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略論《文心雕龍創(chuàng)作論》的學術范式意義

      2018-02-27 08:38:42陶禮天趙紅梅
      關鍵詞:王元化上海古籍出版社文論

      陶禮天,趙紅梅

      (首都師范大學 文學院,北京 100000)

      王元化先生的學術生涯中,“《文心雕龍創(chuàng)作論》具有不可忽視的價值”*見1992年版《文心雕龍講疏》之出版說明。王元化:《文心雕龍講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段男牡颀垊?chuàng)作論》一書1979年初版后,歷經多次修訂再版及更名,分別為:《文心雕龍創(chuàng)作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初版;《文心雕龍創(chuàng)作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修訂版;《文心雕龍講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改訂版;《文心雕龍講疏》,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改訂新版;《文心雕龍講疏》,日本汲古書院,2005年日文版;《讀文心雕龍》,北京,新星出版社,2007年最終版。初版《文心雕龍創(chuàng)作論》是歷次版本之依據與基礎,故本文除涉及版本辨析外,總體論述時仍以初版名稱為據。。王元化先生《文心雕龍創(chuàng)作論》(下文簡稱《創(chuàng)作論》)以杰出之理論創(chuàng)獲,取得“新時期”《文心雕龍》研究的重大推進,也為學界提供優(yōu)秀的學術研究范例,沾溉學林,澤被后學,其學術范式意義尤為值得古代文論研究者予以總結與重視。范式作為科學學之概念,是指某一領域所共享并賴以運作的理論基礎及技術規(guī)范等,諸如界定應該關注什么、研究什么,以及如何進行詮釋、遵循什么樣的規(guī)則等?!秳?chuàng)作論》之范式意義體現在全書的學術追求與理念、理論視點、詮釋方法等多個方面,其歷次版本之修訂亦為古代文論研究提供學術史上的思考與啟示。

      一、有思想的學術與有學術的思想

      “有思想的學術與有學術的思想”,這是王元化先生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編輯《學術集林》時,有感于“思想淡出,學術凸現”之言論而提出的編輯宗旨和原則,而這也可視為其一貫的治學理念與追求,并已貫徹于早年學術研究之中。作為其代表作的《創(chuàng)作論》,于“文革”結束后的“新時期”中國古代文論研究中卓然自立,取得突出成績,與這一“學術與思想”互融共進的目標期許與努力實踐密切相關??梢哉f,正是這一“高標準”定位,輔以科學之研究方法,使《創(chuàng)作論》呈現出不同以往的理論面貌與學術高格,從而取得《文心雕龍》研究的重大推進,所達到的理論深度與獨創(chuàng)見解為學界所稱許。

      所謂“有思想的學術與有學術的思想”,意在重續(xù)學術研究與思想關懷之密切關系,是有鑒于一定歷史時期內理論上的偏頗而言。就古代文論研究來說,一方面不囿于傳統(tǒng)“以古論古”的章句考證,提倡更廣闊視野的理論思辨;一方面警惕“以論代史”的主觀傾向,不忽略作為理論基礎的??弊⑨??!段男牡颀垺返难芯恳嗍軐W術大氣候的影響,以校注為主的傳統(tǒng)研究綿延至近代,“新的研究比較明顯地出現,是在近代八十年的后二十年”,“最為引人矚目的是新的、自覺的科學研究之萌芽,它主要表現在對劉勰及其《文心雕龍》作比較全面、深入的理論研究上”*張少康,汪春泓,陳允鋒,陶禮天:《文心雕龍研究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第129頁。。全面、深入之研究,主要指超越具體文字??保瑢ⅰ段男牡颀垺贩旁诟鼜V闊的文論史、文學史乃至文化史的視野中審視,從而彰顯其重要價值。20世紀初的《文心雕龍》研究,掀開“龍學”史新的一頁,以劉師培、黃侃、劉永濟、范文瀾等為杰出代表,在扎實的舊學功底基礎上引入新的觀念與方法,視野開闊,學術與思想并進,取得突出成績。這種觀念之轉變,也使文本的??弊g注方面取得較大進展,“五四”以后現當代的“龍學”研究在前輩開拓下不斷推進,取得多方面成就。20世紀50年代以來,在注重觀點原創(chuàng)、推陳出新的時風影響下,傳統(tǒng)考據之學愈益受到冷落乃至批判,論出己意、以論代史現象萌生,思想之鋒芒實因忽略文本校注基礎反受損害,其間歷經“文革”十年古代文論研究的整體沉寂,直至90年代“思想淡出,學術凸現”言論的提出,顯示學術、思想之天平失衡的另極反彈。據王元化先生《創(chuàng)作論》初版后記所敘,是書初創(chuàng)于1961年,1966年完成初稿,1979年在原稿基礎上加以修訂正式出版,誕生過程縱貫這一特殊的歷史時期,作為“新時期”第一部研究《文心雕龍》文學理論的專著,其以嚴謹詳實之學術考辨與開拓凌厲之思想見解卓立學林,出版后引起巨大反響。聯系其時學界的風氣背景,其踐行學術與思想并進的識見與勇氣尤為值得欽佩,影響之深遠,及今猶見。

