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穎
(西工大錦園實驗小學 陜西西安 710082)
常聽同事們說:當老師真累。當班主任更累?;厥走@幾年的班主任工作,的確感到當一名小學班主任的辛苦,不過這其中有苦也有甜,沒什么經(jīng)驗可談,或許這只是自己對班主任實踐工作的幾點感悟,和大家交流一下:
我曾經(jīng)教過這樣一個學生,她叫鄭美林(化名)。一天上午,學校附近的小飾品店的老板氣沖沖地來到我們辦公室,說鄭美林偷了她店里的一只發(fā)夾,讓我好好教育教育。我一聽又驚又氣:鄭美林,一向是我平時比較關(guān)注的學生,父母離異,跟爺爺奶奶過,家境不好。雖不善說話,但樂于助人、學習認真,她怎么會做出這種事呢?當眾批評還是……?我思忖再三。下午上課前,我特意到飾品店買了一個紅色發(fā)夾,一節(jié)課下,我把鄭美林叫出來,摟著她說:“美林,你知道嗎?老師很欣賞你,你學習一直很認真,還為班級做了不少好事,是一位懂事有愛心的孩子。今天,老師要特別獎勵你?!闭f著,我從口袋里掏出了那只心形的紅色發(fā)夾,并輕輕地把發(fā)夾戴到小美林的頭上。這時,鄭美林紅著臉,眼中閃著晶瑩的淚花,喃喃地說:“老師,我…我…我錯了,您批評我吧!”接著,她就把事情的來龍去脈一五一十地告訴了我,主要是她太渴望有一只美麗的發(fā)夾,而又沒錢買。聽了這些,我眼睛有些濕潤了,要不是父母離異,這孩子怎么會連一只發(fā)夾都沒有呢?于是我輕輕地擁著小美林的肩說:“孩子,人活在世上,哪有不犯錯誤的?關(guān)鍵是對待錯誤的態(tài)度,知錯就改還是好學生。記得《負荊請罪》這篇課文嗎?廉頗作為趙國的大將軍,尚能做到知錯就改,何況我們呢?”“老師,我知道怎么做了,謝謝您的教導!”鄭美林(化名)擦了擦眼淚。第二天,她還特地來到我身邊,為我唱了一首歌——《聽老師的話》,據(jù)她說,這是根據(jù)周杰倫唱的《聽媽媽的話》改編的,我至今都不曾忘記:“聽老師的話,別讓她難過,想快快長大,才能報答她。天使的微笑,溫暖而慈祥。美麗的發(fā)夾,指路的明燈……”
去年我接了一個新班,按照慣例在學生還未來校報到,我便向該班原班主任了解整個班集體的情況。得知這個班的學生普遍集體觀念不強。開學前一天,我把教室打掃得干干凈凈,從課桌到椅子,都被我抺得一塵不染,并在黑板上寫上“班級,我的家,我們都愛它!”這幾個醒目的大字。雖然人是累了一點兒,但看著被自己親手整理一新的“家”,想著即將進來的孩子們,心中充滿了期待!
開學了,48個孩子陸續(xù)地來到教室,顯然他們被黑板上的幾個大字吸引住了,有的甚至動情地讀上好幾遍,還有的下意識地看看教室四周,發(fā)現(xiàn)哪張桌子被同學不小心碰歪了的,還主動去擺正,這一切均被我看在眼里,也喜在心頭。可是孩子必竟是孩子,多年養(yǎng)成的不良習慣怎能一下子改掉?開學不到一個星期,教室地面時不時“冒出”一些紙屑等雜物,卻無人問津,盡管我這個當家長的多次在他們面前彎腰撿起,還是沒能起到多大的感化作用。但功夫不負有心人,終于找到了教育他們的契機。我清楚地記得,那是第二周的星期三,課間操的鈴聲響起,同學們迅速走出教室,在走廊排好隊,準備下樓。這時,一個瘦小的身影把我的目光一下子吸引過去了,只見他向右前方跨了一大步,撿起了一張沾滿泥污的紙條,向后看了一眼,便毫不猶豫地將那張紙條揣進了自己的褲子口袋,要知道他本想返身回教室將紙條扔進垃圾箱,但作為一個“排頭兵”,時間已不允許他耽擱了,否則會影響到樓上很多班級的進場速度,如此當機立斷的他,就是我們班的趙國豪(化名)同學。
上課了,我靈機一動,何不趁熱打鐵?對,臨時決定改上作文課,題目為《一張紙條》,與其說是作文課,不如說是一堂生動的思想品德教育課。當我捏著那張沾滿泥跡的紙條向同學們講述那美麗的一瞬間時,大伙兒的眼睛睜得圓圓的,有的驚訝得張大嘴巴,半晌,教室里爆發(fā)出一陣雷鳴般的掌聲,經(jīng)久不息。隨即是同學們發(fā)自肺腑的感慨,都說趙國豪(化名)同學的今天一舉令他們刮目相看,紛紛表示今后將以他為榜樣,爭當班級的小主人。而趙國豪同學呢,早已激動得淚流滿面,要知道因為成績差、自卑,幾乎被同學們遺忘了,用他自己的話說:“是這張紙條燃起了他和同學的友誼之火,給了他學習的勇氣和信心,再次感到班集體這個大家庭的溫暖!”
的確,從那以后,同學們的主人翁意識明顯增強了,十分在乎班級的點點滴滴,趙國豪同學的學習成績也有了很大提高,正所謂“眾人拾柴火焰高”,在全班同學的共同努力下,我們這個“家”在運動會第一名,作為一“家”之長的我,怎么也不會忘了那張紙條!
幾年的班主任工作讓我深深懂得,愛學生首先要了解學生。因此,每接一個新班,學期初我都要對孩子進行全面家訪,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具體情況,然后做到心中有數(shù),對癥下藥,讓學生從愛中尋求前進的力量,從愛中汲取精神的營養(yǎng)。如:我曾教過一位名叫張靖(化名)的同學,先天的殘疾導致行動極不方便,家長也對其失去信心,接送不按時,孩子自然更是“混日子”了。見此情形,我并沒有袖手旁觀,一方面多次與其家長取得聯(lián)系,通過交流,張靖的父母為自己曾一度放棄對孩子的要求這種不盡職的行為感到慚愧;另一方面,我給予了張靖同學特別的關(guān)愛,就連上廁所都安排了專門的“護駕”人員——本班同學,課堂上經(jīng)常有意識地設(shè)計一些簡單的問題讓他回答,并及時加以鼓勵。由于我對張靖同學給予了許多溫暖的關(guān)懷,使同學們也從中受到感染,紛紛向這位曾被遺忘的殘疾孩子走近,使整個班級開出了友誼之花,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一學期下來,張靖同學從原來的二、三十分一下子跨過了及格的門檻。
總之,班主任對學生的愛是一種無窮的源泉,我們不能放棄任何一個孩子。放棄一個孩子,就等于制造一個家庭悲劇。我時刻這樣提醒自己:教育是一項用心來經(jīng)營的事業(yè),握在我們手中的是一塊塊稀世璞玉,想要他們發(fā)出耀眼的光芒,就要求我們教師關(guān)愛學生,爭取做學生所信賴的知心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