動,掌握孩子在學校的表現(xiàn)。同時,教師應請家長反饋孩子在家里的情況,配合學校在家庭對孩子進行合作教育。

      2.善用家長學校,滲透合作教育

      家長學校通過專家講座等形式,幫助家長掌握合作教育的策略和方法;利用家教課,組織家長學習教育理論,更新教育觀念;通過家長會,改變“教師一言堂,家長豎耳聽”的模式,讓家長成為家長會的主人。如在一年級“認識你真高興”的家長交流會上,教師將每4位家長組成一個小組,讓每位家長先在組內交流家教亮點小計策,然后要求每組推薦一位家長代表進行分享和交流。家長之間的互動比教師的說教收獲更豐富、更深刻,同時家長教育觀的改變直接影響和感染孩子,增強孩子的合作意識。

      五、評價激勵

      教師要善于運用評價的激勵作用,通過多種形式,提高學生的合作興趣,增強他們的合作信心,鞏固合作成果。

      1.個人貢獻法

      如在單元“整理與復習”中,教師先讓學生對單元的知識點進行梳理,找出重點和難點,在組內充分交流;然后進行班級單元質量檢測,測試的成績如果超過教師預先設定的基礎分(通常以上一次班級檢測的平均分為參考),學生就能為所在小組贏得獎勵分,超出多少得多少,低于或與基礎分相同的不得獎勵分;接著累計小組成員所有的獎勵分并計算出平均值,將其作為小組成員本次測試的最終成績,也就是說小組的獎勵總分越多,每個組員得到的獎勵分就越多。這樣評價,一是激活了小組成員的潛力,促使每個成員努力為所在小組做貢獻,因為個人的表現(xiàn)不僅影響自己,而且影響組內的其他同學;二是激勵小組成員之間互相合作,優(yōu)勢互補,共同進步。獎勵分的多少與每個成員的最終成績都有關系,這在一定程度上激勵小組成員齊心協(xié)力,共同進步。尤其是在測試前的“整理與復習”中,優(yōu)秀的學生往往會主動幫助后進生,從而促進了小組成員之間的合作。

      2.成果共享法

      成果共享法通常采用以下兩種方式進行:一是以小組的學習成果來評價。小組成員共同完成研究,如合作制作一張思維導圖、制定一份春游活動方案或組織一次讀書交流會等,這些研究成果一般采用延遲評價的方式,由教師或其他小組來完成,這樣該小組的每個成員都獲得同一個等次的成績。二是以組員個體的成果來評價。在期中或期末質量檢測之前,教師應根據(jù)檢測內容,要求各小組先在組內交流知識要點、疑難問題等,再按規(guī)定的格式自主命題(一般在高年級采用此方法),然后通過“推磨式”進行檢測,讓小組成員之間交換評分,最后對所有試卷進行復查,并以最高分和最低分的平均分作為小組成員本次檢測的成績。這樣評價,既讓學生分享到小組的集體智慧,又展現(xiàn)了個人的能力;既激勵了優(yōu)等生,又鞭策了后進生,激發(fā)學生合作學習的內驅力,增強合作學習的信心。

      通過班級管理,學生合作精神培養(yǎng)的實踐研究已取得明顯成效:一是營造了生生、師生之間相互合作的氛圍。學生學會把自己融入集體中,通過適應小集體逐步過渡到適應大集體,培養(yǎng)社會適應能力。同時,師生之間的關系發(fā)生了明顯變化,趨于平等與民主,班級及學校氛圍和諧。二是照顧了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小組成員在活動中學會取長補短、相互配合,虛心聽取他人意見,積極幫助本組成員共同進步。這既鍛煉了學生的自我調控能力,又培養(yǎng)了學生善于傾聽、樂于助人的良好品質,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三是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主性和獨立性。小組成員在組內充分地進行語言、思維等方面的訓練,通過交流和分享,大膽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培養(yǎng)和他人溝通與交流的能力和發(fā)表個人見解的意識。四是增強了班集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小組是班級的基本組成單位,學生在組內培養(yǎng)的合作精神和能力,一旦走出班級就會轉化為強大的集體力量,這樣學生的集體榮譽感也會得到明顯增強。

      猜你喜歡
      班隊成員交流
      主編及編委會成員簡介
      主編及編委會成員簡介
      主編及編委會成員簡介
      主編及編委會成員簡介
      如此交流,太暖!
      科教新報(2022年12期)2022-05-23 06:34:16
      加強交流溝通 相互學習借鑒
      周櫻 兩岸交流需要更多“對畫”
      海峽姐妹(2020年8期)2020-08-25 09:30:18
      實踐體驗讓班隊活動“實”起來
      快樂的班隊課
      班隊課與微課程親密“聯(lián)姻”
      新校長(2015年6期)2015-01-16 08:03:42
      苍南县| 甘肃省| 金门县| 康平县| 喀什市| 陵水| 长岭县| 汉阴县| 铁力市| 文登市| 盐津县| 黑河市| 永泰县| 华容县| 沈丘县| 腾冲县| 泸西县| 堆龙德庆县| 万全县| 天祝| 伊宁县| 宕昌县| 北辰区| 页游| 柞水县| 无为县| 中阳县| 庆阳市| 湄潭县| 商城县| 连江县| 遵化市| 德钦县| 夏邑县| 商洛市| 如东县| 大同市| 巴南区| 张家港市| 富锦市| 繁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