      學術與思想本水乳交融不可分割,對于人文學科的中國古代文論研究尤其要注意學術研究中的問題意識、理論思辨,而這又是思辨中的??笨甲C、文本依據,需要兩不偏廢,方能發(fā)掘深義而得其要領,避免拘泥、妄說之弊,學術因思想之灌注而有活力,思想以學術之支撐根基乃實?!秳?chuàng)作論》于此之范式意義尤為重大,這一治學理念又是具體體現于全書的學術內容與詮釋方法之中。

      二、內容體例:古代文論詮釋的新思路

      《創(chuàng)作論》一書體例特別:上篇三篇,《劉勰身世與士庶區(qū)別問題》《〈滅惑論〉與劉勰的前后期思想變化》《劉勰的文學起源論與文學創(chuàng)作論》,分論身世、思想、文學觀等總體問題;下篇“八說”,對《物色》《神思》《體性》《比興》《情采》《镕裁》《附會》《養(yǎng)氣》等八篇提煉主要理論命題加以論述,前有《釋義小引》,每篇正文后分別附有兩到四篇附錄不等,共計21篇。這樣的體例安排,尤其下篇的正文、附錄形式,于時人著述中獨樹一幟。據作者的《釋義小引》,這一體例是借鑒閻若璩《尚書古文疏證》“正文”“札記”之先例,并認為這一做法看似不嚴謹,實有可取之處,“行文靈活,不受拘束,可以使作者的意見從多方面得到發(fā)揮”*見《〈文心雕龍〉創(chuàng)作論八說釋義小引》。王元化:《文心雕龍創(chuàng)作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69頁。。這一體例安排本身即已彰顯作者對《文心雕龍》研究的新的思考:應該重點關注什么,如何推進理論研究的真正深入。

      作者在總攬《文心雕龍》全書內容(總論、文體論、創(chuàng)作論)及寫作方法(史、論、評)的基礎上,本著“選出那些至今尚有現實意義的有關藝術規(guī)律和藝術方法方面的問題來加以剖析”的現實關懷*王元化:《文心雕龍創(chuàng)作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68,237頁。,以“創(chuàng)作論”為主要研究對象,抽繹“八說”之理論命題,并以此為中心做重點專論,另以附錄形式做相關拓展補充?!鞍苏f”計有“心物交融說”(關于創(chuàng)作活動的主客關系)、“杼軸獻功說”(關于藝術想像)、“才性說”(關于風格)、“擬容取心說”(關于意象)、“情志說”(關于思想與感情)、“三準說”(關于創(chuàng)作過程)、“雜而不越說”(關于藝術結構)、“率志委和說”(關于創(chuàng)作的直接性),作者自謙“雖不能說已經把這方面的問題囊括無疑”,亦可見深思熟慮后的裁斷與學術自信。大體說來,八篇“正文”意在圍繞所取核心范疇對劉勰理論的原有意蘊進行發(fā)掘,作者謂之“清理”;附錄側重拓展補充,尤以今人及外國理論為參照加以比較論述,作者謂之“批判”。另外,三篇總論立足學術考辨及古代思想史發(fā)展,以其堅實立論為下篇創(chuàng)作理論的闡釋奠定基礎,置于上篇自有深意。綜合來看,全書之體例安排與作者內在的研究思路相得益彰,既有全局視野,又直擊重點,單刀直入,有拓展有主從。作者在初版《后記》中說:“與其勉強地追求融貫,以致流為比附,還不如采取案而不斷的辦法,把古今中外我認為有關的觀點,分別地在附錄中表述出來?!雹圻@一獨特體例安排,的確使行文靈活便捷,以多角度論述、客觀之呈現,實現理論話語的多聲部,由此獲得特殊的論述效果,給讀者以進一步思考的空間。

