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南京市棲霞區(qū)攝山星城小學(210000) 王露錦
“教學做合一”思想是陶行知教育理論體系中的一塊重要基石,實踐證明,陶行知的教育理念經受住了時間的洗滌,對當今的教育事業(yè)具有深遠的指導意義。本文結合筆者具體的數(shù)學教學實踐,來談談陶行知的“教學做合一”思想對教學活動的影響。
《數(shù)學課程標準》(2011版)指出:數(shù)學教學活動,特別是課堂教學應激發(fā)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引發(fā)學生的數(shù)學思考,鼓勵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對此,教師要從數(shù)學知識的本質入手,抓住學生的心理需求,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讓教學充滿生機。
例如,在“圖形的變化”一課教學中,如果只是單純地利用多媒體直接給學生出示“圖形的變化”這五個字,顯然不會引起學生的注意,但若先將這五個字經過旋轉、平移和對稱后再變換呈現(xiàn)出來的話,就能給教學帶來趣味性,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當學生的學習熱情逐漸高漲的時候,再向學生揭示這就是今天要學習的內容,最后就很自然地將“圖形的變化”的課題開展下去了。
在教學中,教師要讓教學貼近學生的心理需求,讓學生的心隨著教學步子“動”起來。教師站在學生的角度上設計教學,能讓數(shù)學課堂呈現(xiàn)出不一樣的精彩。
“教學做合一”的教學思想要使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聯(lián)系起來,并且教師要一邊教學一邊學習,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yè)教學技能。
數(shù)學教學應密切聯(lián)系學生的實際生活,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并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學習方式展開教學活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發(fā)學生數(shù)學思考,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最終使學生掌握恰當?shù)臄?shù)學學習方法。
例如,在“等式與方程”一課教學中,當筆者引導學生總結等式與方程的關系時,有的學生將兩者關系形象地比喻成雞蛋與蛋黃的關系,將等式看作雞蛋,方程則看作蛋黃,這種生動形象的比喻,何嘗不是有意義、有趣味的創(chuàng)新學習方法呢?于是,筆者順著學生的思路進行總結,不僅讓學生覺得自己的想法得到了認可,同時也極大地激發(fā)了其他學生的學習熱情。而且從課后作業(yè)反饋的情況來看,學生對等式和方程的關系確實掌握得更好了。
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作為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教育理念在不斷地更新,數(shù)學教學方式在不斷地改進。數(shù)學教學模式也只有在實踐中才能不斷地獲得完善。因此,終身學習是每一個教師都應該樹立的觀念。
例如,在“乘法分配律”的教學中,大多數(shù)教師的教學方法往往是先利用情境列出不同的算式,并對算式進行比較,進而合并成一個算式;然后啟發(fā)學生用字母表示算式的這一變化過程;最后引導學生得出乘法分配律的字母表達形式。這樣的教法不免顯得有些枯燥,而且學生通過這種學習方法也不容易掌握。對于運算定律的教學,教師可以另辟蹊徑,應用數(shù)形結合的思想給學生提供另一種學習的方法。如理解(a+b)×c=a×c+b×c時,教師可以在課件上先呈現(xiàn)一個長為a,寬為c的長方形,并利用多媒體技術使長方形的面積變?yōu)榈仁接疫叺谋磉_方式,即長方形的長增加b,等式左邊的式子就變成了一個長為(a+b)、寬為c的長方形面積,而右邊的式子則變成了兩個長方形(長為a、寬為c和長為b、寬為c的兩個長方形)的面積。這樣一來,利用長方形面積變化的計算方式將運算定律變成看得見、摸得著的知識,將抽象的算式演繹成了活靈活現(xiàn)的圖形,為學生的思維帶來拓展的空間,從而使他們更好地理解運算定律。
教師的知識儲備應該是不斷更新、不斷流動的,多媒體技術與現(xiàn)代數(shù)學課堂的有機結合,可以使復雜的數(shù)學模型或圖形轉換的過程得以直觀形象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這樣更加有利于學生的理解。
“教”“學”“做”是一件事而不是三件事。即“做”便是“教”,“做”便是“學”。陶行知理論中評價教師和學生的標準是“做”,在“做”上教的是教師,在“做”上學的是學生。“做”既是勞力又是勞心,單純勞力只是蠻干,不能算“做”;單純勞心,只是空想,也不能算“做”。要讓學生獲得數(shù)學的基本思想、基本技能、基本經驗,就應該放手讓學生在活動中真正“做”起來,學生只有動手操作與實踐,手到心到,手腦并用,才能做到熟能生巧。
“教學做合一”教育思想建議在教學中采取“小先生制”,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老師,只要你在某方面的知識儲備勝過他人,就可以成為他人的老師,進而形成一種師生地位平等的學習模式。在實際教學中不難發(fā)現(xiàn),每個學生都有自我表現(xiàn)的欲望,那教師不妨放手讓學習成績優(yōu)異或有一技之長的學生成為“小先生”,讓學生教學生。此外,讓學生教學生更有利于成績落后的學生得到激勵,并快速激起其學習的斗志,因為在學生教學生的過程中,學生之間的交流方式更加接近,也就更容易站在相同或相近的角度來理解問題。另外,在教的過程中,“小先生”對知識又進行了一次梳理和提升,而被教的學生通過同伴的互助也能體驗到學習的快樂,這樣一來,就實現(xiàn)了全體學生的共同進步、共同成長的目標。
然而,在實施“小先生制”時,也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防止“小先生”擺架子,告誡他要真心誠意地幫助他人,共同成長;“小先生”是雙向學習的,“小先生”和其他學生之間應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實施“小先生”幫扶工作應定期進行反饋和及時調整人員等。
總之,“教學做合一”教育思想及教學理論,對當今廣大教師的教學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導價值,只要教師用心領悟,用心實踐,捧著一顆心做教育,那就能發(fā)揮出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