      《創(chuàng)作論》開放的理論姿態(tài)和問題意識,使之充滿理論閱讀魅力,一經發(fā)表即引起學界關注,作者寫于1983年的《第二版跋》即已提到“創(chuàng)作論八說釋義,更引起了較多的反響”*王元化:《文心雕龍創(chuàng)作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第309,308,311,311,312,313,310,314頁。。未臻融貫實屬謙辭,“八說”以點帶面,輔以上篇之鋪墊、附錄之拓展,這一體例安排為多視角探討理論問題,提供一種有益嘗試并取得突出成效。

      三、方法論:古代文論的現代詮釋

      對于古代文論的現代詮釋問題,初版《后記》即已表示將古今中外融會貫通起來是寫作本書的初衷,如上文所論,為慎重起見采取了“案而不斷”的辦法。案而不斷,細味所論實自有裁斷,這一融貫追求落實于行文中具體方法的運用?!秳?chuàng)作論》之研究方法突破原有的保守研究,有鮮明自身特色。作者長達七千言的《第二版跋》對方法論問題曾有詳細說明:“這本著作是企圖在《文心雕龍》的研究上(或者可以說,在我國古代文論的研究上),采用新方法,作出一點嘗試。為此,我曾經過多年的思考”?!拔沂紫认氲降氖侨齻€結合,即古今結合、中外結合、文史哲結合”①。這三個結合的方法可從如下幾個方面略加分析:

      其一,文史哲結合中哲學分析思考的突出與重視。文、史之結合是古代學術研究久已有之的傳統(tǒng),而“文學與哲學之間的密切關系,卻往往被忽視……不在哲學基礎上從美學角度去分析文藝現象,以致不能觸及這些現象的根底,把道理說深說透”①。王元化先生本人具備深厚的哲學修養(yǎng)與學術功底,其《文心雕龍》研究在繼承前人的文史結合傳統(tǒng)之上,更著力于哲學美學意義的理論挖掘?!鞍苏f”之副標題及多篇附錄即已彰顯這一方法的有意運用,更是貫穿于全書的具體論述之中。這一視角的分析使文學理論研究更趨深入,其后就受到學術界的普遍重視,促進了古代文論以及文學研究的發(fā)展。

      其二,關于綜合研究法,主要指文論研究中的古今結合、中外結合?!熬心嘤谝怨抛C古的辦法,往往不免陷入以禪說禪的困境”,作者認為,“對于萌芽形態(tài)尚未成熟的文學現象,只有用后來已經成熟的發(fā)達形態(tài)的文學現象才能加以說明”,“用今天科學文藝理論之光去清理并照亮古代文論中的曖昧朦朧的形式和內容”,“可以使我們清晰地認識那些本來模糊不清難以索解的問題,而且還可以使我們的研究工作取得新的突破”①。這里,“發(fā)達”“科學”之指稱或有異議,但這一方法確能通過與后者、他者的相互比照更清晰認識古代的文藝理論問題。在《釋義小引》中作者曾提醒:“不應該把這種用科學觀點清理前人理論的方法和拔高原著的現代化傾向混為一談”①。居今探古,同時又能夠整體把握原典本義,是當代的古代文論研究者本然立場,或可說是本然之學術任務,而以今解古是猶應警惕的理論偏頗,對此問題作者是有清醒認識的,而如何跨越時間阻隔達到對古代文學理論的準確詮釋,應是文論研究者的不懈追求。這其中當然還有中西問題?!兜诙姘稀分刑岬郊玖w林先生亦曾建議:“應該把中國文藝理論同歐洲的文藝理論比較一下,進行深入的探討,一定能把中國文藝理論的許多術語用明確的科學語言表達出來。”①《創(chuàng)作論》在中外文藝理論的比較方面特色明顯、成就突出,論者多以“比較文學”著作目之,即緣于此,本書曾獲得全國首屆(1979—1989)比較文學圖書獎榮譽獎。這一兼顧古今中外的綜合研究法的自覺運用滲透全書各篇,開闊的理論視野、亦中亦西、今古并參,理論之光在縱橫比照中愈益顯明。同時,無論古今還是中外之比較,應力戒流于表面而須努力探尋內在品質,對于“比附”問題作者亦抱有警醒:“以古證古同樣會出現比附……無論出于什么原因,比附總是要反對的?!雹?/p>

      其三,對傳統(tǒng)考據之學的吸收與超越,也是《創(chuàng)作論》的有效詮釋之法?!扒螌W派的末流失之于瑣碎,但是其治學方法和作風方面有很大的貢獻。乾嘉學派偏重于家學和傳承,這也使之形成嚴謹、樸實的治學風格?!?王元化:《思辨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第286頁。作者以成功的學術實踐糾正長期以來的輕視考據之風。本書手稿原名《文心雕龍柬釋》,其目的就是為《文心雕龍》重要理論命題與范疇做簡選釋義,從根本上說,古代文論的研究都是一種文本詮釋,具體文本的??弊⑨尀槔碚撗芯恐??!秳?chuàng)作論》中諸篇從詳實的文獻考據入手,立論有據,從而具備較強的理論說服力,顯示嚴謹之學術風范,如上篇對劉勰世系出身、《滅惑論》撰寫時間等的考辨。同時,亦注意對傳統(tǒng)考據學的超越,在具體論述中力戒瑣碎之弊,著意考據基礎上的進一步的理論闡發(fā)。作者指出,“不去闡發(fā)內容底蘊,只在典章文物名詞術語上作功夫是一種偏向”*王元化:《文心雕龍創(chuàng)作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第315頁。。作者在其一則日記中亦曾對此有進一步申述:“前人注疏(漢人尤甚),以找出出處輒止。范注《文心》,仍不離此習。但作者何以用前人此一說法,命意何在,是引申本義,還是借喻取譬,而于所用舊說中寄寓新意又如何?凡此種種,有千變萬化之情況,皆須探索之,而不能引起舊貫。”*王元化:《王元化集》,第8卷,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136頁。不泥于考據文辭表面,務在說深說透,從而形成自己的考據與理論闡發(fā)并重之法,“根柢無易其故,裁斷必出己意”(作者引熊十力先生語),使這一傳統(tǒng)之學的精華重展優(yōu)勢,為今所用。

      此外,《第二版跋》在對劉勰的儒、玄思想辨析補充中,強調應辨別主導思想與思想資料的區(qū)別,要警惕語匯對比法。語匯對比法,這里指不做深入辨析、泥于詞匯表面的簡單化歸納,與前論“比附”相類似,是關乎學術道德風尚的虛浮風氣之體現,在《文心雕龍》的研究中亦需引起警示與反省。采用新方法的這一嘗試取得突出成效,《創(chuàng)作論》在理論的寬度與深度上獲得有力推進,其方法論意義對古代文論研究影響重大。

      四、版本修訂:反思與精進

      《創(chuàng)作論》問世以來迭經多次修訂再版,其間之內容變動學界多有論及*如陸曉光:《王元化〈文心雕龍〉研究的思想軌跡》,該文即對此進行了詳細評述,見《中國文論的我與他:古代文學理論研究》(第27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第5-22頁。。略述如下:據作者寫于1979年的初版后記,該書最初寫于1961年,1966年完成初稿,十多年后重得原稿并加以修訂,刪去幾篇,增《釋體性篇才性說》一章及近十篇新的附錄。1984年二版除文字修訂外,增一處“二版補記”及四處“二版附記”*具體為:《劉勰身世與士庶區(qū)別問題》文后增二版補記、二版附記;《〈滅惑論〉與劉勰的前后期思想變化》文后增二版附記;《釋〈物色篇〉心物交融說》之附錄三《審美主客關系札記》文后增二版附記;《釋〈附會篇〉雜而不越說》之附錄一《文學創(chuàng)作中的必然性和偶然性》文后增二版附記。,并撰寫近七千字的《第二版跋》。1992年的第三版更改書名為《文心雕龍講疏》,基于對“規(guī)律論”的重新反思,作者對全書文字內容有較大修訂:篇目上新增六篇講話及書序,刪去下篇創(chuàng)作論“八說”的兩篇附錄及兩處二版附記*所刪篇目為《釋〈物色篇〉心物交融說》之附錄三《審美主客關系札記》及其二版附記,《釋〈神思篇〉杼軸獻功說》之附錄一《劉勰想象論的局限性》,《釋〈附會篇〉雜而不越說》之附錄一《文學創(chuàng)作中的必然性和偶然性》之二版附記。;除此以外,多篇文字上的變化亦復不少。2004年第四版新增《〈文心雕龍講疏〉日譯本序》及“備考”(歷來評論摘錄)。2005年出版以第三版1996年本為底本的日譯本《文心雕龍講疏》。2007年最終版更名為《讀文心雕龍》,刪去六篇增文,摘其要為附錄,并恢復“八說”其一的附錄三《審美主客關系札記》。

      一部書稿,前后歷時近半個世紀,作者以親身學術實踐提供古代文論研究學術沿革的歷史投影,極富啟示意義。歷次版本中以1992年第3版改動較大,作者言:“當我開始構思并著手撰寫它的時候,我的旨趣主要是通過《文心雕龍》這部古代文論去揭示文學的一般規(guī)律?!鲜龇N種(六十年代的活躍的學術氣氛、黑格爾哲學等)都加強了我認為文學規(guī)律可以被揭示出來的信念?!甏蹰_始寫作《文心雕龍創(chuàng)作論》時,我對機械論是深有感受并抱著警惕態(tài)度的,……但是,這種戒心未能完全遏制探索規(guī)律的更強烈的興趣與愿望。《文心雕龍創(chuàng)作論》初版在論述規(guī)律方面所存在的某些偏差,第二版中仍保存下來,直到在這新的一版里,我才將它們刈除。”但“只是刪削,而不是用今天的觀點更替原來的觀點”*見1992年版《序》。王元化:《文心雕龍講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2、3、4頁。。這次變動,從篇目增刪到文字的“減法”*夏中義、何懿:《論王元化“文心雕龍研究”版本修訂———從“心史裂痕”到“潛反思”》,該文將王元化先生這一“減法”具體歸納為:“去階級分析”“去偶像語式”“去規(guī)律標簽”。文見《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1期。,集中體現作者的深刻反思與調整,同時,本著存真立場并未做大幅改寫,故作者曾深憾某些篇章“于心未愜”*此是針對《釋〈熔裁篇〉三準說——關于創(chuàng)作過程的三個步驟》所言。王元化:《文心雕龍講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5頁。。2007年最終版對《審美主客關系札記》的恢復亦引起學界關注,其關于藝術理想的論述引發(fā)對于時代人文精神的關聯思考*陸曉光:《王元化〈文心雕龍〉研究的思想軌跡》,該文對這一變動有所評述,見《中國文論的我與他:古代文學理論研究》(第27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第20-22頁。作者并有其他相關論文,如《論王元化新世紀“第四次”反思》(《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6期,第1-13頁),《“新人文精神”——清園王元化的最后遺產》(《文藝理論研究》,2010年第2期,第57-63頁)等。。

      《創(chuàng)作論》一書的歷次版本修訂作為一種學術史現象,彰顯作者的思想理路進程、時代語境對學術研究影響的歷史痕跡,從中亦可見作者不斷研磨的嚴謹之學術態(tài)度、理論反思的勇氣與自我超越、思想之精進。這一實踐過程折射學術研究的內向式思考。

      王元化先生的《文心雕龍創(chuàng)作論》定位劉勰之核心創(chuàng)作理論,抽繹主要理論命題做專精論述,輔以對其身世、思想、文學觀的總體考辨、古今中外相關理論的比照拓展,尤其注意哲學美學層面的深入挖掘,借助獨特體例安排之優(yōu)勢、科學方法的綜合運用,取得相關理論問題的重大突破,達到同時期《文心雕龍》理論研究的最高水平。其在踐行有思想的學術與有學術的思想、古代文論研究的內容與方法、古代文論的現代詮釋等方面具有突出的學術范式意義,并通過歷次書稿版本之修訂提供學術史的思考借鑒。精準把握,居今探古,古代文論的研究任重道遠,《創(chuàng)作論》在此領域的杰出探索業(yè)已作為范式澤被后學,影響深遠。

      關于王元化先生《文心雕龍》研究以及其對《文心雕龍》和中國古代文論研究事業(yè)方面的杰出貢獻,筆者在《文心雕龍研究史》和《王元化先生〈文心雕龍〉研究中的學術反思》一文中*陶禮天:《王元化先生〈文心雕龍〉研究中的學術反思》,陸曉光主編,《清園先生王元化》,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年,第294-301頁。,作過論述;在后一文章的篇末,我寫了一篇較長的“附記”,回顧了王元化先生對我的教育與影響,本文與此前所論或有重復;但我們認為《文心雕龍創(chuàng)作論》的學術范式意義,不僅是《文心雕龍》研究、中國古代文論研究的重要問題,也是“王元化研究”的一個重要問題,因此還是想就我們的認識再略加表達。至于《文心雕龍創(chuàng)作論》一書所具體研究的結論,有關所謂創(chuàng)作“規(guī)律”諸多觀點的論析,或還可以再加探討,尤其是其中“向上一路”的思想淵源和方法論亦容或存在商討的余地,例如,劉勰的出身門第與《文心雕龍》一些具體理論批評的立場問題、《滅惑論》寫作時間以及因之而產生的佛學與《文心雕龍》的關系問題,是否必要如此“扣緊”分析等等,在此不再贅述。

      2017年12月31日稿畢于北京

      [1]王元化.文心雕龍創(chuàng)作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2]王元化.文心雕龍創(chuàng)作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3]王元化.文心雕龍講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4]王元化.文心雕龍講疏[M].桂林:廣西教育出版社,2004.

      [5]王元化.讀文心雕龍[M].北京:新星出版社,2007.

      [6]王元化.思辨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7]王元化.王元化集[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7.

      [8]張少康,汪春泓,陳允鋒,陶禮天.文心雕龍研究史[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

      [9]陸曉光.王元化《文心雕龍》研究的思想軌跡[C].古代文學理論研究:第27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10]夏中義,何懿.論王元化“文心雕龍研究”版本修訂———從“心史裂痕”到“潛反思”[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1).

      猜你喜歡
      王元化上海古籍出版社文論
      沈曾植著作集出版前史發(fā)覆
      王元化:八十八年人生路和三次反思
      北京紀事(2021年1期)2021-02-04 07:47:19
      鄰父伐樹
      從隱匿到重現:中國新時期西方文論知識資源的流變
      登樓
      王元化是怎樣煉成的
      書城(2017年3期)2017-03-25 16:51:41
      “古代文論現代轉換”的回顧與審視
      湖湘論壇(2016年4期)2016-12-01 04:25:15
      從文論醫(yī)評《內經》
      從現象學看現當代西方文論科學神話的破滅
      王元化拒不稱“王”
      武义县| 丽江市| 延川县| 扎鲁特旗| 桐乡市| 巴林左旗| 浦县| 峡江县| 敖汉旗| 平山县| 嘉祥县| 龙游县| 巢湖市| 蓬安县| 崇阳县| 蕲春县| 塔城市| 海林市| 无为县| 孟州市| 宁明县| 油尖旺区| 印江| 四子王旗| 鄯善县| 四会市| 惠水县| 宿州市| 北海市| 景谷| 南木林县| 玉林市| 内黄县| 新乡市| 博罗县| 岫岩| 林周县| 昌平区| 邵东县| 阜阳市| 修武县|